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旧事》 任忍(山东)作 |
《一日之计在于晨》 兰开军(贵州)作 |
《代代红》王阿妮(上海)作 |
《乡土之花》 邹文才(江苏)作 |
《赛龙舟》 杨文秀(贵州)作
|
《金色梦》 段延民(吉林)作
本报记者蒋培玲
5月18-24日,“中国精神·中国梦”全国农民画创作展暨第十三届山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初评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来自全国60多个农民画乡的200幅农民画,以浓郁的地域特色和鲜明的时代精神,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建设发展成果,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基层农村、农民心中的“中国梦”。
描绘温暖的乡土生活
“真实!生动!感人!”这是美术评论家廖开明对此次画展的评价,温暖的乡土生活成为此次农民画展的一大亮点。
“我们的功底,来源于生活;我们的创作,来源于对生活的感悟。”农民画艺术家代表、来自贵州省龙里县巴江乡平坡村的兰开军在开幕式上说,“我们一手拿锄头,一手拿画笔,每当农闲便聚集在一起‘画山、画水、画自己,画天、画地、画生活’。”
据兰开军介绍,平坡村是一个苗族聚居村寨,苗家妇女会动手就会画画,从画围腰、帕子开始,画的都是自家的生活。平坡苗族农民画汲取了剪纸、刺绣、民间印染等手法,将快乐的劳作、喜庆的节日、浪漫的婚恋以及丰饶的田园,都在无声的绘画语言中娓娓道来,渲染出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此次平坡村共选送8幅作品,其中4幅入选,兰开军一家就占了3幅。除了他的作品《一日之计在于晨》,母亲王朝芬的作品《吃喜酒》和妹妹兰开翠的作品《闹新春》也入选,其中母亲已经70岁,是参展年龄最大的画家。
兰开军是全家齐出动,来自江苏省邳州市运河镇李口社区的邹文才和朱成梅则是夫妻携手参展。邹文才的《乡土之花》描绘了蓝印花布的劳动场景,朱成梅的《美在民间》则叙述了泥塑娃娃的制作过程。邹文才和朱成梅的作品多为展现当地的民风民俗。邳州坐落于京杭大运河岸边,1992-2007年,邹文才以大运河两岸的民风民俗,创作了200米的长卷。朱成梅说,她和丈夫邹文才原来是画友,除了仰慕丈夫的才华,更感动于邹文才身有残疾,仍笑对生活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至今,夫妻俩已获过多个国际和国家级奖项。
展现向上的精神力量
“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陈建文说,农民画以朴素醇厚的语言歌颂劳动,礼赞生活,传递着昂扬向上的精神活力。
青瓦、白墙,错落有致的马头墙,在皖南一座特色的农家小院里,一家人正在读报,了解国家的好政策。这是安徽省青阳县杨田镇缑山村农民画家沈扬林的画作《喜读新报》。谈及这幅画的创作,沈扬林说,这是专门为此次活动创作的,反映山区农民对“中国梦”的理解。
此外,吉林农民画家段延民的《金色梦》、山东农民画家的《团圆》等都立足自身,阐释了自己的中国梦。“我的中国梦就是创作出更多积极向上的农民画,把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推向世界。”重庆綦江农民画家李成芝说。
“今天,广大农民画创作者更加自觉自如地运用传统民间绘画的造型和色彩表达方法,更加深刻真挚地观察和表现农村的生活体验和审美情感,表达自信乐观的生活态度,创作了一批有梦想、有温度、有情感、有感染力的作品,带给我们很多鼓舞和感动。”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说。
对乡村文明的再发现再认识
本次创作展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美术馆共同主办,涉及全国25个省市区及新疆建设兵团,参评作品总量达1450幅,参与的农民画乡广,作品数量多,创作题材多样,体现了当代中国农民画创作的整体风貌与创作水平。
纵观整个展览,创作语言丰富,有粉画、油画、国画、版画、漆画、唐卡等,不拘一格,洒脱自如;创作队伍多元,包括汉族、藏族、回族、苗族、傈僳族、彝族等多民族,体现了当代农村文化生活的多样性。如上海金山农民画体现了海派艺术色彩和传统,广东龙门农民画体现了广府文化影响和客家文化符号的多样性,浙江舟山渔民画富有现代气息和浪漫色彩,贵州水城、平坡、麻江苗族、毕节彝族、土族、云南腾冲傈僳族、新疆维吾尔族等农民画突出了民族语言和地方特色。
“来自农民画家的自信在本次展览中得到了最生动地诠释和体现,这是对农村文化的自信,是乡村文明的自信,是对作为中国文明之根的农村生活的再发现、再认识、再体验和再创作。”潘鲁生说,“农民画作者生活在农村和城镇社区,亲历了农村的深刻变化,他们熟悉乡土生活,具有深厚的乡愁情怀,充满了生活的理想和热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基层农村的‘中国梦’主题。”
期间,中国民协还将举行“第十三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初评,从中评出最优秀的作品参与民间文艺最高奖项山花奖的角逐。
上一篇:“流动书房”为京城添一道风景
下一篇:保护历史建筑应先摸清家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