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改革之“郫都试验”
来源: | 作者:中国新闻网

农村土地改革之“郫都试验” 探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模式

  郫都乡村观光农业综合体。 钟欣 摄

  中新网成都6月14日电(王爵)怎样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如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4日,记者从成都市郫都区政府办获悉,郫都区自2015年被国家部委指定试点以来,承担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和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两项国家级改革试点任务,按照“试制度、试规则、探路子”要求,做好两项改革试点,通过“全域统筹、集约利用,政策集成,绿色发展”的郫都实践,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和发展成果,开创了土地增效、农民增收、集体壮大、产业升级的绿色创新发展新局面。

  据悉,郫都区2015年2月被列为33个国家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区县之一。2015年9月7日,在郫都战旗村,随着一宗13.447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成功出让,四川敲响了全省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第一槌”。截至目前,郫都已完成了30宗353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获得成交价款2.1亿元,收取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0.4亿元,征得与契税相当的调节金478.01万,其中约1.36亿元用于集体经济的积累和发展,约3400万元用于农民股东的现金分配。

  2017年3月25日,成都首家有机农业综合体——成都多利农庄正式开园。作为依托于高端有机农业发展的农业综合体,这里除了有机蔬菜的种植之外,还引进全球著名乡村酒店管理公司管理和运营的五星级乡村酒店,联合中国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和上海有机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都市农业科创中心”。

  郫都老百姓的田园“别墅”。 钟欣 摄

  据郫都区区长刘印勇介绍,白云村通过全村土地综合整理为多利农庄项目供地300亩,正着力打造“中国农业硅谷”的技术创新中心和都市农业融合发展示范中心。农村土地的入市,带动了农业发展形态的全新转变——像多利农庄一样的新型经营方式在郫都区正在生长,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据记者了解,随着入市项目加快建设,郫都区正促进传统农业向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等农文旅共融的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转型发展,截至目前共带动发展规模以上养生养老中心、创意农业基地、农耕体验园160多家,实现农户产业化经营面积94%以上,农产品精深加工率达52%。

  郫都青杠树村支书韩忠告诉记者,该村通过农村旅游产业项目引进平台公司,联合成立了相对独立的香草湖管理有限公司,对全村的旅游资源进行统一整合、打造和运营,截至2016年底,全村村民通过现金分红、股权增厚和就近就业等形式,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3397元,同比净增2300元/人。真正让农村变景区,农民变股民,乡村越来越漂亮,游客越来越多,老百姓的收入也越来越高了。

  唐昌镇战旗村的晨曦家庭农场主朱建勇告诉记者,一年前,因前期投入资金较多,10余万的资金缺口让他一筹莫展。因有试点政策,于是将自己位于战旗社区一宗173平方米的砖混结构农房,抵押贷款15万元,从准备资料、申请贷款、办理抵押到发放贷款,整个过程不到1个月时间。

  据郫都区城乡统筹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到2017年5月底,区域内农行、建行、邮储银行、农商行、成都银行、村镇银行等六家金融机构共发放完成农村住房抵押贷款97宗,贷款累计发生额29678万元,当前余额20023万元。

  截至目前,成都农交所农村产权交易14079宗、累计成交金额达到584亿元;成都全市土地流转面积477.4万亩,流转率达到59.9%;全市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金额186亿元;农民财产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25%。

  国家土地督察成都局局长董菊卉在6月13日举行的西南四省区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上表示,这次集中调研选择在郫都区,是因为这里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最早的试验田之一,“还权赋能”的经验在理论上、实践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完)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