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夏至:草深无处不鸣蛙
来源: | 作者: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6月20日电 题:21日夏至:草深无处不鸣蛙

  新华社记者董峻

  21日,夏至。一年中最炎热、雨量最大的一段日子就要来了。

  荷花绽放、蛙鸣声声,暴雨初霁、彩虹当空,草木繁荣、鸟鸣虫噪,大自然中最有生命力的日子也随之而来。《礼记》中说,夏至时“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正是一派万物争荣的样子。

  夏至的“至”,不是指夏天“到了”,而是指日长最长、日影最短的“极至”。从天文学上讲,这一天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而如果从气候学上看,夏至过后暑热模式才正式开启,一个来月后的“三伏天”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这主要是由于地球厚度适当的大气层吸热作用,地表的热量也在持续积蓄。

  尽管如此,北方的人们还是已经小小领教了高温的“热度”。刚刚过去的几天,高温区盘踞在华北等地,炽热的阳光灼烤着大地。而在南方,人们在多雨的日子里盼着云开雾散。

  未来几天,天气预报可能还是让“几家欢乐几家愁”——从20日起,游荡在华南多日的雨带将向北移动,江南地区未来三天将迎来大范围的强降雨天气。同时,北方的天气形势也将出现明显转折,雷阵雨天气将从21日起逐步发展为大范围降雨,而京津冀地区将成为本次强降雨的中心。

  到了22日至23日,南方地区雨带继续向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华北地区降雨明显增强,京津冀地区普遍有大到暴雨。

  如果对夏至时节的各地农业进行一番“巡视”,你会看到一年中最精彩纷呈、忙碌各异的景象:

  ——华北和黄淮海一带的小麦基本收获结束,农民们正忙着晾晒、脱粒、入仓。如果雨不期而至,可能导致小麦霉变影响品质。但是雨也带来新的希望。此时“云来常带雨”,夏收作物收获后,华北农民将播下玉米、大豆等,充沛的降水将促成种子顺利发芽。

  ——江南一带进入梅雨季节,夏季油菜也进入收获期。持续的“烂场雨”同样会影响收成和品质。南方的杨梅、荔枝等水果进入采收期,为人们提供一年中最丰富的时令选择。

  ——在一熟制的东北、西北等地,雨热同期的夏季是水稻、玉米、大豆、杂粮等作物生长力最旺盛的时期。缺光少雨都将影响产量。前期在内蒙古东部、辽西等地,持续的旱情对农作物生长影响较大,此时有所缓解。

  ——在西北、西南牧区一带,进入了草肥畜旺的黄金季节。牲畜们抓紧时机一刻不停地补充养分,以备冬季风雪肆虐。

  夏至时节地面热度高、空气对流强烈,最容易出现雷电、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民间总结出一套降雨规律,如“夏至东南风,平地把船撑”、“夏至风从西边起,瓜菜园中受熬煎”等。

  短期的集中降雨,在北方最易形成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对此,国家防总已派出4个工作组分赴北京、河北、辽宁、黑龙江等省份,协助地方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但总体而言,中国气象局预计今夏的汛情态势是“南多北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赤道东太平洋变暖带来的影响。6月进入主汛期后,全国平均降水量增多,较常年同期多16%。频频出现的暴雨天气,更容易造成长江中下游、江淮一带洪涝灾害。

  7月至8月,我国主要多雨区位于华南西部、江南大部、江淮东部、西南地区东南部,长江下游、珠江流域汛情较重。据国家气候中心分析,如果下半年厄尔尼诺形成,南方洪涝将更严重,而北方则将由春旱延伸到盛夏旱。

  不过国家气候中心的专家认为,是否能形成厄尔尼诺现象尚不确定,概率在50%。希望不会那样,毕竟北方太渴了。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