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养殖拔穷根

  樊涛 本报记者肖力伟 胡明宝

  目前,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铁边城镇铁边城村贫困户刘志刚一口气养了80头。“一头猪净利润按300元算,80头猪,就是2.4万元。”看着就要出栏的猪,刘志刚感慨道,“都是党的政策好啊!穷了一辈子,没想到老了老了,还真能把穷帽子给摘掉啦!”

  刘志刚把养殖业发展得风生水起,得益于吴起县委宣传部的帮扶。吴起县委宣传部包抓铁边城村以来,面向市场抓产业,与定边铭丰现代农业集团洽谈合作,探索出“政府推动、支部引领、企社联合、订单饲养、居家上班,农家变农场、农民变工人”的产业兜底扶贫新模式,鼓励铁边城村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的创新措施,积极培育符合当地实际的产业发展新动能,为脱贫攻坚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深挖致贫原因,齐心谋划“致富门路”

  铁边城村位于吴起县城西北一隅,有贫困户90户219人。由于缺资金、缺产业、缺技术、缺致富门路,群众思想保守,脱贫攻坚难度大。

  “只有发展产业才是实现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要把培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努力做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吴起县委书记董强曾说。

  带着这一思路,铁边城镇脱贫攻坚指挥和包村部门主要领导,吴起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柳志清带领脱贫攻坚指挥部成员、单位驻村干部先后12次深入帮扶镇、村开展工作调研,召集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进行讨论座谈,共同研究解决办法,寻找帮扶工作的突破口。

  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大多数贫困户出不了门、打不成工、发展产业无技术无资金、外出打工无技能,但大多都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和“拔穷根”的强烈愿望。为有效破解这一突出矛盾,结合该村贫困户普遍有养猪需求这个愿望,宣传部决定将发展“半温棚式户养生猪”作为全村脱贫攻坚的重点产业来精心谋划,实现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有稳定收入。

  开出脱贫良方,全产业链“顺势起航”

  为推动产业扶贫,吴起县出台了8项扶持政策,其中一项就是支持贫困户发展小规模养殖,对新建90平方米以上半温棚式猪舍的,每户重点贫困户一次性补助1.8万元。也就是说,建设圈舍农户几乎不用花一分钱,就可以新建一座崭新的半温棚猪舍。这可乐坏了当地村民。

  “资金虽然得到了解决,但仍然缺乏技术,没有市场,唯有进行全产业链条帮扶,才能让广大贫困户真正吃上‘产业饭’,让老百姓见到实效。”柳志清说。

  在宣传部、铁边城镇政府的指导下,铁边城村按照“政府推动、支部引领、企社联合、订单饲养、居家上班,农家变农场、农民变工人”的思路,村党支部书记李强和村民李金剑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的模式,带头在村里创办了铁边城镇富民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第一批就有8户有生猪养殖意愿的贫困户加入到了合作社。铁边城村与定边铭丰现代农业集团达成协议,在全县走出了一条全产业链帮扶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的新路子。

  那么,这种以合作社为依托、联合龙头企业实行订单养殖的养猪模式究竟有何特色?李强告诉记者,这种模式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优点,一是设计科学,出栏快。半温棚圈舍冬暖夏凉,适合吴起当地环境与猪的生长需求,能达到充分利用太阳能,快速出栏提高效益的目的。二是饲喂简单,易操作。科学合理的喂料、饮水设计,极大降低了劳动强度。三是效益明显,周期短。以90平方米一间的标准圈舍为例,每茬可饲喂60头,3个月或4个月出一茬,一年可以出三至四茬,每头猪利润在200元-300元左右。以年出栏量180头计算,户均纯收入可达到3.6万元-4.8万元,是一项短平快的致富项目。四是订单养殖,无风险。铭丰集团为贫困户发展生猪产业提供全产业链帮扶,出栏后上门收购,仔猪和饲料的成本从群众售猪款中扣除,就近就业,安心赚钱,农家变农场,农民变工人。

  争先脱贫致富,百姓绽放“幸福笑脸”

  “没花一分钱,就建起了猪圈,养起了30头猪。”贫困户许明虎的养猪场成了周边群众羡慕的对象。“养猪所需的劳力少,劳动强度小,只需要一个人,像上班一样定时喂养就好了。”许明虎说。

  据铁边城镇党委书记宗虎介绍,目前铁边城村已经发展13户生猪养殖户,200多头育肥猪即将出栏。村上其他群众看到圈养生猪省力省事无风险,也都跃跃欲试,纷纷要求加入合作社发展生猪养殖。

  作为这一模式的提出者和推动者,柳志清对今后的发展胸有成竹。他向记者介绍:“今后,我们还将通过典型示范,引导铁边城村全部居家农户发展养猪产业,逐步将这一模式在铁边城镇乃至全县范围内推广开来。”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