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标品牌壮产业 精准发力拔穷根
来源: | 作者:中国质量新闻网

这里有湖南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两个地理标志产品,年产值超6亿元。地理标志产品让新晃这个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展现出勃勃生机和无限潜力。

质监工作人员指导农户标准化养殖新晃黄牛

贫困户到新晃龙脑种植基地学习新晃龙脑种植技术

新晃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最西部,全县辖9镇2乡,总面积1508平方公里,居住着侗、汉、苗、回等26个民族,总人口27万,既是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物产资源,让“新晃黄牛肉”和“新晃龙脑”脱颖而出,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下简称地标产品)称号,新晃县也成为湖南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

近年来,结合湖南省“四跟四走”(资金跟着贫困人口走、贫困人口跟着致富能手走、致富能手带着贫困人口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政策,新晃采取“以特色打品牌、以品牌提质量、以质量兴产业,以产业促脱贫”的四步走模式,积极推进国家地标产品保护与开发,强化地标品牌在产业扶贫中的突出作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

围绕特色 打造品牌

从2010年“新晃黄牛肉”成为地理标志产品,到2016年全县肉牛养殖量16.66万头,实现产值5.95亿元,地理标志产品带来的红利有目共睹。依托资源优势,挖掘特色产品,促进特色农业向品牌农业转变被县委、县政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布局,先后制定了《2010年-2020年新晃黄牛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新晃县黄牛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五万亩龙脑人计划》等一系列专项规划,配套出台《关于加快新晃黄牛产业发展的决定》、《新晃黄牛文化产业园入园经营奖励办法》等政策,强化用地、资金、技术、服务等保障。每年投入项目引导资金300万元给予重点扶持。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物产资源不乏独一无二的特色产品,如何将其打造成优质农产品品牌,是新晃县急需解决的问题。“新晃黄牛肉”的成功范例,让新晃县找到了突破口。2013年,新晃县申请筹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获质检总局批准。在筹建过程中,大力完善产品标准与检测体系建设、加大产品溯源系统建设和加强质量保证和品牌建设,在“新晃黄牛肉”和“新晃龙脑”两块地标品牌的基础上,启动了“新晃侗藏红米”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并注重挖掘和弘扬新晃农耕文化,不断丰富特色农产品品牌,积极培育新晃凉伞花猪、凉伞豆腐、新晃蜂蜜、新晃贡溪土鸡等特色产业,为丰富地标示范区建设打下基础。

2015年示范区通过验收,成为全国首批国家地标产品示范区。目前,新晃县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总产量300万吨,约占获全县食用农产品总产量的30%。

提升质量 做优产业

要将凭经验种植,来源于农业初级产品的农作物打造成品牌,严格标准化生产,加强质量监管、升级换代是必由之路。

新晃建立了“新晃黄牛肉”、“新晃龙脑”产品标准体系,纳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40余个。全县有10个标准化园区,50多家企业参与标准化建设,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同时依托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社,推广“地标产品+龙头企业+农户+市场”新型产业化经营模式,示范带动一大批特色企业或农业生产组织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拓宽延伸地标产品产业链条,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发展。

在确保品牌质量的基础上,注重产品研发,突出技术创新,提高经济效益。龙脑公司与北京药学院、中南林学院合作,与韩德民院士团队、怀化学院共同组建“新晃龙脑天然药物深度开发院士工作站”,成功开发出3个系列22个天然冰片产品。新晃嘉信食品有限公司与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畜牧研究所共同研发牛羊肉鲜化、嫩化技术成果,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开发抗衰老营养保健食品,工艺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

