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世界首部土地覆被地图集 ●完整记录1990年—2010年中国土地覆被变化
作者:本报记者 齐芳
本报北京11月15日电(记者 齐芳)中国科学院1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覆被地图集》(1∶1000 000)(以下简称地图集)正式出版发行。这部以中、英文双语出版的地图集是世界首部土地覆被地图集,完整、系统记录了中国从1990年至2010年土地覆被的变化情况。
地图集编辑委员会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表示,它将“成为我国重要的科学文献”,对研究我国土地覆被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安全的影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为后续深化我国“全球变化与应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研究提供多个时间节点的基础信息支撑。
地图集主编、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吴炳方介绍,地图集从2011年开始数据生产,6年间,先后有来自中国科学院9个研究所和9所高校等240余名科技人员共同参与。
他介绍,地图集所采用的2010年、2000年和1990年三个时期中国土地覆被数据集(ChinaCover)是目前世界上分类级别最完备的土地覆被产品中,监测范围最大、精度最高、序列最长的数据集,是唯一的土地覆被量与质一体化的数据集,填补了我国土地覆被类型与参数一体化数据集的空白。其中,2010年土地覆被数据以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数据为主要信息源,是我国自主遥感数据综合应用的一次重要实践。
对比三期数据,科学家们已经得到一些初步的结论。例如,从1990年至2000年,我国有357562平方公里土地覆被发生了类型转化,主要特征是耕地增多,其中71.1%的新增耕地是从林地、草地和湿地转化而来的。但2000年至2010年间,我国有240760平方公里的土地发生覆被类型变化,反映出这一阶段我国快速城镇化的特点。吴炳方说:“这一时期,中国的生态环境也开始发生良性逆转。例如,2010年数据分析表明,我国森林覆盖面积比1990年增加了20950平方公里。”
通过地图集的编制,我国创建了全国普适与区域特色相结合的土地覆被遥感监测技术体系,形成了全数字化的制图工艺流程,极大地提升了数据处理速度。“我们花了4年时间才完成2010年数据的处理与分析,但现在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2015年的全国土地覆被数据。”吴炳方表示,将借助这一体系继续进行近年来的数据分析,及时准确掌握土地覆被类型及其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科技支撑。
上一篇:打造文艺精品 满足美好生活需要
下一篇:安徽界首市家风建设带出好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