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上的“双创”故事

  编者按:近年来,农民创业创新正迎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全国各地掀起了农村双创新一轮的发展浪潮。近日在江苏省苏州市举办的首届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上,各省市纷纷带领自家创业创新的优秀代表参加展会,展示成果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思想碰撞。这次展会“新”在哪里?各地区分别有哪些看点?参展的代表们又带来了怎样精彩的“双创”故事?请看前方记者的报道——

  来的全是新农民带的都是新技术

  ——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上海展团见闻

  博览会现场,牧中公司总裁朱红伟(左)向上海市农委畜牧兽医办副主任沈悦介绍动检通移动智慧综合服务平台的新进展。

  本报记者胡立刚文/图

  秋末时节,众所期待的首届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如期召开,上海市农委组织了十二家“互联网+”企业参展。作为三农高地,上海要展示哪些新亮点?带着这个想法,记者在博览会开幕日来到上海展馆。

  在浓浓的“互联网+”展示氛围中,记者耳边传来上海市农委市场与经济信息处处长张建庭和科技处处长钟绍平的对话,“我们上海要展示的是有全国格局的新农民,是服务全国现代农业的新技术,只有围绕市场效率,怀揣新技术的上海新农民才能走出一条更加宽广的创业创新的道路。”

  听了这番对话,记者深受启发,决定围绕“服务全国”、“市场效率”这八个字观察首届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上海展团的理念和做法。

  新技术:做全国农民用得起的智慧产品

  上海的农业信息化始终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在智慧管理方面,一直起到榜样的作用。但是,受制于农业资源禀赋,智慧农业发展水平走在前列与市场效率缺失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如何解决好这一对矛盾,成为上海智慧农业能否跟上时代步伐的关键。

  走进上海左岸芯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特展区域,记者第一时间就被时尚精致的云智能水肥一体机和传感集成器所吸引。据介绍,云智能水肥一体机是传感、控制、云平台等技术的集大成者,是真正的中国创造,通过精准数据实现精准灌溉,真正解决乱施肥乱用药浪费水资源的问题。传感器则实现了标准化和接口的统一化,从而有了真正即插即用的功能。

  左岸芯慧首席系统架构师熊焰告诉记者,左岸芯慧的传感器使用了军转民微弱信号放大技术,从而研制成功了重金属离子类传感器,这是国内独一无二的技术重大突破,而且因为是自主创新技术,价格比国外同类产品低很多,新农民完全用得起。

  记者通过其它渠道获悉,左岸芯慧的传感器已经在全国各地的现代农业项目上应用,这些项目分布在除西藏青海以外的其它各省市,云智能水肥一体机也以其高质量低价格而占领了不少市场。由此联想到,如果我们的农民都用上了如此价廉物美的自主创新产品,管好了水肥药,广阔天地必将更加生机勃发,美丽乡村也将因此拥有了新的美丽元素。

  新时代:创业创新要经得起市场考验

  牧中(上海)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朱红伟是一名来自江苏无锡小镇的八零后,自小在屠宰场长大,当他在世界五百强企业做得风生水起之际,他的乡愁也越来越浓烈,利用他的亲和力号召力,依托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解决动物检疫痛点,便成了他和他的团队追求的事业。

  走近牧中(上海)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台,大屏幕上正实时显示着湖北省襄阳市当日畜禽检疫申报数量、交易数据、存栏、出栏、死亡等数据。记者通过朱红伟了解到,这是一个名叫“动检通”的移动动检监管系统,通过一部智能手机,便可实现养殖档案规范化、服务监督实时化、动物检疫痕迹化、病害处理可视化、数据分析自动化等五大功能。

  “动检通已经在浙江、上海、襄阳、广东等地落地试点,效果非常好,真正实现了动物检疫的留痕迹、便捷化,通过掌握真实数据,我们正在把服务延伸到产业链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农村污水治理、养殖户金融保险服务等方面,用了动检通,畜牧人生大不同,我们为自己的创新技术而自豪!”朱红伟说。

  上海金山区农委畜牧水产办主任邹伟红则告诉记者,上海是个国际化大都市,限养禁养是必然的趋势,但是不可能全面禁养。因此,提高监管效率,规范养殖是必然选择,没有动检通这样的工具,很难做到。

