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马铃薯产业发展:从"救命薯"到"致富薯"

从“救命薯”到“致富薯”

  ——贵州省毕节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肖克刘久锋

  山高坡陡,海拔高,气候冷凉,是人们对地处黔西北的毕节市自然气候的总体印象,也正因为如此,过去人们总是用“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来形容毕节,高寒、贫穷落后几乎成为了这里的代名词。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8年国务院批准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以来,毕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在依靠科技发展粮食生产、稳步解决温饱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培育具有特色的农业产业,不断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使山区迅速改变了贫困落后面貌。

  在诸多产业中,马铃薯产业正是该市近年来依托资源优势和自然气候特点培育的五大特色农业产业之一。

  毕节种植马铃薯的历史悠久。马铃薯在清代前期传入境内,并作为蔬菜食用。上世纪,毕节发展马铃薯主要是为了粮食生产和解决温饱问题,产业特征并不明显。进入新世纪以来,毕节高度重视马铃薯生产,出台了《关于推进毕节地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将马铃薯作为“5个100亿元”工程来抓。近年来,又将马铃薯作为农业六大板块经济之一,大力发展马铃薯种薯和产业示范园区,毕节马铃薯产业正在走上从注重规模向规模效益并重转变的发展之路。

  做大做强树立领先优势。针对马铃薯产业能否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马铃薯脱毒种薯的生产能力,毕节市迅速扩大马铃薯脱毒种薯的推广规模,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支持的同时,毕节增加投入,在毕节泰丰、威宁泰丰、中农发集团建设马铃薯脱毒繁育中心,将脱毒微型种薯的生产能力提高到1亿粒以上;在威宁、赫章等海拔高、气候冷凉的县建设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建立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

  2013年,毕节市在威宁自治县创建的威宁脱毒马铃薯产业示范园区,经过几年发展,园区已具备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研发、新品种选育、优质品种展示、生产、加工、科普教育及高新技术示范、休闲旅游等功能。园区现有经营主体36家,其中企业10家、合作社26家。

  良种选育步伐加快,繁育体系建立健全。加强新品种选育,经过多年的发展,毕节已经形成了以毕节市泰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和威宁泰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为主的马铃薯育种、栽培科研体系,为脱毒种薯扩繁体系建设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2016年,全市共生产原原种7500万粒;扩繁原种1.71万亩,原种产量2.52万吨。2016年1月,毕节引进中国农业发展集团入驻威宁脱毒马铃薯产业示范园区,计划总投资25亿元,高标准建设现代化马铃薯组培中心、微型薯生产基地、原种扩繁基地、马铃薯加工厂、物流服务中心。

  加工型龙头企业初具规模,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通过“加工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农村马铃薯专业合作社+营销经纪人+网络信息平台+产品批发市场”的立体营销网络,建立马铃薯产地批发市场,构建产、供、销信息于一体的网络信息平台。目前,毕节马铃薯基本形成了菜用、饲用、种用、加工和外销的格局,商品率达到26%,马铃薯面条、薯片、马铃薯馒头等深加工产品成为市场新宠。40余个马铃薯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3225名社员不断扩大销售半径,实现年销售额22548.8万元、盈利额1514.9万元的业绩。

  2008年成立的威宁南方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发展会员500多人,先后在中水镇建起了500亩的马铃薯早熟基地、在羊街镇棒木村建起了600亩原种基地、在麻乍乡嘠利村建立5000亩的优质良种基地,近3万农户从中受益。

  标准化生产开始起步,品牌化经营初现端倪。全市现已有6个马铃薯产品获无公害产品认证,“鸿智达”“油杉河”“幺贵”“银泉”“阿西里西”以及“威宁洋芋”等马铃薯商标已注册,这些产品通过该市正在全力打造的“乌蒙山宝·毕节珍好”特色农产品市场品牌发展壮大。

  过去不起眼的“土豆豆”如今摇身一变,成了农民脱贫致富的“金蛋蛋”。2016年,威宁自治县探索“三膜覆盖早熟马铃薯栽培技术”的扶贫新路,在该县草海、双龙、麻乍等10余个乡镇(街道)种植三膜马铃薯1万余亩,覆盖贫困农户3700多户,直接带动5000多名薯农增收,亩收入1万元以上,增加农民收入1亿多元。去冬今春,金沙县化觉镇种植早熟马铃薯,每亩增收5000元以上,带动当地贫困户67户、贫困人口211人脱贫,早熟马铃薯成为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新渠道。

  如今,毕节马铃薯播种面积跃升到520.48万亩,覆盖168个乡镇、793个贫困村、66887户贫困户、246750贫困人口人。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收入约10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3%。马铃薯不但解决了贫困农户的温饱问题还增加了收入,相当一部分农户通过种植马铃薯,盖起了新房,购买了家电、农用汽车、农用机械等,马铃薯已从原来的“救命薯”转变为“致富薯”,马铃薯产业正变成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