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季节,走在凤冈大地,延绵起伏的茶山满目葱翠,林中有茶、茶中有林,林茶相间的秀美风光尽收眼底,身背竹篓的采茶人散落在茶山之间,宛如一个个点缀在五线谱中的音符。
近年来,凤冈县紧盯“舌尖上的安全”这个强烈的市场需求,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茶旅一体化”的发展理念,坚持走“绿色、生态、有机”之路,探索出“畜—沼—茶—林”循环生态建园模式,不仅保证了“从茶园到茶杯”全过程标准化生产,种出了兼具锌硒元素和有机品质的凤冈锌硒茶,而且造就了“林中有茶、茶中有林、林茶相间、满目翠绿”的茶海风光。
2016年,凤冈县立足良好生态和土壤富含锌硒的特色优势,提出了“双有机”理念,即打造县域内有机产业发展的大环境、通过打造全域有机,并逐步实现全产业链有机,从产品的选种育苗——生产/饲养——加工运输整个产业链实现有机管理,打造“贵州第一、西南一流、全国知名”的有机产业。
凤冈启动打造“双有机”以来,积极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和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主要有四大举措。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着力推进政府服务体系建设。有机产品开发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建立健全的组织保障是成功打造“双有机”的前提条件,为此,凤冈成立了“双有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培养了一批有机生产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普及有机农业的土壤培肥、病虫草害防治、生态环境建设等相关知识;组建专家顾问团,聘请理论与实践经验都很丰富的专家作为技术顾问,定期对凤冈有机产品的开发、政策制定、综合决策、监督管理与市场开拓等工作进行评估,为政府的决策提出建设性意见。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采取“党支部+企业+农户+基地”的模式,引导农民和涉农企业转变传统的种植方式,重点建设以茶、藕、稻、牛以及渔业等农产品及其衍生产品,优化全县农业种植养殖结构。截止目前,全县有机产品现有认证的有机农产品企业16家,有机证书31张,全县有机产品基地2526.95公顷。力争2017年实现全域无公害认证,有机认证主体覆盖所有乡镇,累计达30家以上,全县有机种植认证规模达5万亩以上,占耕地总面积的5.8%,成功创建为全国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
加强农业面污治理,推进全县有机农业可持续发展。凤冈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六大环境整治攻坚战”之一,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鼓励支持企业利用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生产加工生物有机肥和环保材料,实现变废为宝。积极发展以农村沼气为主的农村新能源。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治理。聘请老党员、老干部担任监督员,严把产品质量关。凡有机获证企业都成立了严密的品质监管机构,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部分企业已经实现了田间管理、产品加工远程视频监控,建立了完善的追溯体系,如二维码、有机码、天眼等。不定期对全县的茶叶、大米、藕粉等主要有机认证产品开展有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近三年未发生过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污染事故。
据了解,凤冈将再用三年时间,让县域农产品产地环境将得到全面保护,农村面源污染得到全面控制,实现有机认证主体累计达80家,有机种植认证规模达10万亩以上,占耕地总面积的11.6%,比2017年翻一番,30%行政村都有有机生产企业。到2025年,力争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区和全国有机产品加工集聚区,实现全域全产业链有机互连互通。
畅通产品出口渠道,增强全民打造“双有机”的信心。凤冈在狠抓质量、品牌、营销的同时,抢占全域有机和全产业链有机的制高点,积极实施“凤货出山”战略。位于凤冈田坝的贵茶公司,生产的“绿宝石”“红宝石”茶叶通过欧盟400多项农残检测,连续四年出口德国。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凤冈“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称号。凤冈生产的“凤欣”、“临江”牌大米连续四届荣获“中国稻米博览会金奖”,以及全国有机大米金奖。
2016年,凤冈有机产业综合产值达5.27亿元,生产的有机茶、有机大米、有机莲藕等产品以其有机、安全、健康等独特品质,达到了既卖产品、又卖环境的目的,增加了农业附加值,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有机产业示范效益得以凸显。
下一篇:国外粪污处理经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