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红白喜事这样办
来源: | 作者:经济日报

  移易传统陋习怎样做到立竿见影?改变群众观念如何让人心服口服?请看——

  温州:红白喜事这样办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张玫

  随着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现在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民间的红白喜事,摆酒席放鞭炮吹吹打打的热闹场景,已司空见惯。然而,近日在浙江温州乐清市,这种现象戛然而止。

  移易传统陋习怎样做到立竿见影?改变群众观念如何让人心服口服?为寻找答案,记者来到乐清各地走访调研。

  触目惊心——

  花费几十万元不足为奇

  乐清有一家两兄弟,一个经商办企业,一个在家务农,经济条件相差很大。因为家中长辈去世,经商的请来戏班子,大讲排场。务农的也不示弱,客人不够数,他就跑到村口把放学回家的学生全部邀来吃酒。事后一算账,几十万元两人分摊,兄弟从此反目成仇。

  “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几年了,但至今记忆犹新。”白象镇中垟田村书记黄道弟告诉记者,乐清市场经济发育早,在外经商的人多,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在全国也算富裕的。

  富起来的人最讲究“面子”。所以,“以前在乐清办丧事,普通人家一般要7天时间,多的11天。花费十几万元到几十万元很正常,有的大老板动辄上百万元,甚至几百万的都有。”

  丧事期内,一般家庭都会在公共场所搭棚设宴、摆花圈、放哀乐,亲朋好友来此早中晚三餐加夜宵。农村家庭还要摆流水席,摆得越多就越显得子女孝顺,有出息。出殡那天摆的桌数还要多,每桌必有大龙虾和中华烟。除了酒席的费用,还要做法事、请乐队。真是“一家办丧事,大家无安宁”。

  因为攀比,往往一场白喜事办下来,花光了一家人十几年的全部积蓄,或者让家庭负债累累。于是,夫妻吵架,兄弟反目,这样“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事,对当地人来说早已耳熟能详,不足为奇了。

  今非昔比——

  “典型”和“模式”随处可见

  对于婚丧陋习,这几年在普通民众中已经怨声载道了。今年4月份,乐清市组织了一次实地和网上民意调查,参与人数达2万多人,收回有效问卷1.4万份,96%受访者希望办丧事费用在10万元以下,71%受访者希望在5万元以内;78%受访者选择将酒席控制在20桌以内,66%受访者选择严格控制或取缔燃放烟花爆竹。

  “这些数据反映了群众对改变陋习的迫切要求,同时也呈现出了他们的顾虑和担忧。”乐清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云峰说,乐清市因势利导,集中整治,先后出台了《乐清市殡葬管理若干规定》《乐清市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带头推动殡葬改革规定》等规定,同时将移风易俗纳入各项考评体系,并作为资金补助、宅基地审批和干部奖励的硬件杠杠,实行“一票否决”。

  今年5月份,南塘镇东山埠村老党员叶德春的老伴去世,仅办了一桌百余元的工作餐,出殡也用鲜花代替白毛巾,一切从简。该镇外塘村的张银希父亲去世,七个兄弟姐妹一商量,丧期不摆酒不放烟花爆竹,结果比预算节省了20多万元。

  南塘镇党委书记叶志吉介绍,移风易俗改变了当地人的观念,大家明白,“心意到了就行,不必太浪费”。据统计,该镇自今年4月25日移风易俗工作启动之后,18个村反响热烈,全部签订责任书,至今已办25例丧事,总共省下200多万元。

  天成街道的万桥3个村把丧事从简写进村规民约,早在2014年就联合组成丧事改革小组,出台《丧事简办通告》分发到户,并张贴在村内主要路段,让丧事“不设夜宵,不送收人情,酒席不用龙虾等名菜”家喻户晓,人人尽知。如今,天成街道13个村已经全面铺开。

  根据乐清市文明办统计,目前乐清全市都开展了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活动,公职人员共签订60609份,829个村居签订人数达到33346人。乐清文明办副主任南云说:“现在乐清,像这样丧事简办的‘南塘典型’和‘万桥模式’,随处可见。”

