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农民网!
新疆博湖县才坎诺尔乡才坎诺尔村村规民约让各民族更团结
来源: | 作者:中国农民网
  中国农民网 博湖8月3日讯(通讯员 曹凤娟)新疆博湖县才坎诺尔乡才坎诺尔村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生活的村庄,在多年的共同生活和劳动中各民族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为做好民族团结一家亲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该村积极引导广大农牧民群众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民族团结一家亲工作,该村因地制宜,村党支部严格按照支部“提”、两委“审”、村民“议”等方式,通过“酝酿准备、宣传动员、组织起草、征求意见、表决通过、备案公布”等环节,在宣传发动、召开会议、入户走访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补充和调整,此次的“村规民约”共4个方面15条,在随后的村民举手表决、签字承诺中全体村民通过了“村规民约”(修订稿),同时设立民族团结红黑榜,通过发放流动红旗的方式表彰先进,对黑榜家庭进行上榜公示、批评教育,使各族群众深受民族团结教育,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奠定良好的基础。
 
  有人说,邻里如亲,童叟有依。在新疆博湖县才坎诺尔乡才坎诺尔村各族农牧民群众相守相望,成为生活里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邻居。“相识”是最简单的一步,真正将邻里关系建立起来,还得靠日常相处的细节。只有交心相处时,才会关注细节,知你冷暖,懂你悲欢。“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主流意识深入人心,这是博湖县才坎诺尔乡才坎诺尔村民族关系的真实写照。
 
  近日,笔者来到才坎诺尔乡才坎诺尔村三组入户走访,听他们讲述平凡动人的故事,和那些流淌在细节中的真情。
 
  木沙·牙生和王兴喜同是才坎诺尔乡才坎诺尔村三组的村民,1986年王兴喜初中毕业在家务农,两人因为同在村里打零工而结识,后来又因为两家成为邻居而多了走动,30年来两家人越走越近、越来越亲。
 
  还记得那是2005年,因为天气原因农作物收成欠佳,秋后,木沙·牙生家的11亩甜菜仅卖了3500元,还完春耕贷款,只剩500元,一家人的生活都成了问题,木沙·牙生一筹莫展。王兴喜知道后,给他家送来了50公斤面粉、200元钱,安慰他说:“庄稼受点损失是常有的事,别担心,只要我家有一口吃的你家就饿不着。”木沙·牙生紧紧握住了王兴喜的手,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他知道王兴喜家的日子也不好过。
 
  2006年开春,王兴喜帮助木沙·牙生家购买了化肥、种子还给他传授了自己多年来琢磨出的种植技巧,就这样在王兴喜的帮助下,木沙·牙生家的收成一天比一好,两家人的感情也在一点一滴中升温。
 
  “香喷喷的抓饭出锅喽!”“快点快点,尝尝我做的手抓肉。”“这是今天早晨刚炸的馓子,味道行不行?”“奶茶的味道歹得很,亚克西!”“这是我家菜园子里的黄瓜、西红柿你尝尝”“我刚包好的粽子给你家送几个来”…….每年过春节、端午节、古尔邦节、肉孜节,两家都会相互拜年,一起吃团圆饭,品尝着色香味俱全的民族风味美食,大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远亲不如近邻,有困难时伸手帮一帮是应该的,这和是什么民族没有关系,大家朝夕相处,生活在一起,理应相互帮助、相互关照。”谈及几十年帮助木沙·牙生的事,王兴喜很平静,就像是在说别人的故事一样。在他看来,邻里邻居、乡里乡亲,不管是哪个民族,抬头不见低头见,能帮得就帮一下,这都是应该做的。
 
  相互帮助、相互关照的浓厚氛围为各民族群众的交往交流交融创造了天然便利条件,大家在长期的生活生产中形成了相互帮助、相互欣赏的好习惯,这让民族团结已植根于各族群众心中,已然成为才坎诺尔村的幸福和谐之源。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1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