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

 

  农产品加工业是一个大产业,一头连着农业、农村和农民,一头连着工业、城市和市民,沟通城乡,亦工亦农,是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产业。没有加工的农业永远是产品农业、弱势农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李克强总理指出,要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生产、加工、物流、营销等一体化发展,延伸价值链。贯彻落实中央领导指示精神,抓住机遇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实现转型升级,是各级农业部门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意义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有了长足发展。2016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8.1万家,主营业务收入20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3万亿元。农产品加工业正成为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业现代化的支撑力量。但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仍然大而不强,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不相适应,与工业发展转型要求不相适应,与城乡居民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不相适应,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求迫切、意义重大。

  第一,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主线。新形势下,我国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产品结构不合理,一般的、大路货多,绿色优质的、品牌的少;产业结构不合理,种养加脱节,优质专用原料短缺,需要大量进口;区域布局不合理,北粮南运、南菜北运成为普遍现象,既增加了流通成本,又加剧了资源环境压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助于引导农户根据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优化产品结构;有助于以加工需求为牵引,形成“为加工而种、为加工而养”的种养格局,优化产业结构;有助于加工产能向主产区、优势区聚集,优化区域布局。

  第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破解农产品卖难滞销、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不少地区由于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产后储藏、保鲜、包装、分等分级和商品化处理能力不足,大量农产品都是集中上市,往往造成价格下跌、产品卖难,既影响农民增收,又造成很大的浪费。近年来,大宗农产品价格总体下行,特别是玉米价格降幅较大,主产区农民增收受到影响。通过发展加工业,可以延长农产品保质期,实现错峰销售、均衡上市,促进减损增收、提价增收和就业增收,最大限度地释放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同时,发展加工业还有助于吸引资本回乡、人才返乡、科技下乡,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打造脱贫致富的新支柱。

  第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判断一个国家是不是农业强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是一个重要标志。美国农业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2%,从事加工流通服务等行业的人口却占全国人口的20%;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超过85%,我国只有60%;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比超过4∶1,我国只有2.2∶1;玉米加工产品多达3500种,而我国仅有200多种。我国是农业大国,但还不是农业强国。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农业产业的前延后伸,带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电子商务、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实现农业由大到强的转变提供强大引擎。

  二、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外部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重大机遇。

  第一,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快速升级,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拉力。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的明显下降以及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方便快捷、营养安全的加工食品需求剧增。“家家点火、户户炊烟”的机会成本越来越高,“送餐车”已经成为城市里的一道风景,加工业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广阔。

  第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为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条件。现代装备技术快速发展,在农产品加工领域得到广泛运用,大大提高了加工的智能化、自动化、精细化水平。特别是食品领域“机器换人”快速发展,以往只能手工制作的包子、饺子、花卷、汤圆等,现在都已经实现了工厂化生产、规模化制作,既保持了传统风味,效率也大大提升。

  第三,农业规模化经营快速发展,为农产品加工业奠定了坚实基础。过去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以一家一户为主,经营分散、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搞不好加工,只能卖“原字号”产品。近年来,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加快成长,农产品生产的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为加工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力量,提供了有利条件。

 

  总之,当前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需求紧迫、条件具备、机遇难得,到了必须而且能够加快发展的历史阶段。如果说,改革开放以来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和外出务工是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三大机遇,那么农产品加工业就是新时期的又一次重大机遇。抓住了,就能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发展;抓不住,与世界农业强国的差距就会越拉越大。我们要像当年抓乡镇企业那样抓农产品加工业,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再创异军突起的辉煌。

  三、深入贯彻国办《意见》,加快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2016年12月,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作出系统部署。各级农业部门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意见》精神实质,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力开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新局面。

  在发展思路上,要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扶持政策体系,尊重企业和农民主体地位,共同做大市场“蛋糕”;要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竞争力为核心,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让加工增值收益更多地留在主产区、留给农民;要坚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引领,推动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分散布局向集群发展转变;要坚持以绿色发展为方向,强化环境、质量、安全、卫生标准约束,不达标的坚决不能干;要坚持以一二三产融合为路径,围绕消费谋加工,围绕加工谋生产,促进产加销一体化发展。

