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再掀热潮
让丰收之水畅流田间(乡村振兴在行动)
本报记者 赵永平
冬修水利正当时。在江西省樟树市横塘村灌渠,3台大型挖掘机挥舞长臂,将淤泥、杂物等抓出,挖掘机身后,30多名小伙挥锹铲土、转运沟泥,畅通的渠道不断向前延伸。村民郭青林高兴地说:“这一下,村里的300多亩农田再也不怕渴了。”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据水利部消息,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再掀热潮。截至目前,各地完成投资287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累计改善灌溉面积4834万亩,新增节水灌溉2480万亩,新增节水能力28.5亿立方米。农田水利还欠账、补短板,让丰收水畅流到田间,不断筑牢粮食生产的根基,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水利支撑。
投入更给力,打通水利“最后一公里”
建设农田水利,舍得真金白银。
制度顶层设计。水利部印发《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政府主导,保障投入,中央投入1000多亿元资金,释放出加强农田水利的政策信号。
各地细化方案,分解任务。不少省份党政一把手一线督导,层层压实责任,形成强大合力。
整合资金干水利。江苏省新沂市探索“一个龙头放水,多个渠道饮水”,将棋盘镇大型泵站和高标准农田等项目整合,提升骆马湖水,让8万多亩农田实现了自流灌溉,周边不少农民建起特色农业基地,有了新的挣钱门路。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政府主导、规划统筹,推进涉农资金整合,着力打通灌排“毛细血管”,目前已完成冬春水利投资计划的65%。
一张蓝图绘到底。江西省樟树市,冬春水利建设与美丽乡村、与河长制结合,深塘扩堰、闸站维修、渠道清障一起发力,市水利局局长黄辉介绍,近3年来,全市农田水利建设投入4.1亿元,其中市乡财政配套1.5亿元,夯实水利基础,抗旱保粮、防洪保安,守护好百姓的幸福家园。四川省宣汉县,专门出台考核办法,每月两次督导推进,县财政拿出5000万元配套建设灌区渠系。
农田水利离不开农民参与。湖南省岳阳县“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建设小农水,长湖乡水务站负责人许九平说:“打通渠道‘梗阻’,灌溉才有保障。政府拿大头,村民出小头,干自己的事,村民投工投劳积极性很高。”今年冬修,长湖乡共投入1150万元,修整山塘,开挖河道,让上游的灌溉水滋润下游农田。
上下合力,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快速推进。截至目前,全国累计投入大型机械1.64亿台套,农民投工投劳19.06亿个。今年计划开工的15项重大水利工程已全部开工建设;大中型灌区建设与节水配套改造、小农水等项目创下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步伐加快,4600多万农村人口受益。
市场激活力,节水灌溉工程成主角
粮食生产,关键在水,根本出路在于节水。在冬春水利建设中,许多地方的节水灌溉工程成了主角。
拧紧节水龙头。甘肃省高台县骆驼城镇新建村,3400亩地低压管道全覆盖,打开阀门,农田就能喝上“自来水”。村委会主任赵多俭说:“比起以前的土渠,能省一半水,今年冬灌十来天就全部浇完了。”省水就是省钱,全县投入3.06亿元,建成高效节水面积30万亩,平均每亩地节水150立方米以上。
调动主体活力。安徽省宁国市的天地庄园,自筹资金100多万元,建起高效喷灌,水肥一体,“浇地”转向“浇作物”,农业效益因水而变,亩均减少用工3—5个工日,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5%—20%。河南南阳,用市场机制拓资金渠道,民投、民建、民营,吸纳9.4亿元社会资金投入农业节水项目。
助力现代农业。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围绕产业扶贫,补水利短板,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万亩,一个个小坝塘、小水渠,将珍贵的水资源汇集起来,一个个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实现节水增收,田阳芒果、香蕉、百香果等特色产业全面开花。
创新多元投入。黑龙江省富锦市幸福灌区,“一份协议”引入民间资本,禹政水利公司托管经营灌区,实施田间工程节水改造,1年时间灌溉面积恢复到近20万亩,多种经营快速发展,让老灌区焕发新活力。重庆綦江,成立国有公司南州水务集团,充分盘活水利资产,通过银行、债券等方式,整合国土、水利、农业等部门资金,近3年投入区级资金近12亿元用于水利。
政策引导,调动受益主体、吸纳金融资金、撬动社会资本等参与农田水利,市场之手显活力。据统计,河北、江苏等17个省份农田水利投资超过百亿元,安徽、江西、宁夏等9个省份完成年度投资80%以上。
改革添动力,农田水利建好有人管
与“谁来种地”一样,农田水利也面临“谁来建、谁来管”难题。
破解主体缺位,安徽省阜南县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原则,对小农水确权登记。“水定权,人定心。有了产权,心里踏实。”王化镇大湖村陈维森和6户村民合伙,对红旗灌溉站更新改造,引河清淤、维修变压器和机泵,让红旗灌溉站重焕生机,新增灌溉面积2500亩。
明晰产权,还权赋能。贵州省推进小农水产权改革,成立2097个用水合作组织,有效解决工程“有人建、没人管”问题。政府投入一点,群众筹一点,4.3亿元建设26个“建管养用”一体化山区水利项目,让70万群众受益。
推进水价改革。四川省投入17.4亿元,整修382万亩项目区,建设渠道590公里,100余万处小水利工程确权颁证。“节水奖励,超额加价”,平均每亩水费降低了1/3。江苏省灌云县落实管护主体,用水户与泵站承包人协商定价,节水奖金存入用水户协会专项账户,作为渠系维修基金,使农田水利工程建得好、用得起,发挥长期效益。
破解服务缺位,基层水利体系改革加力。“吃上财政饭,没有后顾之忧,水利站回归其职能。”江苏省太仓市双凤水利站站长邹树林说,近3年实施了1.2亿元项目,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8。让农田水利工程轻装上阵,湖北省级财政每年拿出两亿元,落实小农水工程管护经费。湖南省级财政5年筹措50亿元,对县级农田水利建设分类奖补。机制一变,曾经“网破、人散”的基层水利站再获新生,撑起农田水利基础的“软实力”。
破解“水瓶颈”,一片片中低产田变成高标准农田,我们保障粮食安全更有底气。
下一篇:江西农垦六十年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