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振兴的时代抉择
——江苏乡村特色田园建设的多维观照
本报记者沈建华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工业化、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走在全国前列的江苏来说,具有怎样的新内涵?提出怎样的新要求?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江苏已经做到了哪些?还将迈出怎样的新步伐?
带着这样的问题和思考,记者深入江苏各地采访,梳理乡村变革的历史脉络,探寻乡村复兴的生动实践,感受乡村振兴的绚丽画卷。
从“复兴”到“振兴”的时代选项“全要素”与“多要素”的全面融合
乡村复兴,是清末民初,为寻求中国振兴农业农村之路的一个重要的乡村建设运动。记者在南通张謇纪念馆有关史料中看到,他艰辛卓绝“以一地自效”,在乡村精心实施“村落主义”,曾为全国的乡村建设拓出新路,却终流于战祸国贫。
开弦弓村,是费孝通撰写名著《江村经济》的“江村”,坐落在东太湖畔的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境内。寒冬季节,记者来访,沿着费老前后26次访问该村的探寻足迹和历史脉络,观照中国乡村复兴在苏南的探求与曲折。
还有昆山徐公桥乡村改进实验区、无锡黄巷民众教育实验区、南京淳化镇乡村实验区、武进农改实验区以及江苏民教机关的乡村实验区等等,这些过去闻所未闻的乡村复兴实验,无一例外,都由于政治、经济乃至战争因素而夭折和失败。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乡镇工业的异军突起,城镇化、城乡一体化道路的率先迈进,为乡村复兴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必要的历史条件。今年6月29日,江苏召开“全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启动会”,力促乡村复兴。
时任省委书记李强、代省长吴政隆为此多次批示和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省政府成立由17个部门和单位参加的联席会议,副省长蓝绍敏担任召集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协作协同,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承担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责。
省委、省政府印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十三五”期间,省级规划建设和重点培育100个特色田园乡村试点,并以此带动各地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具体目标是: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江苏同志劲头更足,认为“振兴”内涵更加丰富,目标更加高远,任务更加重大。省委书记娄勤俭说,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城乡关系一般要经历由“混沌”到“分离”到“联系”最终到“融合”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社会分工高度发展和人类走向完全自由与解放的过程。江苏同志深刻地认识到“融合”的意义。
复兴是衰落后再兴盛,振兴是振发再提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就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习近平总书记在小岗村座谈明确指出:“深化农村改革需要多要素联动”。一个“全要素”,一个“多要素”,道出真谛。
古典政治经济学家认为劳动、资本、土地是现代社会的三大基本生产要素;其数量和质量,又决定了一个区域的产业产值、经济规模和经济质量。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一次“全要素”“多要素”的全面融合。
因此,省委常委、副省长杨岳说,乡村振兴要打破阻碍农村吸纳发展要素的栅栏,建立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机制。一个集中集聚多要素联动发展,体现和提升农业多功能、农村多元价值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在江苏拉开精彩序幕。
从“园区”到“田园”的生产转型留住“业”留住“钱”的创新嬗变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梨园之中,晃金披雪;梨园之外,别墅林立;别墅之间,曲溪清洄;各家门前,短桥一弯,矮石错落,芳草青青。走进数千亩果园环绕的大丰恒北村,人与自然和谐之美,溢漾于农户与游客的微笑之中。
恒北村九成耕地是以梨树为主的农业园区,生产环节所产生的价值和收益低而增长缓慢。由“园区经济”转向“特色田园经济”以后,由单纯卖梨果到观赏梨花、提升文化、壮大休闲产业链,2016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75万元。
江苏在“行动计划”中,对特色田园乡村的内涵做出明确阐述:“特色”就是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田园”就是田园风光、田园建筑、田园生活;“乡村”就是美丽乡村、宜居乡村、活力乡村。其中,特色产业是重要支撑。
青山逶迤,翠竹摇曳;白墙黛瓦,藤蔓绕壁;竹林、假山、廊桥、池塘相得益彰……走进宜兴市湖滏镇张阳村,记者感受到的,不仅是特色田园乡村的独特风韵,更有其50多家农家乐与特色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创业创新追求。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仅要满足人们丰富食品“养胃”和新鲜空气“养肺”的物质需求,更要满足人们“养眼”“养生”“养心”等精神文化需要。南京市强化特色农业多功能性结构优化,做新做强做美特色乡村田园。
六合区竹镇的巴布洛智慧生态农业谷,围绕“看、玩、吃、住、购”五大功能,产销15个果蔬品种、60个畜牧肉类加工成品和半成品等创意农产品,通过“365天天巴布洛”电子商务平台,将农民和市民需求紧密结合,游客日增。