新晃县还充分发挥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效应,严格质量监管。一是加强贴标应用,提升产业效益。制定了《地理标志品牌使用管理办法》,对地标产品实行统一贴标管理。鼓励企业使用地理专用标志开展名牌创建、开发名牌产品。通过贴标应用,各专业公司的效应得到进一步释放,新晃黄牛产业获省级以上品牌和著名商标13个,一些公司入列湖南名牌产品,拥有自营出口权,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新晃黄牛品牌正逐步走向国际化,市场价格水涨船高。二是建立地标产品质量溯源体系,维护产业安全。通过企业自建、政府以奖代补的形式,支持老蔡食品、小肥牛、永益牧业3家示范企业联合建设新晃黄牛肉产品溯源系统。在新晃黄牛示范养殖场、合作社普遍建立生产档案。三是加强示范带动,壮大产业集群。结合生态文化旅游开发,投资4.2亿元,建设集黄牛肉加工、休闲旅游购物为一体的黄牛文化产业园。项目建成后,年加工牛肉制品可达1.4万吨,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6亿元,提供就业岗位2000个,带动更多的农户通过养牛业、服务业增收致富。将新晃侗藏红米种植区的发展纳入新晃县“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打造成一座集种植、生产、观光旅游、教育展示于一体的新晃侗藏红米特色产业园。明确了鱼市镇、扶罗镇、凉伞镇等核心保护区稻田面积约666.67公顷,核心示范区133.33公顷的保护地域,在2020年前发展新晃侗藏红米种植666.67公顷,建成一条2万吨的新晃侗藏红米生产线。将新晃侗藏红米种植基地纳入湖南省特色产业园省级示范园建设,并给予100万元的产业资金予以大力扶持。新晃龙脑公司紧跟国家发展战略步伐,实现龙脑樟原料林基地、天然冰片系列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健康旅游、医养结合3大产业融合发展。该产业已投资1.2亿元用于原料基地和生产基地的建设,预计需新增投资8800万元用于扩大产业规模、打造新晃龙脑特色产业园——龙脑樟原料林基地建设:2020年前在新晃县境内新建龙脑樟原料林1466.67公顷,使得龙脑樟原料林总面积达到3333.33公顷。2020年~2030年将根据产品销售市场而定位原料基地面积,预计扩建到7万多公顷;新晃龙脑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建设年产200吨天然冰片、200吨龙脑精油、4000吨以新晃龙脑为主要原料的相关系列产品生产线,该生产线可年处理5万吨龙脑樟鲜枝叶;新晃龙脑医养健康产业园建设:规划建设生态医疗区、龙脑小屋、晃龙通国医馆、龙脑博物馆、记忆康复路等多个项目,打造出一个集旅游度假、健康医疗、休闲养生于一体的综合性新晃龙脑特色产业园。

围绕产业 带动脱贫

新晃有16072户55411人贫困人口,84个贫困村。按照“项目+区域”和“一多一品、一村一业”的要求,“因地制宜、争创特色、突出重点、带动全面”的产业发展思路,县委、县政府重点把“新晃黄牛肉”、“新晃龙脑”地标产业作为全县脱贫攻坚的突破口,带动新晃侗藏红米、中华蜂蜜、凉伞花猪等特色产业全面发展。

一是探索“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村支两委积极带头和引导群众,通过发展农村合作社等形式,将群众手中分散的资金集中,投入到产业发展中来。如川岩村支部书记集中群众资金建牛场,发动群众养新晃黄牛;岑贡村支部党员办合作社,将贫困群众的扶贫资金入股参社养牛,收益按股分红。目前,该模式共带动农户1200余户。

二是探索“公司+贫困户”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涉农企业的带动能力,重点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带领群众增收。以“代养回收式”拉动。如老蔡公司、小肥牛公司和永益牧业等县内肉牛加工企业,在全县范围内与贫困户开展订单生产,签订生态养殖协议,带动贫困户脱贫成效明显。两年来,仅小肥牛公司就与8个镇13村的640户农户,签订了生态养殖协议,购买并发放新晃县黄牛架子牛600头,贫困户增加经济收入共计536960元。以“示范引领式”发展产业,如2015年成立了新晃经源黄牛产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当前,公司已筹措扶贫资金8000万元,拟建设占地约333.33公顷,集肉牛育肥、新晃黄牛选育扩繁、生态农庄及农业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新晃黄牛生态养殖产业园。2016年,全县有13家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522户贫困户养牛,人均增加收入567元;新晃巨能龙脑有限公司利用扶贫对象户荒山闲地种植的龙脑樟1666.67公顷,扶贫对象户负责剪枝给公司,每亩龙脑樟可为贫困户年增收入1万以上,起到了很好示范引领作用,促使群众纷纷投入到龙脑樟种植中来,并带动种植户年收入最高可达20万元。目前,全县有1.3万户农户参与到“公司+贫困户”模式中。

三是探索“大户+贫困户”,以种养大户联动发展模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禾摊镇龙兴村村民杨崇明在晃州镇民生村租地种植新晃龙脑樟树26.67公顷,并在种植基地就地养殖山鸡上万余只,闻着龙脑味、吃着龙脑叶的山鸡现已供不应求,其组建的崇明孵化园种养殖业合作社吸引了20余名贫困户在基地工作,在获得报酬的同时又学到了技术。目前,全县共有78名大户带动812个贫困户联动发展。

四是探索电商扶贫模式。有了地标品牌产品的良好品牌效应,以晃州镇人民政府试点,该镇政府与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就《晃州镇农村产业扶贫与社区服务电子商务平台》项目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共同为晃州镇范围内的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发展产业;电商负责解决晃州镇农副产品特别是贫困户的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同时他们将按照“山货进城、网货进城”的思路,不断输出新晃特色农产品。

新晃县委、县政府表示,发展致富,就是精准扶贫最大的意义。通过建立“产、加、销”或“产、销”利益共同体和订单种植,今年将带动4649户14991名贫困群众通过发展地标品牌产业带动特色农产品走上脱贫致富道路。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