  “为农业装上翅膀目的是提高效率赢得效益,我们认为,互联网+只有经得起市场考验,才有出路,我们是第一次参展,得益于上海政府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我们的机会因此而得。”朱红伟说。

  新农民:他们站在现代农业最前沿

  上海华维节水灌溉股份公司总裁吕名礼的经历离不开“农”字。作为湖南永州农村长大的七零后,吕明礼什么农活都会干,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后,毅然投身农业灌溉领域。人以群分,他的团队成员,大部分也来自水利、农业院校,八零后居多,几乎都来自农村。

  据了解,今年华维公司参与了埃及现代设施农业项目全球竞标,一举拿下1.38亿元的订单,为该项目提供从首部枢纽到管网、从硬件到软件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五百台智慧灌溉设备证明了上海智慧农业在“一带一路”项目合作中的价值和影响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本次上海十二家参展企业的负责人几乎都与农业农村有着无法割舍的联系,即便是左岸芯慧的团队,这些在城市化家庭成长的八零后,大学期间就进入了高端物联网科技开发领域,他们能够投身农业物联网行业,也是因为他们的儿童时代就在广阔天地度过,因此留下了深刻的农业农村印记。“本次展会来的企业负责人绝大多数都是新农民,带来了被市场认可的新技术,上海这座城离不开新上海人,上海农业离不开这些新农民。”朱红伟说。

  大都市的新农民已然站在现代的最前沿,上海智慧农业的未来必定是这些怀揣新技术的新农民们的天下,这是不争的事实。那么,我们的政府管理部门特别是制订现代农业扶持政策的官员们,能否看到这一趋势,改变思路,尽量把有限的资源给予这些能走出上海、在市场竞争中具有广阔前景的新农民新技术呢?
 

 江苏:“互联网+”串起农业全产业链

  本报记者陈兵

在博览会现场,两名赫哲族代表在展示自己制作的民族手工艺—鱼皮工艺品。古代,赫哲族人以捕鱼为生,穿鱼皮衣。到了现代,赫哲族人传承民族工艺,吸收汉族图案艺术精华,鱼皮制品充分体现民族生产、生活特点,又极具艺术价值。本报记者陈艺娇摄

  “我们展出的全是江苏近年来在农民创业和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最新成果,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各行业全产业链的应用……”近日,在农业部和江苏省政府主办的首届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上,江苏省互联网农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周蓉蓉,向前来江苏展区参观的嘉宾们热情洋溢地介绍着。

  作为本届博览会最大的省级展区,江苏展区包括智能农业、农业电子商务、农业信息与管理服务、美丽乡村建设等5个板块,集中展示了农业市场主体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利用信息服务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农民创业创新等方面的显著成效。

  在智能农业展位前,“董浜万亩智慧节水灌溉”微缩模型格外引人注意:智能大棚旁,田园主义者和IT人士诗意栖居,大学生创业智慧农场和乡村旅游点隔河相望。“董浜镇是全省首家利用物联网技术推动高效节水农业全覆盖的乡镇,农作物育种、生产也均实现了精确化管理。”周蓉蓉说,农业物联网技术在江苏正加快推广应用,涵盖设施园艺、大田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各个领域,涉及远程监控、智能调控、质量溯源、指挥调度等各个方面,涌现出了一批像董浜这样的应用典型。2016年全省规模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面积占比超14%。

  平均一秒钟就有2.7件快递发往全国各地!沭阳县把农村电商发展作为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来抓,催生了全县花木产业“名利双收”的强劲动能。在农业电子商务展位前,周蓉蓉介绍说,江苏在全省推广“一村一品一店”行动计划,持续开展农产品电商“万人培训”。2016年全省农产品网络营销额达285亿元,在阿里平台上农产品销售额名列全国第一,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增速,“沭阳模式”“沙集模式”叫响全国。

  江苏省农委主任吴沛良说,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江苏将抢抓机遇,围绕“互联网+”现代农业和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推动更多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和新成果在农村扎根开花,引导更多的创业创新人才在农村施展才华、成就事业,切实构建起更加先进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