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澎 郜晋亮
唐蕃古道和古丝绸南路途经湟水谷地之处,曾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而此地却有着一个祥和而安宁的名字——平安。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除了具备区位优势,还是青海最大的天然富硒区和全国第四大富硒区,富硒区域面积达600多平方公里,而且具有地层较厚、硒含量浓度适中、无伴生有害元素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开发条件。经过多年的发展,平安区依托富硒土壤开展的产业扶贫逐渐成为贫困户摆脱贫困的希望。
“因地制宜是产业扶贫的关键,借富硒种养,带给贫困群众脱贫‘硒’望。”海东市平安区区长汪源来一语道出关键,“富硒资源是平安的优势,所以我们按照‘乡有特色产业、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原则,通过到户产业资金,扶持贫困户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富硒产业扶贫的‘平安模式’。”
看准市场,富硒种植助脱贫
“自从跟着合作社种植富硒蔬菜,收入大大提高。我家今年种的一亩娃娃菜,第一茬刚收了一半就卖了2400多元呢!”平安区三台镇祁新庄村贫困户王继全,过去依靠种庄稼只能在温饱线徘徊,今年在平安区德利鑫种植合作社的带动下,种上了娃娃菜、西蓝花、西芹等富硒蔬菜,日子也逐渐富足起来。
“娃娃菜每年可以种两茬,凡是按照合作社的技术流程种植出来的、符合标准的富硒娃娃菜,每棵都能卖到1元钱。”合作社负责人李小玲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亩地一年的种植成本大约2700元,第一茬刨去成本还能小赚一些,第二茬就是纯收入了。成本的投入,对于贫困户来说困难也不小。为此,合作社先替贫困户垫付成本,等菜卖出去后再返还。”
原本在互助县从事蔬菜种植和销售工作的李小玲,听闻平安区发现富硒资源的消息后,就打定了来平安区发展富硒蔬菜产业的主意。今年年初,平安区政府经过咨询专家和综合勘测,发现祁新庄村适合种植蔬菜,可以发展富硒蔬菜产业。精通蔬菜种植且熟悉蔬菜市场的李小玲就成了带领村民发展蔬菜产业的不二人选。
今年3月10日,李小玲和她的团队正式入驻平安区祁新庄村开始种植富硒蔬菜。“现在蔬菜市场同质化竞争严重,平安区富硒资源丰富,生产出的蔬菜品质优、营养好,在市场上很受欢迎,需求量很大。”李小玲分析说,“富硒特色可以为蔬菜增值,还可以吸引更多‘回头客’。”
如今,看到贫困户跟着合作社得到了实惠,越来越多的村民也开始效仿。“但刚组建合作社的时候,可不是这样。那会儿有些贫困户很抵触,他们种了一辈子庄稼,认为村里的土地种不好蔬菜,也卖不上价钱。”李小玲说,“现在可好了,到了收菜高峰,每天有80多个菜商来收菜,种菜的贫困户也都放心了。”
像李小玲这样的能人大户带动、“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富硒产业精准脱贫模式在平安区如同雨后春笋一般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好。富硒大蒜、富硒马铃薯、富硒燕麦、富硒蚕豆、富硒苦荞等富硒种植产业正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分享富硒产业收益,而且土地流转、协议用工、入股分红等方式让贫困群众分享增值收益。
龙头带动,特色养殖效益高
富硒富兮!丰富的硒资源催生了一批发展实力强、带动能力强的特色养殖龙头企业。这些龙头企业在发展富硒产业的同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扛起了产业扶贫的大旗。并探索出“企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等多种产业带动模式,以多种形式广泛吸纳贫困户参与到富硒产业开发中,学技术,稳脱贫。
“考虑到平安区少数民族牛、羊养殖经验丰富及饲草种植面大的优势,坚持‘稳粮、增草、草畜联动’的思路,借力龙头企业发展,成为全区推进富硒产业精准脱贫的思路之一。”平安区副区长陈红告诉记者,“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从事特色养殖,让他们在发挥养殖优势的同时增收致富。”
