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农民网!
新疆叶城:倡导绿色发展新理念 共创宜居生态新家园
来源: | 作者:中国农民网
——叶城县持续推进生态环保建设纪实
 
  中国农民网 叶城8月30日讯(通讯员 徐金娟)近年来,叶城县始终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一起守、两个成果一起收,促减排、重治污、强监管、保生态,坚持绿色富县、绿色惠民,积极倡导全县55万各族儿女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时刻绷紧环境保护这根弦,全力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长城,走绿色发展之路,成了叶城的初心。
 

叶城县城市建设鸟瞰全景


叶城地标建筑之零公里彩门


林立的高楼大厦

  环保意识的“底色”更浓
 
  叶城县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带进企业、带进社区、带进农村、带到老百姓身边,促进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出动宣传车,在城乡、社区、巴扎等人口集中地段进行绿化法规的宣传;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大力宣传绿色发展新理念;制作以“解读新《环保法》”为内容的固定宣传栏一个,长期放在人民广场,使得广大群众对新《环保法》有所认知;认真开展“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纪念活动,动员社会各界着力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绿色发展的理念,引导各族群众从身边小事做起,共同履行环保责任,形成看得见、摸得着,无处不有、无处不在的“绿色氛围”。
 
  一手播绿,一手治污,该县牢牢守住环境保护的底线,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年初,由县长分别与28个乡镇(场区)、18个县直相关单位和28家企业主要负责人签订了《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逐级分解细化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将环境保护具体任务落实乡镇(场区)、村(社区)、企业和车间,层层压实责任,多措并举抓落实,为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落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在产业布局、城镇化发展、重大项目建设中充分考虑自然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问题,一些环保风险高的投资意向被坚决拒之门外。在工作中采取提前介入、沟通协调、同步审批、做好服务等措施,对新建项目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一律不予批准建设,未经过“三同时”验收的一律不准投产使用。2016年共出具建设项目环保预审、审批文件153个,其中审批环境影响登记118个,环境影响报告6个,预审项目29个。出动执法大检查人员150人次,检查排污单位50余家。坚持每季度对全县重点企业、工业企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限期要求整改和跟踪督导;开展建成区内生活锅炉“煤”改“气”工程,2015年至今完成燃煤改煤气锅炉7台,建成区周围煤改气用户16000户;开展城区10公里内砖厂安装脱硫除尘设施专项行动,集中城区周边21家砖厂召开环保推进会议,督促企业尽快安装环保设施,8家砖厂已自然关停;对县城15家医院、20个乡镇卫生院的辐射装置及医疗废物存放、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监督检查,全力做好污染防治;实施了加油站挥发性有机物收集和大中型餐厅油烟净化专项行动,加油站安装油气回收设施18家,大中型餐厅(150平方米以上)安装油烟净化器56家。为建设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美丽叶城,筑牢了一道道环境保护的“绿色屏障”。
 

叶城乡镇新农村建设整齐划一


科学规划的庭院


叶城苹果园的歌舞表演
 

  绿色家园的“颜值”更高
 
  该县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牢牢树立“环保优先、生态立县”理念,坚持走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道路,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构筑起城区、近郊、农村相呼应的城市绿化系统,放眼整个昆仑第一城,赢得绿色满城。
 
  近年来,叶城县拓展林业发展空间,实现林业效益和生态环境、人居环境的同步改善,林地面积、林果面积产量大幅度增加,林木蓄积量和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城乡生态、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现有林地面积233.57万亩,其中人工林91.7万亩,天然林141.87万亩;林果面积85.7万亩,有效株数1713万株;全县国土森林覆盖率达4.29%,林木绿化率4.39%,活立木蓄积量124.9万立方米(只含人工林),仅2016年就完成3.7万余亩生态林建设任务。先后荣获了“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林业站建设合格县”、“全国绿化先进集体”、“自治区绿化先进集体”、“全国林业系统先进单位”、“自治区园林县城”的称号。
 
  叶城护绿,既在“种”上做文章,更在“治”上下功夫。每年召开造林工作会议,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新造林地的成活率、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在保护现有道路绿化成果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标准和要求,对绿化覆盖率低的道路进行道路裁植和补植,对生长不良的行道树通过科学、精心养护增加其生长势,提高抵抗力,及时更新不适宜本地生态环境的行道树,各养护管理单位加强管护责任区域的日常养护管理工作,科学修剪、施肥、浇水,以严厉的各项措施守护绿水青山。
 
