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北大豆产区贸易商陷入“压价收不到货源,高收市场转向”的窘境,蛋白企业继续“慢悠悠”采购;沿淮豆因质量下降而遭“冷落”,历年的“香饽饽”已明显“失宠”。
上周,东北大豆产区国储库点收购仍在进行,停收和新增同时展开,但由于各库点收购量不均,且收储总量低微,这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收储方式,仅在短期内减缓收储库点近距区域压力,停收后便进一步给后市“添堵”。受其价格影响,当地贸易商陷入“压价收不到货源,高收市场转向”的窘境。
而封港检查流向,并没有给市场带来实质上的变化,许多市场转基因大豆仍“进出自由”,加上环境治理在许多地方对加工企业和作坊继续实施煤改气方案,整改前部分已关闭的作坊仍未恢复,豆制品加工量受到一定制约,蛋白企业继续“慢悠悠”采购,入厂价格又小幅下调。
面对一系列不利因素和时近年末以粮变现的压力,东北部分贸易商产生一种“提心吊胆”的感觉,目前已有很多粮点停收。本周,东北各地仍难以改变现状,虽然市场东北豆占有率已提高,但产区总量足以让市场继续“挑食”。
沿淮产区大批积压囤货依然给市场带来错觉,价格乱象导致市场加剧“揉眼”,而现货收购则呈现“低收无量、高收无利”的僵持局面。
因部分豆源入仓时水分明显偏高,本周沿淮地区仍会有商户翻仓“透气”,这些现象近期已被市场“察觉”,“搅局”继续,对现货价格带来明显抑制,加之市场可选择空间较大,零星采购令各地交易愈加“清淡”。随着外围优质豆源减少且价格坚挺,市场更加倾向于选择东北豆,而沿淮豆即便现收货源也遭遇“冷落”,对各地市场而言,仅作搭配性的采购去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历年的“香饽饽”已经明显“失宠”。欲让价格上行,除非遇到特殊气候,建议各地经营商调整心态,这样“可遇而不可求”的迹象,在外部供应宽松的状态下是不可取的,应尽可能去适应“寒潮”似的豆市环境。
东北豆:市场“挑食”收购“增压”
东北各地国有粮库收储仍在进行,虽然有部分库点完成任务后报停,但外部区域也新增设了收储库点。由于收储总量低微,加上传言收储接近尾声,令产区收购负荷明显增压。一旦库点大范围停收,反而会给后市价格“添乱”,其高于市场的价格机制,导致产区“收难、卖难”继续表现。
上周,对于商检封港检查流向的“利好”均未发挥实质性的作用,对产区和市场已经成了“见怪不怪”的常态。市场转基因大豆销售依然“进出自由”,加上各地港口“非转”加拿大豆源销售正常,国产豆在这种“族上添丁”的环境中更加期望政策的扶助。
本周,东北部分地区在国储库停收后明显无助,“进退两难”局面开始滋生。粮库3800元/吨的价格机制导致收购网点下调难度加大,毛粮收购价3300元/吨豆农难以接受,3400元/吨有部分豆源蛋白含量偏低,且籽粒偏小,能达到市场要求的3400~3500元/吨混收,但经多次塔选分级后利润空间微薄,且存有一定风险。
调查显示,黑龙江绥化、海伦等地向下游市场的运输费用比北部区域运距悬殊,大豆收购价格和装车价有明显区分。运输优势区5.0规格的商品豆装车价多在3660~3700元/吨范围内,而劣势区同类型规格的则在3600元/吨边缘。
近期南方市场对东北豆需求稍有增加,但对质量明显挑剔,对蛋白的要求达40%~42%之间,许多客户还严格要求粒型,6.5以上规格长孔和7.0以上圆孔筛分离出的大粒需求明显。目前,此类豆源受运距影响,装车价多在3700~3860元/吨范围,而分离后的小粒型出路难度加大。
上周,山东多家蛋白企业下调20~40元/吨不等的入厂价,且收购情绪消极,压账现象逐步显现。企业已经明显观察到产区的实际情况,这种“慢悠悠”的现象本周会更加明显。时值年末,资金兑付缓慢,加剧产区收购资金链断裂。产区变现的迫切需要也日渐显现,运输周期偏长、市场资金回笼缓慢,均会给产地收购增加许多难度。
本周起,东北各地依然呈现压力,许多收购网点会因此关停,收购价格仍有波动。市场调查显示,下游市场对东北豆的占有率已经陆续提升,包括湖北及沿淮大豆产区的许多豆制品加工商也明显扩大东北豆用量,但仅凭豆制品加工很难拉动产区价格波动,市场的分散采购和“挑食”现象,致使产区质量分离明显,经挑选后小粒型豆源库存陆续增加,将给后市带来不利。
沿淮豆:囤货“搅局”现货“失宠”
沿淮地区大批囤货一直困扰着现货收购,这类货源入仓时水分多在15%~18%之间,经长期存放和收购时有的网点使用“抛筛”筛选,造成通透性降低。近期部分商户豆源出现仓中“起烧”现象,其观感和品质明显下降,这类豆源对市场报价明显失去底气,与现货价格大幅背离,市场对此已明显察觉。
受这类货源质量和价格影响,上周沿淮各地出库量进一步下降,产区内的“清淡”,让一部分收购商改变筛选方式,许多已更换了清粮筛的继续增加设备,比重筛在部分区域开始陆续增加。但现收货因“低收无量,高收亏本”继续呈现,即便换过比重筛,市场也依旧不像往年那样,将淮北豆像“香饽饽”样“宠爱”。上周,沿淮区域已换过比重筛的车板报价达4600~4660元/吨,抛筛的均在4460~4500元/吨之间,清粮筛的多在4500~4540元/吨范围,上述价格均为现收货源,而囤货在4300~4400元/吨价位可随意买到。
由于沿淮地区大豆的质量和价格很难被市场接受,增加比重筛也并非优势明显,其价格已与山东和苏北优质货源接近。上周末,山东菏泽、梁山、东营、鱼台等地人工和机收混合豆源比重筛选后装车价4560~4600元/吨,而色亮、粒大的优质豆装车价在4640~4660元/吨之间。其质量明显优于沿淮地区,依据山东价格,沿淮地区仍然没有优势,上述地区货源仍较充足。江苏沛县、淮安、泰州、盐城、南通等地优质豆货源仍较丰富,价格平稳,市场可选择空间较大。因此,沿淮各地现收货源对市场来说并非有明显优势,市场仅作搭配豆源,以满足不同的客户需求。
综合分析,受东北豆价格和质量低廉影响,南方各地市场东北豆占有率均超过80%,广东、福建、浙江、广西等地更加明显。在广东东莞常平市场,沿淮豆很难见到,其他各地也均不把沿淮豆作为“主打”品牌,货源“大杂烩”现象明显。
据此,沿淮产区近期内难言乐观,豆源仍呈“零星”释放,虽然产区现货收购量甚微,但欲上调价格则会继续僵持,市场销量在大环境下增量困难,若没有特殊气候表现,沿淮地区行情能维持现状已经足矣。建议各地贸易商调整心态,不要有太多幻想。(粮油市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