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正宁县按照短期抓瓜菜,长期抓苹果、苗林,在塬面大力发展苹果产业,川区发展设施瓜菜产业,林缘沟边发展苗林产业的思路,促使贫困乡村产业由“弱”变“强”,群众增收渠道由“窄”变“宽”,让产业托起了农民致富的希望。
大葱产业农民增收的“聚宝盆”
深秋时节,走进正宁县宫河镇,仿佛置身于大葱的世界。放眼望去,碧绿的大葱连片栽植,空气中大葱特有的香气弥漫着整个山川。
为了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发挥“宫河大葱”的“金字招牌”,使大葱生产尽快走上无公害、标准化、规范化轨道,正宁县打出了一套保护“宫河”大葱产业发展的“组合拳”,把“一根葱”连成了产业链。
正宁县把大葱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点产业,积极实施“翻番”工程,实现了种植区域、技术创新、规模种植“三大突破”,种植区域由宫河、周家、永和3个传统乡镇拓展到全县10个乡镇,由川区向山、川、塬并重转移;育苗实现了由秋育向春育的跨越,种植模式由单一种植向正茬、回茬、麦葱、果葱套种等多元种植转变,变一年一熟为一年两熟。
“从2011年开始,我家的大葱种植都在6亩左右,一亩地的产量大概在4000斤,每年的收入都在2万以上”。正宁县宫河镇彭姚川村八组农民邓清堂告诉记者。
大葱是正宁县特色农产品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品质优良,备受消费者青睐。目前,宫河大葱已打入兰州、西安、咸阳、银川、庆阳等市场,形成了市场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加销一条龙、工作一体化的大葱产业化生产格局。
苹果产业农民致富的“摇钱树”
时下,已到采摘苹果的时节,在榆林子镇下沟村的果园里,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记者来到马槽沟村一片果园里,看到十几个人正在采摘苹果。记者问:“今年苹果怎么样?”果园的主人张鹏栓说:“今年的苹果个大、色泽好,价格也上涨了,一斤3元,我这5亩果园最少能卖10万多元。”
据了解,正宁县榆林子镇始终坚持把苹果产业作为富民增收的首位产业来抓,截至目前,全镇果园面积达到3.33万亩,实现了人均1亩果的目标;2015年苹果产值6375万元,占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7.4%。
苹果是正宁县农业首位产业和百姓致富的“摇钱树”。2016年以来,正宁县县紧盯稳定脱贫奔小康目标,深入实施产业富民战略,以促农增收为核心,着眼农业供给侧改革,全力做大做强苹果首位产业,提升富民产业开发水平,巩固精准脱贫成果。春季一次性新栽苹果3.1万亩,占市上下达任务的240%。
根据政策趋向、市场导向、立地条件和群众意愿,对苹果产业重新定位布局,调整优化山川地种植业结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苗林产业 变“荒山”为“富地”
以前,正宁县在人们眼中的印象,一直是“晴天土蒙蒙,雨天雾蒙蒙”,父老乡亲多年企盼的是“晴天绿茵茵,雨天不发洪”。
如今,走在正宁县城镇乡村,公路旁的绿化树不仅有了新面孔,还剪了新“发型”;田野里,是成片成片的果树林、苗木基地;川塬处处披着绿色的盛装。
今年,正宁县在苗林产业培育上,把握政策、立足县情,创新发展思路,充分引入市场机制,改变单一的政府投资模式,借助多方资源,抢抓墒情、提早行动,强力推进。目前,已完成苗林结合培育4.9万亩,累计投放油松、刺槐、侧柏等苗木2160余万株。
下一篇:“组合拳”激发致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