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中国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战略高峰论坛,日前在贵州省毕节市举行。各级农业部门和专家学者研讨了农业品牌推广、管理与营销的最新实践成果。农业部表示,随着近年来农业品牌推广热度的不断提升,我国已经进入农业品牌发展的黄金阶段。
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农产品品牌化道路将会迎来哪些机遇和挑战?农业品牌化发展又将如何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在论坛现场,毕节市代理市长张集智,指着眼前的陈列架,几次向大家推介毕节当地的农特产品。威宁土豆、威宁火腿、织金竹荪、大方天麻、赫章核桃……这些原本分散的农产品,如今都有了统一的品牌:“乌蒙山宝·毕节珍好”。这个“珍好”,是珍宝的“珍”。
张集智:让更多中国老百姓知道我们的区域公共品牌,了解我们的“乌蒙山宝·毕节珍好”。
从2014年开始,贵州毕节不断整合当地的农产品资源,打造贵州省第一个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乌蒙山宝·毕节珍好”,并于今年9月获得了国家工商局商标注册认证。毕节市副市长李玉平表示,实施品牌战略是市场特征决定的,已是大势所趋,需要提快脚步。
李玉平:农业品牌贯穿农业供给体系全过程,覆盖农业全产业链、价值链,已成为农业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标志。实施品牌战略,是大势所趋,当务之急。符合市场特征和规律。
目前,毕节市共有113个优质农产品入选“乌蒙山宝?毕节珍好”区域公共品牌。品牌的集聚也让不少企业、农民合作社从中获利。据了解,毕节市现有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33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万多个,涵盖社员80多万户。李玉平说,毕节市打造农产品品牌战略有“三大诀窍”:
李玉平:大力实施老品牌提档升级、名优新品牌培育、优势品牌整合三大战略。品牌运营不断向纵深拓展,线上与线下齐头并进,在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开设直销店、品牌形象店,在网上开设了电子交易平台。逐步实现了农业由数量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贵州毕节的探索,是我国农产品品牌化的一个缩影,也得到了农业部的肯定。农业部市场经济与信息司副司长宋丹阳:
宋丹阳:毕节在“乌蒙山宝?毕节珍好”这个区域公共品牌下,汇集了上百个农业品牌和著名商标,品牌效应日益显现,经验值得学习。
宋丹阳表示,品牌建设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大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今年是农业品牌推进年,随着农业品牌推广热度的不断提升,我国已经进入农业品牌发展的黄金阶段。
宋丹阳:近年来,农业部始终将农业品牌建设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打造农业品牌的热潮,涌现出一批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区域公共品牌,农业品牌黄金发展期已经到来。
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农产品的品牌化道路又将迎来怎样的任务和挑战呢?宋丹阳提醒,新时期,要意识到我国农业领域工作的新变化,要着力解决好农业质量发展不充分、农业效益实现不充分、小农户分享农业现代化成果不充分等问题,实现农业发展由注重数量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更加注重质量转变。
宋丹阳: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实施振兴乡村战略的关键时期,质量振兴、品牌强农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要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农业品牌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把握机遇,聚焦特色,加快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步伐。
打造农产品公共品牌,离不开金融支持。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马九杰表示,政府可尝试通过牵头成立公共品牌发展基金、购买价格保险等形式,探索更为畅通的金融保障渠道,促使公共品牌发展与金融发展形成互利关系。
马九杰:公共品牌的塑造,要考虑它的公共性、多样性。它和金融之间的关系也会更为复杂。金融如何更好的去帮助区域去塑造更加有效的、功能更加齐全的、附加值增加更加明显的品牌?比如产业基金,政府参与或者政府引导性的产业基金,对于促进行业、产业或公共品牌覆盖是非常有帮助的。很多公共品牌拥有的区、县做了金融服务的创新,其中有个叫价格保险。另外就是政策性的担保机构或者政策性的担保基金,已经成为解决新型经营主体金融短缺问题的工具、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