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的营养主要用于机体维持和生长发育的需要。适宜的营养技术可促进母猪机体、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保证体成熟与性成熟的均衡发展,使母猪按期发情配种,并延长繁殖年限。生产和研究表明,后备母猪分阶段饲养是目前比较合理的一种营养管理策略。在选育早期,营养方案适宜高营养水平,体重小于90千克、150日龄以内的留种母猪,自由采食,生长速度保持在日增重650~800克/天为宜。能量和粗蛋白水平应满足使猪达到最大生长速度。钙、磷需要量应在满足最大生长速度所需的基础上提高10%。若要改善后备母猪的发情率、排卵率和机体健康状况,需要在初情期之前就把饲粮中的维生素E水平提高到50~100毫克/千克。
种猪育成期(90千克至配种)的营养策略是控制生长速度,限制能量摄入,减少脂肪组织沉积,而保证肌肉组织继续沉积,促进性成熟和卵巢发育,增加优势卵泡的数量,从而有益于繁殖和延长种用年限。此阶段应配制专用的后备母猪全价饲料,采用限饲模式,根据品种差异,营养水平应达到中等能量水平和粗蛋白水平在15%~16%之间,并限制饲喂2.0~2.9千克/天。维生素和矿物微量元素需要与经产母猪相同,同时强化维生素A、E和生物素摄取,适当补充青绿纤维饲料。后备母猪营养需要应使其在第二或第三个情期时配种体况达到建议指标:体重在130~140千克之间,背膘厚度为18~20毫米。对于瘦弱的后备母猪,应予淘汰或在育成期内提高饲粮能量和蛋白水平。母猪配种前1~2周应该以“短期优饲”来增加母猪的排卵数。配种前,把采食量提高50%~100%,或者让其自由采食,尽可能地提高饲粮能量水平。有研究认为,母猪配种后适量降低采食量,高采食量会增加母猪基础代谢,降低胚胎成活率,从而影响产仔数,因而青年母猪在配种后的1周,以每天饲喂2千克左右的饲料为宜。
二、妊娠母猪
妊娠期营养的目的是减少胚胎损失、调整母猪体况和提高初生仔猪的健康状况。生产上,妊娠母猪的理想饲养目标是:分娩12头健康仔猪,初生重不低于1.35千克,保证母体背膘厚20~22毫米,以良好体况进入泌乳阶段。能量水平和来源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较大,建议妊娠期饲粮消化能水平为13.0兆焦/千克,粗蛋白含量为13%。关于饲粮纤维,适宜的水平应在6%~8%。研究发现,在等能摄入模型下,添加麦麸和脱脂米糠作为纤维来源,二胎母猪妊娠饲粮中性洗涤纤维水平为15.8%时,母猪繁殖性能可以显著提高。试验研究发现,添加精氨酸能显著提高初产母猪产活仔数,降低死胎和弱仔率,提高初生窝重和胎盘重。此外,在妊娠饲粮中添加L-精氨酸、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有机微量元素和饲料添加剂等,可以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并获得理想的生产成绩和效益。
三、泌乳母猪
泌乳母猪的营养策略是提供全价营养,提高母猪采食量,保证母猪有足够的养分来分泌足够多的乳汁。在制订泌乳母猪营养方案时,应全面考虑母、仔猪一体化营养需要,不仅要考虑母猪在泌乳过程的代谢和乳汁生产需要,还要根据仔猪的生理特点考虑其生长的因素。为了充分发挥泌乳母猪的生产潜力,可在饲粮中添加缬氨酸,以提高母猪的泌乳性能。泌乳母猪饲粮中缬氨酸∶赖氨酸=1.2∶1时,效益最佳。研究表明,妊娠85天至泌乳结束在母猪饲粮中添加45毫克/千克大豆异黄酮,显著改善母猪乳腺发育和机体抗氧化能力,提高哺乳仔猪体增重和存活率。功能性添加剂的研究发现,妊娠74天至哺乳期饲粮中添加350毫克/千克β-葡聚糖,能改善母仔猪机体免疫机能,同时妊娠74天至哺乳期饲粮中添加2000毫克/千克β-羟基-β-甲基丁酸,提高母仔猪机体免疫机能和乳汁免疫因子水平。妊娠后期和哺乳期母猪饲粮中添加1.5%柠檬酸显著提高哺乳饲粮中粗蛋白质、钙和磷的表观消化率,提高母猪乳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初产母猪妊娠90天和泌乳期饲粮中添加植物多糖,显著提高母猪采食量、机体抗氧化能力和免疫机能,改善乳品质,提高仔猪断奶窝重和窝增重。
上一篇:河蟹池塘高效管理技术的“四诀窍”
下一篇:四个有效提高奶山羊产奶量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