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草原监督管理:谱写草绿民富新篇章

 谱写草绿民富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草原监督管理工作述评

  中国畜牧兽医报记者郝娜

  我国草原面积近4亿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2/5,草原牧区多位于生态功能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具有生态、社会、经济、文化功能,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和主要生态屏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相继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等一系列重大政策,草原生态环境加快好转,牧区畜牧业转型升级提速,牧民人均收入显著增加。

  中国要美,牧区必须美;农业要强,草业必须强;牧区要富,牧民必须富。各级草原部门朝着这一目标,深入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

  增添草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等重大政策工程深入实施,有效遏制了全国草原生态环境加速恶化的势头。

  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在2017年全国草原监理工作会议上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草原工作,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草原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草原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支持政策。2011年-2016年,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从51%提高到54.6%,全国重点天然草原的牲畜超载率从28%降低到12.4%,鲜草产量连续6年突破10亿吨。各级草原监督管理部门5年累计立案查处各类草原违法案件8万余起。农业部连续4年对破坏草原资源的35起典型犯罪案件进行通报、曝光。

  农牧民分享到了生态向好的红利,草原提供了更加优质的绿色产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得到了生动的诠释。

  “近5年以来,是草原生态恢复最好的时期,草原持续恶化趋缓、局部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吴双战在全国政协“加强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专题双周协商会上谈道。

  “十二五”期间,牧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增速快于农民和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长水平,政策性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超过10%,依托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国家每年投资约140亿元资金直补牧民,增加了牧民的政策性收入。

  2016年,青海省草原补奖政策将近90%的资金直补到户,全省76.53万牧民享受政策,人均增收1588元,其中三江源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9%。

  “十二五”期间,西藏农牧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0%来自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特别是大部分牧业县草奖资金占牧户可支配收入的60%以上。

  “生产生态有机结合、生态优先”的草原保护基本方针深入人心,草原生产方式正从粗放型草原畜牧业向生态型现代畜牧业转型。在这一过程中,牧民的草原保护意识从“要我保护”向“我要保护”转变,各级党委、政府与社会各界保护草原风气逐步形成。

  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巴彦淖尔嘎查牧民朱宝忠说:“以前生态不好的时候,每年买草过冬就得花五六万元。而现在,牧草又密又高,完全可以自给自足,这些变化,主要得益于草原生态奖补机制的实施。”

  草原生态环境加快好转,为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注入了“绿色动力”,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中的突出亮点。

  砥砺前行推动草原重大改革政策落地生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加强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新高度,将其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各方面。

  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仅中央财政投入的草原生态保护建设资金就超过1000亿元,在13个省区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启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及西南岩溶地区草地治理、已垦草原治理等项目,2016年草原补奖政策投入资金就达187亿元,比2015年增加21亿元。

  各地积极行动,强化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内蒙古建立违法占用草原企业挂牌督办制度,黑龙江省建立违规占用草原约谈制度,青海省建立草原防火监测预警制度……

  2012年起,辽宁省政府在辽西北沙化治理一期工程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改善高山远山草原的生态环境,决定再用4年时间投资4亿元,治理沙化草原400万亩。

  与此同时,草原保护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到2020年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要达到56%”写入中央文件,作为对省级党委、政府一把手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的重要指标。草原禁牧管理和草畜平衡面积分别达到12亿亩和26亿亩。草原承包经营制度保持稳定,全国已承包草原达43亿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近3年草原防火基建投资近8亿元,是前10年投资总和的2倍,极高和高草原火险区草原防火物资储备库站建设率由40%提高到70%。

  草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在10个省区开展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在“镰刀弯”和黄淮海地区的17个省区实施粮改饲试点。全国牧草种植生产稳中有升,保留种草面积超过3亿亩。

  草原监督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八大制度、47项具体改革任务,其中明确由农业部牵头的草原改革任务有两项,需要农业部参与的有近20项,其他的改革任务也大多与草原有关。

  同时也应看到,破坏草原行为依然多发,非法占用草原问题依然突出,草原灾害形势依然严峻,超载过牧问题比较突出,草原舆论宣传的声音不够大、不够响,草原监管能力依然薄弱,我国草原监督管理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保护草原必须有一支坚强有力的队伍。据了解,全国从事草原监理的专职和兼职人员仅9000余人,从事草原技术推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仅有1万人,平均每65万亩草原拥有1名监理人员。一些主要牧区省份草原监理机构职能被弱化甚至撤并,草原保护体系建设面临着巨大挑战。

  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主任李伟方表示,草原底数不清、管辖边界不明、监管力量不强是草原工作的三大历史问题,三个问题相互交织,互为因果,但核心问题是机构队伍建设问题。

  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保护农牧民切身利益,推动草原牧区绿色发展,保障国家生态安全,需要进一步强化草原政策和制度顶层设计,加快落实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总体要求。草原呼唤相应的保护制度建设,也期待有更加专业执法队伍保驾护航,不断健全以法治草制度体系。

  于康震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综合执法改革试点中,要突出草原执法的特殊性,确保草原监理机构在改革中不被削弱,力争有所加强。

  我们有理由相信,大美草原必将成为我国绿色发展的亮丽底色!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