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进校园”全国巡讲活动开展一年,覆盖19万余名中小学生——
在孩子心中播下法治的种子
本报记者 李万祥
法律是一堵墙,墙内是安全区,墙外是危险区。这是一名小学生画的漫画内容。“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义气,帮助朋友必须遵守法律底线。”
一个听完自护课的小男孩把爸爸、妈妈、老师、同学写在手指上,他说:“这是我的保护神,检察官老师说,把保护神握在拳中,会给我们小朋友力量。遇到坏人要及时告诉他们!”
从江苏到新疆,从甘肃到海南,孩子们用质朴的话语,或者一张小纸条、一幅漫画、一篇课后感,向检察官们讲述着他们对法治的理解。
2016年6月,最高检和教育部联合部署了为期3年的“法治进校园”全国巡讲活动。目前,这项活动已按计划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91个城市开展巡讲194场次,覆盖132所中小学校及19万余名中小学生。
预防校园欺凌、网络安全与犯罪预防、性侵害预防、禁毒教育、留守未成年人保护、一般犯罪预防、一般自护教育、家长课堂……活动开展期间,来自全国未成年人检察的业务标兵,重庆“莎姐”、成都“亮晶晶”、湖州“春燕工作室”等知名未成年人检察团队的主要成员与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一起走进校园,与中小学生面对面,讲述法治故事,宣传法律。
“加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使他们从小养成对法治的信仰和尊重,对于培养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意义重大。”最高检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史卫忠介绍,“法治进校园”全国巡讲活动开展一年来,最高检、教育部从全国抽调一批优秀检察官组成全国巡讲团,研发了一批精品法治课程。
《电影普法剧》课借用电影中钢铁侠与蜘蛛侠组团互殴的情节,穿插相关视频和动漫形象,介绍了聚众斗殴相关法律知识、危害、成因和对策;《认清角色,远离校园暴力》课借用《哆啦A梦》中的角色,引导孩子们不做施暴者、助虐者,避免成为受害者,学做见义“巧”为的帮助者。通过生动的教学互动,中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法律知识,提高了法治意识。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整体数量虽然下降,但却呈现出暴力化、低龄化、成人化趋势,尤其是校园欺凌和暴力案件时有发生。未成年人犯罪新特点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未成年人法治意识淡漠。这一方面表现为他们对法治缺乏应有的敬畏和遵守,另一方面表现在他们不知道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
2016年以来,中央和有关部门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意见》等重要文件,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有效遏制校园欺凌。
“我们认为,一堂课能够讲授的内容是有限的,因此在讲授一些具体案例和法律知识点时,注重将权利意识、规则意识融入其中,突出强调法治对于每一个人的重要意义,力求在孩子心中播下法治的种子。”史卫忠说。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检察机关共有7300名检察官担任了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各级检察机关单独或者配合其他部门建立了1541个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
上一篇:农村贫困人口患病“家底”摸清
下一篇:推动普法“独唱”变“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