2015年,青海绿雏富硒农畜产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作为海东市农牧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平安区4个乡镇,16个村1000多户贫困户发展蛋鸡养殖,每户免费发放鸡苗50只,饲料230公斤。时至今日,绿雏公司免费发放鸡苗已经坚持了3年。
“贫困户产的鸡蛋品质好而且新鲜,大多用于本地销售。”公司总经理颜琦介绍说,“一方面,贫困户只需要一门心思养好鸡,所产鸡蛋公司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0.5元-1元的价格回收;另一方面,鸡场用工都是优先考虑贫困户的。脱贫致富还要靠个人,作为企业我们更多的是提供机会和帮助,引导贫困户让他们改变观念,最终勤劳致富。”
绿雏公司的模式并不是孤例,平安镇新庄村的联胜养猪专业合作社除了日常用工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外,还协同联胜富硒科技养殖有限公司辐射带动周边养殖户600余户,并与三合镇的庄科村、窑洞村、湾子村、石灰窑乡的红崖村、永固村等362户贫困农户签订养殖协议,以每头低于市场价30元-50元的价格将仔猪供应给养殖户,农户养大后由公司回购销售。
“公司养殖基地为贫困农户提供仔猪和饲料,农户在自己家中自行养殖,养成后再由公司组织收购和销售,通过这种方式,激励和带动贫困农户发展生产,早日脱贫。”公司生产厂长郭莲介绍说,“同时,我们为养殖户进行养殖和免疫指导、疾病预防与治疗指导,对养猪的养殖户进行人工授精技术指导、免费提供种猪冻精等。”
产业拓展,富硒品牌带动强
车行至人迹罕至地处深山的洪水泉乡马圈村,坡地上深绿色的燕麦草随风摆动着。走进村里,一排排新修建的蓝色厂房与破败简陋的土坯房和茅屋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些年,马圈村已经变成名副其实的‘空心村’了,田地抛荒严重,剩下来的大部分农户都是贫困户。”平安区农牧局副局长王新存告诉记者,“为了以产业带动脱贫,我们把市里的一家养殖企业引了进来,发展富硒饲草种植和畜牧养殖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走进马圈村牧场的羊(牛)舍,满舍的牛羊正在悠闲地吃着饲料,一个个膘肥体健。“这些牛羊都是吃我们自己种植的燕麦草和青贮草料,无污染,而且硒元素含量丰富。”企业负责人吴玲玲介绍说,“养殖场这块现在由张庆帮负责,他是我们村精准扶贫户,人踏实,懂得牛羊的养殖,交给他我放心。”
今年55岁的张庆帮一家原本生活富足,但儿子结婚不久突患重病去世,家里还欠债15万多元。因为家庭变故导致贫困的张庆帮在走投无路之时,恰好遇到吴玲玲到马圈村建厂养牛羊,一干就是4年,慢慢还清了欠账。“多亏了吴经理,要不然我们两口子真的就没有活路了,我和老伴都是长期工,两个人加起来的年收入有4万多元呢!”张庆帮感激地说。
吴玲玲介绍说:“场里有9个长期工人,都是村里的贫困户,每人每年工资收入3万元;农忙时请的工人也都是本村或邻近村庄的贫困户,尽可能让他们多挣些钱。”为了带动更多贫困户增收,除了长(短)期用工外,吴玲玲还采取了入股分红的形式,使7户22人年底得到不低于10%的分红。
现在,吴玲玲的产业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除了种草和养殖,从去年开始她还种了胡萝卜和马铃薯,今后她还准备种些绿叶蔬菜和小麦。“这块土地上富含微量元素硒。要打响品牌,还得打‘富硒牌’,否则只能是优质不优价。目前我们的羊肉已经送去检测硒含量了,相信我们的富硒羊肉很快就能上市了。”吴玲玲说。
产业的拓展,带来了无限发展动力,也让越来越多借“硒”脱贫的贫困户坐上了致富快车。如今的平安区富硒产业已经形成了富硒大蒜、马铃薯、燕麦、牛羊肉在内的“五大产业链”;建成了以富硒蛋禽为主导的大蒜和马铃薯种植、青饲料种植、果蔬种植、牛羊饲养等“六大生产基地”;富硒产品行销省内及北京、上海等城市。富硒产业扶贫的“平安模式”正在成型。
上一篇:种植黄背木耳成就亿元产业
下一篇:“金蛋蛋”拓宽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