  在发展目标上,到2020年,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比提高到2.4∶1,加工转化率提高到68%;到2025年,加工转化率达到75%,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市场竞争力大幅提高,基本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要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型升级,即:产业体系转型升级,构建种养加销一体的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初加工和精深加工转型升级,实现“应加工、尽加工”“宜精深、必精深”;农民与加工主体关系转型升级,打造产业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市场开拓能力和品牌创建转型升级,创造更多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

  在工作推进上,要立足“农”的发展定位,姓农、靠农、为农,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一起致富,带动农村繁荣发展;要突出“企”的发展主体,让企业唱主角、市场做决定,政府主要是建平台、搞服务、优环境;要遵循“融”的发展路径,用加工业促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互联互通。重点在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优化区域布局,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向重点区域聚集发展。当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布局还比较分散,加工产能与主产区、加工与上下游脱节等问题比较突出,要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促进“四个结合”。加工与产地结合。在大宗农产品主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培育和引进加工企业,打造一批标准化原料基地,促进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加工与销地结合。要结合市场消费新需求,在大中城市郊区推介培育一批主食、方便食品、休闲食品和净菜加工等企业。加工与园区结合。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民创业园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把原料生产、展示销售有机结合,培育一批前后相连、上下衔接的全产业链产业集群。加工与扶贫结合。通过发展加工业促进贫困地区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实现精准脱贫。

  二要培育壮大主体,大力推进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加工业的发展关键靠主体。要多渠道支持各类主体发展壮大,特别要加强龙头企业培育,鼓励工商资本投资,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加工业。通过将政府支持补贴量化到农户、折股到合作社等方式,推广“龙头企业+规模种养户+合作社”等共同发展模式,推动主体之间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参与、融入产业链条,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通过农村产业融合支出项目、“百县千乡万村”示范工程等,支持加工企业建设各类设施,支持他们抱团闯市场,发展新产业新业态。

  三要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重点领域加快发展。当前推进加工业发展,要聚焦初加工、主食加工、精深加工三大领域。要大力提升初加工整体水平。聚焦主导产业,重点支持合作社发展优质特色果品、蔬菜等园艺产品生产,对各类农产品贮藏、烘干、包装和分等分级等环节进行补助。大力发展主食加工。开发多元化主食产品,培育一批示范企业,发展“餐桌”经济,构建从田头到餐桌的全链条供给模式。增强加工的精深程度。目前,我国的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还比较低,加工副产物60%以上没有得到综合利用。要依托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联盟,组织开展精深加工技术装备研发和推广,打造一批领军企业,最大限度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四要强化科技支撑,大力推进公共关键技术装备攻关。技术装备过度依赖进口,自主创新能力弱,科技人才缺乏,是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必须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在一些公共关键技术装备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强化协同创新,围绕烘干储藏、冷链物流、副产物综合利用等薄弱环节,完善国家农产品加工业技术研发体系,加快技术装备集成示范。强化成果转化,开展全国性、区域性和专业性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推广活动,支持科技人员通过成果入股创办领办加工企业。强化吸收引进创新,加强国际技术合作与交流,学习吸收国际先进成果,增强自我创新能力。强化人才培养,开展加工行业人才培训,加快培育一批创新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技能人才。

 

  五要加强支持保障,大力推进政策落实。国办《意见》提出了一系列很有含金量的政策措施,有些政策还有实质性突破。比如,在财税上,落实增值税抵扣政策和所得税优惠政策,将农民合作社兴办加工流通列入农业担保体系支持范围;在金融上,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农产品生产、收购、加工、流通和仓储等各环节提供多元化服务;在用地用电政策上,城乡建设用地要重点支持农产品初加工和加工园区建设,集体建设用地可通过入股联营等形式兴办加工企业,农产品初加工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电政策等。这些政策来之不易,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争取把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纳入地方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加强与财政、发改、国土等部门沟通协调,积极推动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