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灿辉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将“扶贫夜校”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能够帮助贫困农民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惠民政策,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明事理、守法纪的新型农民。“扶贫夜校”这种对贫困农民扶“智”又扶“志”的“精准扶贫”方式,很有意义,也非常必要。
然而,一些地方开办的“扶贫夜校”,农民学习的积极性不太高,原因当然不少,但与夜校授课让农民收获不多、用处不大有很大关系。
“扶贫夜校”生命力在于“学有所用”。可见,办好“扶贫夜校”,关键要“精准施教”“授人以渔”。一方面要创新授课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做到“以人为本”。贫困农民需要学习什么就教什么,不妨采取“点单”学习方式。比如,海南省扶贫办根据贫困户“点单”,安排了室内授课、室外培训相结合的课程,以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提升了夜校学习效果,贫困农民根椐所学知识指导生产,取得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另一方面要师资精良教材生动,选拔“扶贫夜校”师资要优中选优。可以充分利用本地“土专家”“田秀才”资源,拍摄农民喜闻乐见的技能培训课件。用农民熟悉的形象、本地的语言,提升教学吸引力,指导贫困农民脱贫致富。
“扶贫夜校”有人气,也需干部勤联系。扶贫领导干部要勤政为民,开办“扶贫夜校”多跑腿,多组织学习、督促参与、总结经验,保证“扶贫夜校”持续有效开展。海南省“扶贫夜校”从去年11月开班以来,全省5000多名乡镇干部、帮扶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村两委干部等,组织11万多户贫困人口同听课、同学习、同讨论,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很有示范意义,值得推广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