  该县还积极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将“绿色红利”转化为“民生福利”,把“绿水青山”变成真正的“金山银山”。始终立足自身优势,科学定位,坚持把发展以特色林果业作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全力打造特色林果业生产基地,以核桃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16年,全县林果产量36.8万吨,其中核桃总产11.2万吨,最高亩产量473.5公斤。
 
  如今,走进叶城乡村,“科学规划布局美、安居乐业生活美、村容整洁环境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美丽乡村新画卷徐徐展开,一条条整齐靓丽的条田、道路、林带,一幢幢鲜亮的富民安居房呈现在眼前。
 
  自“美丽乡村”启动以来,采取“一户一策”的办法,合理规划庭院建设,逐户确定房屋改造、庭院“三区分离”布局,按照统一整体布局格调、统一房屋高度、统一绿化林带、统一硬化道路、统一修缮渠道、统一配套产业和“十个一”的要求,拆除危旧房、拆除露天粪坑、拆除残垣土墙、拆除私搭乱盖,治理“四乱”,推行庭院、散水、道路硬化,房前屋后绿化,建筑立面美化,居民点适当亮化。截止2016年,累计完成安居富民工程整村推进47个,完成安居房建设55200套,22.08万农村人口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为20326户贫困户解决了住房问题;铺设自来水主管道921千米、农村天然气入户2110户、安装太阳能路灯5105盏、新装球场灯1044盏、新架设供电线路25千米;新建农民健身文化广场22座、配备健身器材180套、新建人行道及绿化带17683米,新建农村公路1196公里;山区乡新建水厂14座、光伏电站40座;累计推动265个村连片综合改造农户庭院78822户,硬化农户庭院76.7万平米、硬化入户道路75.96万平米。
 

叶城县东片区水厂改扩建工地举行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启动仪式


群众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

  城市名片的“气质”更佳
 
  按照“拉大城市框架、提升服务功能、创造优美环境、体现特色活力”和新区开发、老城提升、两翼展开、整体推进的思路,叶城县深入推进“西改东扩”工程,努力建设宜居宜业“昆仑第一城”,城区面积由原来的18平方公里扩大到近38平方公里,城市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整体形象品位及人气和居民幸福指数大幅提升,日益展示出“让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城市魅力。
 
  规划建设了零公里新城区,实施了核桃大道(315沿线)、雪浴大道(219沿线)打造工程和藏文化一条街、藏文化步行街建设工程;实施了迎宾大道、育才路、双拥路、南环、北环等城区道路建设;改扩建人民公园、新建了平安苑、和谐苑、时代广场、瓦合甫游园等城区游园,水景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科普观光园、体育馆、科技展示中心等一批公共服务项目先后建成并开放;城区供(排)水、供热、供气、道路、污水垃圾处理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区背街小巷全部亮了起来、路面硬了起来;规范重型机动车、三轮电瓶(摩托)车、摩托车行驶范围和时段,倡导广大居民使用环保型能源交通工具;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要素不断完善,商贸物流进一步规范整合提质增效,让各族群众生活得方便、舒适、舒心。
 
  不仅如此,叶城县呈“井喷式”增长态势的旅游产业和充分体现历史文化底蕴、自然风貌特色、新世纪现代化气息的标志性建筑物更是不断擦亮“生态叶城”这张名片。以援疆资金为支撑,着力打造“五大旅游品牌”,即以烈士陵园为代表,延伸对因自卫反击战相关遗存设施的红色旅游;以国家4A级景区宗郎灵泉为代表,延伸坡陇原始森林公园等景点和各类农家乐的自然风光游;以锡提亚迷城为代表,延伸邓缵先纪念馆、棋盘千佛洞、泰剑立陵等景点的历史人文游;以核桃七仙园为代表,延伸石榴风情园、85万亩特色林果业和工业园区等项目的产业游;以零公里藏文化一条街为代表,延伸乔戈里峰登山旅游项目的特色旅游。按照城市建设“标志性建筑、精品工程、文化品位、现代化气息”的发展了理念,叶城县更新观念、创新机制,对标志性建筑的规划设计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交涉,实现老城与新城相呼应。叶城门、叶城塔、昆仑明珠、天路彩门、冰山上来客,这些赋予叶城灵气的城市雕塑,正无声的守望着文明、幸福、自豪的叶城人,展示着昆仑第一城的无限魅力和独特气质。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1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