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朱海洋
被誉为“黑色黄金”的鱼子酱,一直是高端美食界中无可争议的代表。然而,许多人不知晓的是,产鱼子的鲟鱼与恐龙一般,有着相当久远的历史,被称为“水中活化石”。如今,随着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鲟鱼养殖产业正在蓬勃兴起。
从千岛湖码头乘船出发,只要二十分钟便可抵达位于中心湖区的鲟鱼生态网箱养殖基地。别看网箱养殖普普通通,但要为鲟鱼打造接近纯野生的生长环境,难度却极高。能否养好鲟鱼,生态、健康的优质水源是大前提。为了调节水质,养殖企业可是下了一番功夫。
“我们先利用滤食性和刮食性的鱼类,对鲟鱼排泄物、青苔实现循环利用,然后给每个网箱都安装了饵料食台,精准计算饵料的量,再用摄像头跟踪,确保没有残饵。根据鲟鱼的生物学特性实施区域轮养,给水体自然修复期。最后,在通过网箱底部的回收利用装置将排泄物和残饵集中后抽出水体,进行纯生物法的无害化处理。”鲟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斌揭秘道。一整套模式下来,可谓科技范儿十足。
除了网箱养殖模式,在衢州市的乌溪江沿岸,还有一个陆地流水养殖基地。养殖水源来自上游的两座梯级大中型水库,水质十分优良,水温常年保持在26℃以下,非常适宜鲟鱼生长发育。在每个圆柱形的养殖场内,中间都会有漩涡。这种流水的刺激能使原料雌鱼的性腺得到充分发育,待鲟鱼成熟后,可加工鱼卵的卵径能够增加12%左右。
得到鱼卵是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一般养殖期长达七八年左右。而从鱼卵到鱼子酱,整个加工过程更是被分为十几道:取出鱼卵后,还要经过筛检、清洗、滤干等步骤,最后进行腌制。而为了保证新鲜程度,所有工序必须在15分钟之内完成。在加工车间里工人告诉记者,鱼子酱最珍贵的一点,就在于鱼卵入口时必须是粒粒完整,因此在纯手工操作的每个环节,工人们必须小心翼翼。而在分装环节,还需人工进行筛选,将破损的鱼卵挑出。只有这样才能让食客感受到美味的奥秘,回味无穷。
目前,由于消费习惯所限,鱼子酱制品主要销往国外市场。鲟龙科技在欧洲、美国和日本等主要消费国家均建立了完整的销售网络。自2006年首次实现鱼子酱出口以来,该企业产量一直位居国内首位,占到全国总量的七成。眼下,鲟龙科技已经开始布局国内高端市场,大力进广鱼子酱的饮食文化,国内市场的销售额日益增长。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鲟鱼产业,已经从单纯的网箱养殖,发展到集繁育、养殖、加工、出口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鲟鱼人工驯养与繁育,不仅能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显著的生态效益,实现人工化繁育后,大大减轻了人类对野生鲟鳇鱼资源的酷渔滥捕。“随着科研攻关的进行,鲟鱼产业化中的技术难题基本得到解决。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鲟鱼养殖第一大国,完全具备发展鲟鱼产业的养殖基础。未来,鲟鱼养殖一定能为企业和养殖户带来更多利益。”王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