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农民网!
买提尼亚孜·努尔:我要把余生奉献给我的故乡
来源: | 作者:中国农民网

  中国农民网 温宿8月16日讯(通讯员 陈洪胜)有一种美德叫手留余香,有一种魅力叫知恩图报,有一种幸福叫助人为乐。在温宿县古勒阿瓦提乡巴格其村这个村庄里,就有一位这样默默奉献、多年如一日行善积德的“老”党员,看见他,就如看见沙漠中屹立挺拔的胡杨一般,令人叹为观止,他叫买提尼亚孜·努尔,在当地是有口皆碑的好村民好榜样。
 
  “助人为乐”的典范
 
  “太感谢买提尼亚孜大哥了,要不是他的帮助,我哪能修得起这个围墙呀,更别说让自己有个像样的院子了。”8月14日,看着自家刚刚修好的崭新的围墙,家住巴格其村6小组的贫困户图尔贡·萨力一个劲的说着感谢话。
 
  原来,图尔贡是该村名副其实的贫困户,曾经眼睛受过伤,视力下降明显,去年骑摩托又出了车祸,导致肢体部分残疾,干不了重活,妻子身患“布病”行动不便,还要长期服药,俩个年幼的孩子正在上学,家里严重缺钱缺劳动力,仅有的4亩土地,根本无法支撑起这个家庭,日子一直过得紧紧巴巴的。
 
  工作队来了以后,入户走访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先后送来大米、清油等生活品和2000余元的慰问金,并为其量身定制了脱贫计划,经常性鼓励勤劳致富早日脱贫,为这个家庭重新点燃了生产生活希望。
 
  “听说图尔贡想修个围墙,可是他现在根本拿不出来钱,我得去帮一帮他。”两家相隔近十公里的买提尼亚孜知这一消息后,立刻和家人商量,筹划如何帮他们渡过难关。
 
  说干就干,今年已经65岁的他风采不减当年,在村委会和工作队的鼎力支持下,他带头捐款500元,并积极号召广大党员也来奉献爱心,在他风风火火的带动和亲力亲为的影响下,很快就筹集到爱心善款7000余元,他还主动送来水泥、沙子、砖块等必备物资,又找来工人一起帮着干活,短短一周时间,贫困户图尔贡的围墙终于漂漂亮亮的修起来了。
 
  “下一步,我来帮你修个羊圈,给你再送几只羊娃子,你也在家好好干活,争取今年就能脱贫。”握着图尔贡的手,买提尼亚孜不住的叮嘱道,整个院子都被这种感动融化着。
 
  “优秀党员”的代表
 
  在一次党员大会上,村党支部书记阿依穆妮萨·麦麦提强调,要建强基层组织、完善村级阵地、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把村委会打造成基层群众学习、娱乐、交往交流交融的好去处,不断丰富大家的业余文化生活。
 
  通过积极协调,工作队今年好不容易争取到了一批健身器材,由于场地有限资金短缺,导致一张台球桌和乒乓球桌没有合适的地方摆放,如果放在露天底下,长时间的风吹日晒,会严重缩短它们的使用寿命。
 
  正在大家为这件事焦头烂额的时候,“老”党员买提尼亚孜主动提出申请,愿意出钱出力给村委会修一座彩钢棚,一来可以解决村委会的燃眉之急,二来算作自己向党组织缴纳的一份“特殊党费”。
 
  得到批准后,会后第二天,他就找来施工队,拉来钢条、铁皮等各种材料,经过一周多紧张有序的施工,一座结实漂亮的现代化彩钢棚,在靠近村委会大门口的旁边应运而生,成为村里一道靓丽的风景。
 
  “这个彩钢棚前后共耗资7000余元,这笔费用全是买提尼亚孜一个人承担下来的。”说起这件事,村党支部书记阿依穆妮萨·麦麦提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
 
  据不完全统计,他从1997年就开始做一些好事善事,一直延续到现在。如1997年为村里小学捐了7万块砖,并捐出1200元修起了学校门口的小桥;2008年汶川大地震捐了500元爱心款;2016年为村里困难学生捐现金1200元;2017年相继捐款捐物累计达8000余元等等。
 
  “你怎么这么舍得?家里人反不反对?年纯收入有多少钱?”面对他的慷慨解囊和无私付出,我忍不住打破砂锅般的问了好几个问题。
 
  他告诉我,小时候家里很穷,没有吃的也没有穿的,经常是光着脚丫子,由于家里原因,从小就跟着爷爷生活,在他八岁那年的一个冬天,和小伙伴们在外面玩耍,由于天气实在是太冷了,自己的双脚后来冻得根本无法走路,浑身不停地颤抖,别的小伙伴也不知道去向,正在这无助的时候,当地一个汉族领导发现了他,及时把他抱在怀里并送回了家,才帮自己捡回了一条命。从哪以后,一颗知恩图报、发愤图强的种子就在他的内心越长越大,时至今日,仍然忘不了这个汉族领导的音容相貌和救命之恩。
 
  “是爷爷的教育影响了我,1979年自己就入了党,现在党龄整整38年了,在党组织的多年培养下,我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自己富了,就要力所能及的帮助别人,严格按照党章党规要求自己,绝不给党组织拖后腿。”他异常激动的说。
 

  “民族团结”的楷模
 
  “我坐月子的时候,我亲戚一家专门来家里看我,还带了几只老母鸡,说是给我好好补补身子,还给宝宝发了个大红包,里面装了一千块钱,真是让我太意外了太感动了。”8月15日,说起“亲戚”买提尼亚孜时,地区社保局财务科干部石瑞玲一脸满满的幸福感。
 
  在前两天举办的“民族团结一家亲”走亲帮亲活动中,笔者有幸见到了他们,目睹了买提尼亚孜抱着刚满四个月的小孙子,一边不停地逗着玩着,一边开心的笑着乐呵着,在活动现场格外引人注目。
 
  石瑞玲告诉笔者,“亲戚”人非常好,当时结亲时,自己还挺着个大肚子,刚到“亲戚”家,就问我:“有什么困难吗?需要帮助话的尽管说。”其实自己当时就在想,不都是我们来帮助他们的么,怎么现在倒过来了,是不是他们家很有钱?
 
  经过面对面交流和多方打听,才知道“亲戚”家并不是非常富有,只是多年来勤奋劳动,才好不容易有了今天,日子过好了,不愿意一个人独享成果,就经常去帮助别人。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境界和人格魅力呀,只有心地善良、淳朴无私的人才有这种觉悟,真是一本活生生现实版的教科书,值得弥足珍藏和永久学习。
 
  “民族团结是我们的生命线,我们新疆现在受到‘三股势力’的严重破坏,一些维吾尔族群众被蛊惑被利用,公然与党和政府唱反调搞分裂,这是千不该万不该发生的事情,我作为一名老党员,就要在这关键的时候站出来,用行动带头维护民族团结和指引村民走正确的道路,坚决与分裂势力斗争到底。”说起心里愿望时,买提尼亚孜的情绪一下子激动起来,不停地说着自己的想法。
 
  该村第一书记李喜民这样评价道:“买提尼亚孜用行动诠释了党员身份,用爱心拉近了党群距离,用付出赢得了群众认可,这就是我们苦心寻找的身边的模范和榜样,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鼎力支持大力宣传,让正能量人物持续发光发热,确保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早日实现。”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1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