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农民网!
新疆和田:汉族村党支书带领村民同致富
来源: | 作者:中国农民网
  中国农民网 洛浦7月24日讯(通讯员 程青青 阿克巴尔)在和田地区洛浦县拜什托格拉克乡有一个村名为伊斯勒克墩村,是1965年江苏知青支边开荒村,汉语取意为“荒地、灼热的大沙包”。经过各民族近半个世纪的团结奋进,现在的伊斯勒克墩村繁荣发展,在汉族村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维汉一家亲,村民不分你我,共同致富。
 
  洛浦县拜什托格拉克乡伊斯勒克墩村是和田地区的富裕村,全村共有农户106户366人,其中民汉通婚家庭10户。过去村民靠种植蔬菜增收,2002年起蔬菜市场逐渐普及,价格下降,而红枣等干果市场价格逐步稳定。村党支部带领村民转变发展模式,从蔬菜种植转型为红枣产业发展,全村村民的人均收入也从2005年的2500元提升至现在的2万元以上,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洛浦县拜什托格拉克乡伊斯勒克墩村村民袁俊义激动的说:“以前,我们就是种小麦、棉花、黄萝卜,经济收入也不高,通过我们近几年种红枣,收入提高了,红枣越来越好,农民日子也越过越幸福。”
 
  伊斯勒克墩村的富裕带动了周边村的发展,大家也纷纷种起了红枣,但由于技术方面的欠缺,红枣亩产不高,收入较低。汉族村党支部书记李德振就带领伊斯勒克墩村的村民与其他村的村民结起了对子,手把手的教技术,作指导。从红枣种植2月份的修剪到10月份的收果、凉晒,从嫁接定型、施肥用药、病虫害防治等各个环节,开展技术帮扶,提高红枣品质和质量,让一起种植红枣的村民们平均每亩增产50-100公斤,亩均收入增加到1000-2000元。
 
  拜什托格拉克乡巴格艾日克村村民吾布力卡斯木?依布热依木是村里的贫困户,家里有4亩红枣地,通过红枣增收是民吾布力卡斯木的期望,但去年吾布力卡斯木家红枣地的亩产只有200公斤,4亩红枣地收入4000元,与伊斯勒克墩村的亩产500公斤相差近300公斤。今年2月份伊斯勒克墩村的村党支部书记李德振与吾布力卡斯木结成对子,开始一对一的教授如何种植红枣,如何增产,看到自家枣树越长越旺,吾布力卡斯木?依布热依木高兴的说:“在汉族大队亲戚的帮助下,我今年计划将一亩地200公斤的红枣产量提升到300公斤。再加上我和妻子去汉族大队帮忙务工,可以收入10000元,加上红枣的收入,今年达到2万多元收入没有问题。”
 
  洛浦县拜什托格拉克乡巴格艾日克村村党支部书记麦吐送?买托合提与汉族大队党支部书记李德振两人时常聚在一起,不是商量如何让村民把红枣种好增产,就是谈论采用什么样的培训方式来提高村民的种植技术,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浦县拜什托格拉克乡巴格艾日克村村党支部书记麦吐送?买托合提激动的告诉记者:“我们巴格艾日克村和伊斯勒克墩村关系非常好,无论是在节假日还是春节等都会互相走访,互相结亲。伊斯勒克墩村还在农民的红枣种植技术上给予我们帮助,贫困户也都通过红枣开始脱贫了。”
 
  为了让维吾尔族村民把红枣种植技术学好、学精,伊斯勒克墩村村党支部书记号召本村村民与结对子户建立长期的劳务关系,让维吾尔族村民可以一边实践学技术,一边增加劳务收入。据悉,从2014年到现在,伊斯勒克墩村累计帮扶维吾尔族贫困户315户,帮助村民通过种植红枣成功脱贫。洛浦县拜什托格拉克乡伊斯勒克墩村村党支部书记李德振说:“我们村通过种植红枣发家致富后,不忘邻村其他民族同志,我们通过这个民族团结,我们主动帮助他们,再通过和他们长期建立这个劳务关系,让他们一边劳动挣钱,一边学习技术,让大家都通过红枣提高收入,早日脱贫致富。”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1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