副省长蓝绍敏认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一定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好自身特色,走多元化发展之路,提升产业竞争力;没有产业支撑的乡村,只会是昙花一现的“盆景”,只有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带旺村庄人气,才能让村庄更有生机活力。
水乡兴化,地势低洼,湖荡纵横,先民为解水患之苦,在沼泽高地垒土成垛,历经800多年发展和演变,成为独特的垛田景观。当地发掘自然和历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千垛菜花景观享誉全国,农民收入大增。
千垛垛田景观所在的缸顾乡、西郊镇被列入首批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计划后,当地正按照产业特、形态美、功能全、有文化、留住人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要求,突出优势,完善规划,整合资源,努力探索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新路子。
从“富裕”到“美好
”的生活追求留住“家”留住“人”的时代呼应
近年来,南京市六合区横梁街道村庄“空心化”突出。部分村组空宅率超过60%,上黄组有42户农户,仅有7位老人守家。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中,巨量资本的投入,500余村落民居改旅游民宿,市民方便,农民增收,皆大欢喜。
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中,江苏着力抓住3个要素:在风貌塑造上留住乡村的“形”,在文化传承上留住乡村的“魂”,在宜居宜业上留住乡村的“人”。以田园生产、田园生活、田园生态为核心组织要素,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留住“人”,就要留住“家”。北京大学人力资本与国家政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沈艳认为,现代乡村建设,必须构建能够吸引和发挥优质人力资源的生活、发展环境,唯有留住“家”留住“人”,才能建设好新乡村。
进入新时期,江苏农民基本上实现了从“生活宽裕”到“生活富裕”的提升,已经进入“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旺盛的阶段,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农村厕所太脏,是多少城里生活的人们留乡留家遇到的一大难题。
“一个坑两块砖,三尺芦席围四边。人在上面‘吐故’,猪在下面‘纳新’。”“蹲似虾蟆坐如葱,男女合用一个洞;河水洗洗米和菜,河塘涮涮晒马桶。”……这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形容苏北、苏中和苏南农村厕所不同时期情状的顺口溜,是当年农村生活环境的生动写照。如今的江苏农村公厕和户厕都发生了“蝶变”。许多乡村的公厕,远看像别墅,近看像小花园,有专人管理。
从农民户外的河塘治理、村庄环境治理、城乡环卫一体化治理,到户内的卫生户厕改建,“美好生活”先从干净卫生做起。据统计,到目前,江苏已有98.10%的农村建起了干净卫生户厕,其中无害化卫生户厕达到了92.6%。
在张家港市金港镇韩山社区,村民形成一个习惯:晨练之前,先走到环境质量报告显示屏前,看当天的空气质量等级、饮用水水源水质、实时噪声监测、空气湿度等数据。从城里回来的孩子说,比城里生活质量还高,都不想回城了!
从“新境”到“心境
”的生态文明留住“根”留住“魂”的文化传承
蓝绍敏认为,在建设特色田园乡村过程中,要进一步挖掘自身文化历史底蕴,结合地形地貌特点,遵从生态肌理,重构价值组合,对村域生态、产业、文化、环境等进行系统考量、整体设计,精益求精,打造特色田园乡村。
徐州市铜山区伊庄镇倪园,不大拆、不乱建,完善地下给排水和污水处理、无线网络等公共服务设施,让村民享受便利的现代生活;挖掘传承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塑造田园意境,小山村嫁接现代文明,又守住了传统文化之根。
注重乡土气息,在风貌塑造上留住乡村的“形”;提升多元价值,在功能布局上体现乡村的“全”;彰显个性特色,在文化传承上留住乡村“魂”,在这样的追求中,江苏着力打造产业特、形态美、功能全、有文化、留住人的特色田园乡村。
上海交通大学三产融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铁丁认为,要创造留住“人”的“新境”,更要创造留住“魂”的“心境”;既要有民族文化的历史传承,也要有开放包容的时代精神弘扬和多样文化的交融。
100年前,倡导“村落主义”的张謇,请来荷兰专家规划水利修农田,废灶兴垦植棉花。产业兴衰,人、魂难留。100年后,大丰又请来荷兰专家,播种培育“荷兰花海”郁金香,绽放中华农耕文化与异域文化的融合奇葩。
管委会主任仇飞介绍,2016年,“花海”接待游客210多万人次。“婚纱摄影、观光旅游、健康养年”三大产业与花卉产业融合,打造以花为主题的文化生态圈。
环境社会学中,有个“破窗理论”: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可能会被更多地破窗,产生破窗效应。环境心理学中,还有个“护花原理”:当公园里写上“摘花可耻”等牌子,花朵仍被摘;改为“心美花美”,摘花者变成护花者。
科学研究表明,居住在绿化美化空间多的人,生活满意度升高,心灵美化程度提升。记者在江苏城乡采访,深切地感受到,强调从外在环境育人的“破窗理论”,与从内在心灵育人的“护花原理”,在这里得到很好的结合与有机融合。
建设美丽村庄,是广大农民的热切期盼,更是建设新农村的时代要求。2013年起,盐城在全市组织开展以发展之美、人文之美、生态之美、平安之美、民生之美“五美”为主要内容,创建“最美乡村”,为心灵美创造更好的载体和环境。
该市为此在村庄整治、改造、建设进程中,首先在规划上致力高标准;在美丽村庄的管理上,着眼高效能,加强乡村常态化管理,推动农村人居环境、乡村特色风貌、公共服务功能、长效管护水平、建设整治效应持续提升。
在阜宁县罗桥镇沿边村,记者看到这里的徽派建筑、通幽廊桥、柏油马路、沟塘河畔,无不掩映于翠竹绿海之中,这里一簇,那里一团,房前屋后,疏密有致,傲然挺拔,浓荫蔽日。当地农民初尝竹文化效应和经济效益相得益彰的甜头。
“春山多盛事,赏玩夜忘归。”吟咏此诗的唐人于良史,决未想到,只有他们文人墨客才有的雅兴和环境,如今在江苏特色田园乡村,尽可竟夜尽兴。
下一篇:数说2017农民专业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