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踏上改革新征程
来源: | 作者:中国新闻网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踏上改革新征程

  中新社滁州12月22日电 题: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踏上改革新征程

  中新社记者 赵强

  1978年11月24日的冬夜,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溪河镇的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小岗村改革将入“不惑”之年,中新社记者近日踏访此地,看到村道两侧是绿油油的麦苗,一栋栋徽派建筑民居矗立道路两旁,村口电子显示屏上的“小岗村——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红字一闪一闪,冬日的暖阳灌满村子。而茅草屋、土灶锅、草鞋烂衣裳,已经是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展区的一角。

  回忆起当时,72岁的大包干带头人之一关友江摇摇头说道:“穷!太穷了。”

  “就为了吃饱饭,才冒险去搞家庭联产承包,分田到户。”关友江告诉记者,当时整个生产队都没饭吃,很多村民出去讨饭,在外不仅要忍受饥寒,还会受到指责骂“懒”。

  为了吃饱饭,小岗村18户家庭各选一位代表聚在村中一间偏僻的草房中,摁下了红手印——实行“大包干”。

  冒险的结果换来了收获。相关统计数据显示,1979年秋收后,小岗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1.75万公斤增加到6.62万公斤,人均口粮由93公斤增至350公斤,人均收入由22元(人民币,下同)增至350元,小岗村迅速解决了温饱问题。

  然而,随着中国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行,江苏的华西村、河南的南街村等一个个富裕了起来,小岗村却“掉了队”,“一夜跨过温饱线,20年未过富裕槛”又成了小岗村新的困惑。

  作为大包干带头人之一的严金昌尝试打破这个“魔咒”,2005年前后,他将自己家中的土地流转出去,后又听从时任小岗村第一书记沈浩的建议,在村中开了农家餐馆。

  “刚开始游客少,饭店起步有点困难。随着小岗村旅游业的发展,游客不断增多,生意也越来越好。”严金昌笑着点了一支烟,聊起了家中的变化。

  严金昌喜欢节假日,他说节假日餐馆生意最好。每年除去土地流转的收入,餐馆经营收入能达十多万元。自己的五个儿子有三个在小岗村从事餐饮业,另外两个开超市和浴场,孙子们大学毕业后也都陆续回到了小岗村,从事旅游和服务行业。

  严金昌认为,现在小岗村有了发展,年轻人不一定要到外面去,小岗村发展需要人才,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小岗也要培养人才。

  如今,小岗村正在创建国家5A景区。小岗村葡萄专业合作社、美国GLG集团产业园、小岗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和农村电子商务等项目的落地,为小岗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参与小岗村5A景区创建工作的大明旅游集团企划总监杨永强表示,小岗村是中国农村大包干的发源地,核心是农业,基础也是农业。该村要引进国际高、精、尖现代农业科技,打造小岗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促进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

  据了解,小岗村先后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等,有大包干纪念馆、沈浩先进事迹陈列馆、当年农家等景点。2016年游客接待量超85万人次,比2015年增加12万人次。

  小岗村党委书记吴夕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小岗村后,该村制定了“三年大提升”行动计划,细分出农村改革、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5大类136项具体工作。过去一年多来,该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改革、宅基地登记试点改革等13项改革正在扎实推进。

  据报道,在2016年对小岗村的考察中,习近平感慨道:“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一个标志。”他引用毛泽东的诗句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天在这里重温改革,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改革开放不停步,续写新的篇章。

  如今,迈入新时代的小岗村正在开启新的改革征程。“改革是小岗的品牌和特色,小岗村‘三年大提升’行动计划把改革摆在首位。”吴夕明如是说。(完)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