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农民网!
阿克苏市:汉族“妈妈”和维吾尔族“儿子”的故事
来源: | 作者:中国农民网
  中国农民网 阿克苏7月31日讯(通讯员 刘毓)汉族妈妈赵莲阁(以下简称赵阿姨),天山多浪水泥厂退休职工;维吾尔族儿子尼亚孜·阿布力米提(以下简称尼亚孜),现在祥云汽车城做二手车生意,一个小老板。两个民族,两个家庭,在历史的长河中交融互动,演择着感人的故事,他们用人间真情谱写着的人间大爱,唱出了民族团结的赞歌,温暖着世人那颗柔软的心。
 
  2017年6月22日,阿克苏市安监局、国土资源局、经信委驻托峰社区工作队又一次走访了年过七旬的阿克苏市天山多浪水泥厂退休老人赵阿姨,刚进她家门,不经意地一瞥,就发现了她家的门边赫然写着尼亚孜的名字以及电话号码,老人说:“这是几天前我的维吾尔族‘儿子’来到家里,非邀我们一起吃馕坑肉,我说不去吃了,他不肯,久久不愿离开,最后离开家时又在门口写下了他的电话,说如果有什么事,第一时间通知他。”说着赵阿姨眼里闪烁着亮晶晶的东西。继而脸上又开满了菊花,幸福地笑着。
 
  说起维吾尔族儿子,故事还得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说起,在尼亚孜很小的时候父母已经去世了,留下了1岁的妹妹、4岁的尼亚孜和耄耋之年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赵阿姨与尼亚孜一家既是邻居又是好朋友,在那个缺衣少吃的年代,赵阿姨看到邻居家的生活困境,心里很不是滋味,在严寒的冬天里,她为尼亚孜和妹妹送去了棉衣和棉鞋;遇到春节、端午节,中秋节,赵阿姨会做上好吃的,请尼亚孜一家人来吃饭,大家团坐一起,拉家常,说笑话……
 
  赵阿姨家的孩子和尼亚孜及其妹妹会时不时的在家里做迷藏、丢沙包,生活的困苦挡不住不同民族孩子们的欢乐,屋外,朔气逼人……屋内,温暖如春……看着孩子们,赵阿姨默默地发誓:只要自己孩子有的,也要让尼亚孜和他的妹妹拥有!
 
  就这样,春华秋实,严寒酷暑,一针一线在赵阿姨手中飞舞,棉衣、单衣、棉鞋、单鞋,每年不间断穿在了尼亚孜和她妹妹的身上。
 
  当我问起赵阿姨这样做值不值时,她不加思索地说:“值!”感叹道:“那时候尼亚孜才四岁,屋后杏子熟了,小尼亚孜第一时间从爷爷奶奶那里接过杏子,自己舍不得吃,一路小跑着把自认为好吃的杏子送给我……他那么小就知道感恩!”
 
  如今,尼亚孜已经长大成人,结婚生子,今天当了父亲,成了的老板,可以说在事业他成功了,可他从来都没有忘记过他的汉族“妈妈”----赵莲阁。
 
  “妈妈”老了,“儿子”风华正茂。
 
  “我经常去看看她,”尼亚孜说,“现在每次到妈妈家里,她就反复地摸着我的手,交待我好好工作”,“我对妈妈说,现在新疆的惠民政策这么好,我感受到了党的恩情,请“妈妈”放心,我会继续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赵阿姨在日常生活中,也非常关心尼亚孜一家人,有时打电话,问她的维吾尔族儿子吃了没有,交待他要对家人好,家庭要和睦。现在是炎热的夏天,天太热,出门要多带点水,在生意场上要搞好民族团结,不仅要自己挣钱,还要带动别人挣钱,要成为致富带头人。
 
  她就是汉族“妈妈”---赵莲阁,一个普通的退休职工;他就是维吾尔族“儿子”----尼亚孜,一个普通的老板;本来两个普通的家庭没有血缘关系,却因人间的关爱走在了一起,在相互几十年的交往中开出了民族团结之花,结下民族团结之果,今天,这花,圣洁芬芳;这果,香甜四溢。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1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