  令人欣慰——

  形成简办婚丧新习俗

  为把移风易俗的“软任务”变成“硬约束”,乐清各地八仙过海,各亮新招。乡村党组织对党员干部,划出了“警戒线”,亮出“警示牌”。7月1日,岭底乡160名党员都签订了移风易俗承诺书。大家表示要遵守新规,以后家里老人过世,支部只派一个代表吊唁,并由专人第一时间掌握丧户情况。“群众看干部,如果得到党员干部的支持和理解,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南塘镇鲤鱼山村书记陈万成说,今年完成换届选举后,第一件事就是成立白喜事理事会,把丧事简办纳入村规民约;柳市镇朝阳村建立慰问金与惩戒制度,对每一丧户,村集体送慰问金1000元,若违反规定,不得评优,并在村内打扫卫生3日,或放电影2场,或植树10棵;北白象镇莲池头村通过老人协会摸底,了解村里几位病危老人的状况,及时做好与家属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沟通。

  如今,丧事主张“简约文明”,推广“厚养薄葬”,在乐清百姓中已成共识。北白象镇东垟田村老人叶天兴今年93岁,头脑却一点不糊涂。他说,“人死了就像一股轻烟飞了,什么都没了。你们给我搞热闹,几天以后我还是孤零零的”,他早早就交代当村主任助理的孙子叶晓飞,把家人为他准备的30万元办丧费节省出来,给村里有需要的孤寡老人和残疾老人们“用在刀刃上”。叶晓飞说,他现在每天都给爷爷买好吃的,带着孩子一起送给老人。“孝顺也要趁人在世。我有2个孩子,孝敬老人大人以身作则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该村老协会长蒋中溪说,厚养薄葬是新时期新风尚,也是移风易俗的关键。在老人有生之年,尽孝报恩,让老人尽享天伦之乐。料理老人后事时,文明节俭,简约淳朴,这才是真正的孝道。

  年轻人结婚同样提倡“时尚节俭”,增添“温馨浪漫”。今年5月份,翁垟街道前湖埭村一对新人办了一场简约环保的素食婚宴,一桌酒席的价格,比传统婚宴便宜了好几倍。宾客们不仅啧啧称赞,还争相拍照发朋友圈。几天前,北白象镇一对年轻人向家长提出旅行结婚,不收礼金,不办酒席,背着行囊就出发了。在乐清,越来越多的新人开始选择在文化礼堂举办公益婚礼和集体婚礼。

  乐清市委书记林亦俊说:“今年底前,乐清要形成简办婚丧新习俗。”

  势如破竹——

  乐清做法温州先推广

  去年9月,中央文明办将温州市作为全国移风易俗工作试点城市,乐清作为温州先行先试区域,突出整治婚丧礼俗大操大办。今年,乐清强化“刚性约束”,如成立红白理事会,要求落实“五个一”:第一时间到丧户家服务,放置一个移风易俗村规民约牌,与丧户签订一份丧事简办承诺书,与丧户亲属做一次交心谈话,落实一个全程服务的人员,并提出丧葬礼俗整治“一扩大、五个不超、五个禁止、五个规定”,打破千百年来形成的老规矩,加快形成新习俗。

  “乐清经验”目前已向温州其他地方“蔓延”。全市941个文化礼堂正在延伸服务功能,为举办婚礼、少儿启蒙礼和成人礼等各类喜庆及宴席提供活动场地;在不少地方,老人去世,现场也只摆四五张圆桌,没有电子显示屏,没有花圈与迷信物品,丧事办得“静悄悄”。海葬、生态坟等环保殡葬方式被广泛提倡,还有一些人自愿成为遗体或器官捐献志愿者。

  温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胡剑谨说,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是得民心、顺民意的“惠民工程”,是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减负工程”,是婚丧礼俗、陈规陋习的“改革工程”,是提高管理水平、贴近群众生活的“凝心工程”。温州就是要以整治婚丧陋习为突破口,一个个村庄、一个个乡镇去抓,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落地。

  为此,温州成立了“市、县、镇、村”四级领导小组联动机制,完善移风易俗联席会议制度,目前“一约四会”已基本实现全市村居全覆盖,普遍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各村(居)还按照“一村一策”原则,制定具体的《红白理事会章程》并公示,与群众签订遵守协议,接受群众监督。同时,移风易俗也被纳入五美乡村、幸福社区考评体系,对发生大操大办、封建迷信、黄赌毒现象取消参评资格或撤销称号。全市去年财政投入800万元对“五美”乡村示范村、精品村、先进村实行以奖代补奖励,培育文明风尚。

  温州市民周先生说,“只要政府做对老百姓有益的事,责任到位,这种不良之风就会改变”。

  或许,温州探索成功以后,可以为全国作个借鉴。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