“杨凌基因”广植丝路田野

  本报记者肖力伟胡明宝

  去年9月18日,一批温室棚膜、育苗盘、喷雾器、拖拉机、播种机等温室建材和农机具搭乘“一带一路”黄金专线“长安号”列车发往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用于建设在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潘菲洛夫区伏龙芝乡的“中国-吉尔吉斯斯坦现代农业国际合作园区”。

  “今年园区建设主要以果树苗木种植和园区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种植苹果、梨、猕猴桃等17个品种果树,共计20万株;培育9类蔬菜种苗5.8万株;种植园艺绿化苗木40余万株,总面积达1200亩。铺设田间灌溉管道3.6万米,完成1600平方米温室大棚和1万平方米充气温室的基础建设。”据园区投资单位陕西锦达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在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支持推动下,积极响应和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目前具有“杨凌基因”的牧草、果树、苗木、花卉以及蔬菜瓜果已经在吉尔吉斯斯坦的田野上迎来丰收。

  近年来,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农业新支点,杨凌示范区积极响应“共建丝绸之路”重大倡议,顺应合作、发展、共赢的时代潮流,抢抓深化国际合作的重大机遇,深入推进我国农业向西开放。从2014年开始,“丝绸之路经济带”、丝路沿线国家交流已然成为杨凌的热词,依托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经验,不断加大对外合作。

  在哈萨克斯坦建设中哈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在塔吉克斯坦建设现代农业设施展示园、在荷兰建设农业科技产业园、在澳大利亚建设畜牧产业园……农业科技的“同频共振”形成了越来越多的“双赢”“多赢”局面。

  为进一步促进与“一带一路”农业高新技术交流与合作,杨凌示范区推动建立了“中美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研究中心”“中加旱区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中美食品安全联合研究中心”等13个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平台。去年6月份,成立了由20余家涉农企业参加的“丝绸之路(杨凌)现代农业企业创新合作联盟”,为企业“抱团”走出去发展创造了积极条件。

  杨凌示范区国际合作局副局长马静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为杨凌打开了一扇大门,无论是“走出去”还是“引进来”,都前景可期。她说:“杨凌最大的优势就是农业科技、农业专家,我们要把他们最需要的技术输出出去。比如我们在埃及、贝宁、马里,都有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会长期派技术人员到当地做技术指导,提高当地农业生产水平和产量。眼下杨凌自贸区已经挂牌了,下一步杨凌对外贸易合作领域还大有空间。”

  站在新起点上,杨凌将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为契机,继续深化同丝绸之路国家的合作,打造丝路经济带政府间农业科技合作的重要平台、涉农产业商贸合作的重要中心、涉农科技研发的重要基地、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示范基地,并通过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产业化示范及经贸合作交流,使杨凌成为丝路经济带先进科技创新成果及发展模式的示范推广基地、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展览交易的重要中心、中国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国际农业对外援助交流的重要平台、现代农业对外开放交流的重要窗口。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