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小伙3年为山区人免费拍"全家福"
来源: | 作者:新华网

  新华社昆明12月29日电 题:90后小伙变身“移动照相馆” 为山区上千人免费拍摄“全家福”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林碧锋、王安浩维

  拿起智能手机,来张自拍、合影留念,记录美好瞬间……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看似再平常不过的举动,对一些大山深处的老百姓来说,却显得遥不可及。

  在我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大山深处,一些群众一辈子没拍过一张照片,直到2015年,90后小伙杨董清发起“全家福公益摄”项目,才圆了他们的心愿。

  三年来,杨董清背上相机、自带干粮、走村串寨,累计为4个乡镇、200多户、上千位群众免费拍摄“全家福”,用镜头记录幸福瞬间,温暖人心。

    “全家人永远的遗憾”

  干练的发型、朴实的着装、灿烂的笑容,1992年出生的杨董清在大家眼里是一位十足的阳光大男孩。他老家所在的施甸县太平镇地理脉村,是云南西部大山深处的一个小村庄,这里的人们世代以务农为生。

  有件事一直深深镌刻在杨董清的脑海里。在他小时候,一辈子生活在山里的爷爷有个梦想,希望能拍张全家福。然而当时村里条件有限,没有相机,村民们只有绕着泥泞的小道,经过一个多小时车程,前往县城才能拍张照片。

  “后来我有了相机,爷爷却已经走了,他小小的愿望始终没能实现,这成了全家人永远的遗憾。”杨董清动容地说,“在一些贫困山区,拍照依然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不少老人一辈子都没留下一张像样的照片。”

  2015年春节,在重庆上学的杨董清回到老家,再次被这种情况所触动,便萌生了为群众免费拍全家福的念头。他就在父亲陪伴下,来到木老元乡大地村为一些村民拍照,“全家福公益摄”项目就此萌芽。

  刚开始,有些村民对杨董清的“公益拍”心存顾虑。“大家以为拍照要付费。”杨董清回忆说,被“拒绝”后他并没有放弃,而是想办法与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交流,然后由老人领着他逐步到一些村民家里拍照。

  “有些从未拍过照的老人,面对镜头时表情略显僵硬,几经调整才顺利拍完。”杨董清说,为了让群众拍照时更加放松,他总会先跟大家叙叙家常,聊聊村里的趣事,气氛慢慢就轻松了起来。

  山村道路狭窄,有些地方车辆无法通行,杨董清就徒步前往村庄,常常一走就是一两个小时。“山里的天气说变就变,遇到下雨天,山道泥泞徒步更艰难,有时我们就搭着乡亲们的拖拉机进村拍照。”他说。

    “每一次拍摄都非常感动”

  “笑一个!一、二、三!”伴随着清脆的快门声,去年2月4日,正值春节前夕,杨董清为木老元乡大地村村民张文芹一家6口人拍摄了第一张全家福。61岁的张文芹笑得很开心,“从前欢度节日或者家有喜事,我们都没拍过照。”她感慨道。

  那几天,天空下着小雨,杨董清来到摆榔乡大中村,一连走了三户人家,但都因为家里有人去串门走亲戚而未能拍成“全家福”。“人不齐,又下雨,今天就算了吧,你们过两天再来。”领路的村民李大哥无奈地说。

  杨董清并没有打“退堂鼓”,继续往前走了半公里路后,看到不远处半山腰有户人家,一位身着布朗族服装的老奶奶正在打扫院子,老爷爷在一旁安静地坐着,杨董清连忙打招呼:“爷爷奶奶好,过年了,我们来帮你们拍张照,不收钱!”

  “上来坐吧,这边路滑,小心点!”70岁的退伍军人杨富春热情应道。他高兴地找来凳子对门摆好,喊来正在看电视的12岁的孙子。两位老人端坐,孙子杨赛彪站在身后,祖孙三人拍了第一张合照。

  “每一次拍摄都非常感动,大家像过节一样,梳妆打扮换上新衣。”杨董清说,如今“公益拍”团队包括2名摄影师和1名记录员,车是自己的,油费自己出,大家都带上干粮,哪怕乡亲再热情挽留,他们也不会留在群众家吃饭。

  拍好照片,杨董清就拿到城里的相馆处理、打印、过塑装框,再委托亲友把照片送到各个村子,最后由村委会主任或村民小组组长送到群众手中。“拍摄产生的油费、冲洗费等费用一部分自己出,一部分来自爱心人士捐款,每一笔钱我都逐一记录并及时公布。”他说。

  相机、闪光灯、三脚架……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三年来,杨董清领着团队走遍施甸县木老元乡、摆榔乡等4个乡镇,为200多户、上千名群众拍摄并送去“全家福”,村民总会欢喜地把照片挂在家里醒目的位置。

    “贫困山区需要更多关爱”

  “我的梦想是给家乡每户人家拍一张全家福。”

  “希望借此呼唤更多人关注贫困山区的人们。”

  “一辈子做好一件小事也不容易,我会坚持做下去……”

  这是25岁的杨董清在采访中反复提及的几句话,对于自己三年来的付出,略显腼腆的他总是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在他看来,一张普通的全家福对山区的贫困家庭却意义重大。“一张照片就是一段历史的切片,他们身后的房子、身穿的衣服、脸上的表情,都是重要的细节。”

  “每当看到乡亲们把全家福挂在家里醒目的位置,都令我动容。”杨董清说,每一次去拍照都深切地感受到群众的真诚、淳朴与热情,也感叹自己力量的微弱。“我只能为他们拍一张照片,而不少贫困家庭需要更多帮助。”

  今年春节,为了让乡亲们更快拿到全家福,杨董清特意买了一台便携式打印机,从此他给群众拍照,走到哪里就背到哪里。“拍完照就能打印,乡亲们再也不用等待个把月才能拿到照片。”他说。

  如今,杨董清有了新的身份。今年6月,他和几位朋友在保山市区共同成立了一家影视工作室。他说:“这是新的起点,让我更加坚定地追逐自己的梦想,用镜头温暖更多贫困山区的人们。”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摄影师,尝试用相机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杨董清说,自己切身感受到家乡新农村建设和精准扶贫等工作带来的变化,但在云南乃至全国各地的贫困山区,还有许多人需要更多关爱。

  今年是“全家福公益摄”项目实施的第三年,杨董清盼望着,到第十个年头自己能举办一个“全家福”摄影展,并回访那些曾经拍过的人,看看他们的变化。“我现在多拍一张照片,可能他们未来就会减少一份遗憾。”杨董清说。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