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农民网!
阿克苏市喀拉塔勒镇:亚生书记的汉语情结
来源: | 作者:中国农民网
  中国农民网 阿克苏8月7日讯(通讯员 何南)自从村里开办了农牧民夜校以来,每次上“双语”课,都能见到一个年纪偏大的中年人,领着自己的孙女静静地坐在课堂的某个不显眼的角落,眼睛盯着支教老师,记着笔记,一遍又一遍重复着老师教授的汉语。他就是阿克苏市喀拉塔勒镇托万克阿勒迪尔党支部书记亚生·热合曼。
 
  “汉语太重要了!我一定要让儿子、女儿和他们的孩子们学好汉语!”亚生·热合曼说:“如果再年轻十岁,说什么我也要把汉语学好!现在就是花100万能把汉语学好,我也舍得。”
 
  托万克阿勒迪尔村位于新疆阿克苏市喀拉塔勒镇境内,村民全部是维吾尔族群众。2017年初的一天,党支部书记亚生·热合曼找到第一书记、兵团驻托万克阿勒迪尔村工作队队长王晓严,“王书记,在国家惠民政策的支持下,我们村已经脱贫了,但想致富,不懂得汉语不行啊!”“现在孩子们出去上学、做生意、打工,大多是和汉族朋友打交道,也都认识到学习汉语的重要性,工作队能不能想办法给我们教教汉语啊?”
 
  在亚生·热合曼的提议下,工作队协同双语支教教师在村农牧民夜校办起了“双语课堂”。一周两天的学习,能容纳70人的会议室,每次都是坐的满满的。村民们发现,平时开会坐在主席台上讲话的大队书记,现在像小学生一样,挺直腰板,坐在课桌前认真听讲。为了让村民保持学习汉语的热情,亚生·热合曼又懂起了脑筋,专门找到工作队,商量印制了双语“学习奖励卡”,使获得学习奖励卡的学员凭卡片可以到附近商店兑换一定金额的商品。“虽然卡片可以兑换的商品价格不高,但它代表了亚生书记和老师们对我们学习的肯定和鼓励,我要好好保存获得的第一张卡片,好好学习双语”,学员阿依努尔·亚生说。
 
  7月,亚生的女儿从新疆农业大学毕业回家,准备年底的研究生考试,亚生·热合曼再次找到工作队,“王书记,我想把女儿送到工作队工作一个月您看可以吗?”亚生·热合曼解释说:“我想让女儿多和你们在一起,既能多说汉语,又能让她接受锻炼”。于是,在工作队驻地,经常看到了一个“编外”队员,整天忙着与村民谈话、对着电脑制图表、入户走访……一个月后,亚生·热合曼高兴地说:“热孜艳木(亚生·热合曼的女儿)汉语说的更流利了,也更加懂得群众的疾苦了,每天回家还和我探讨一些村里面的工作。一个月的锻炼太有成效了,我的女儿真的长大了!”
 
  年初的时候,亚生·热合曼几乎无法和工作队的汉族同志交流,相互之间见面,感觉有很多话要说,但每次除了打一声招呼,就是用手比划,经常是双方比划半天,但实在不理解彼此的意思而尴尬的苦笑,“听不懂”这个词语几乎就是亚生所会的全部汉语。他同工作队商讨或研究研究任何事情都要找翻译,通过半年来天天与工作队的同志吃在一起,工作在一起,不断的学习和锻炼,现在已经可以撇开翻译,与工作队的同志进行日常的交流了。看到亚生书记的变化,村委班子学习汉语的热情日渐高涨,“今年,我们班子成员汉语都要有进步;明年,都要能用汉语进行日常交流”,在联合党支部会议上,村党支部副书记坎依斯尔·艾麦尔说:“亚生书记在我们这些人里面,年龄最大,汉语基础最差,现在都能达到这样的进步,我们一定也都能够做到。今后汉语表达能力,将作为我们村评价干部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
 
  在亚生书记的带领下,村干部、党员和普通群众学习汉语的热情都在不断高涨,走到托万克阿勒迪尔村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听到“你好吗?”“再见”这些词汇。
 
  “语言通了,心就近了。”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王晓严这样说。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1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