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为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探索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模式,农业部办公厅、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开发创新示范工作的通知》,对相关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可以说,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在2017年也是一项重要工作,而《关于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开发创新示范工作的通知》的发布,也可以说为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指明了一条方向。政策发布后,对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特色产业+优势产业 打造全产业链
“当前我国的农业全产业链尚没有被打通,基本上处于分段治理阶段,这样也就导致了农产品在生产、加工、流通、储藏以及物流配送等环节的彼此脱节。”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着重强调的。李国祥坦言,农产品的质量、保鲜等问题难以有保障,农产品的增值效益并不明显,市场价格波动也较大。而这,就更增加了农业打造全产业链的难度。
但是,难不代表不可以。《通知》的出台,就位农业的从业者们指明了方向。
《意见》明确,要打造一批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激发产业链、价值链的重构和功能升级,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上中下游一体,实现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共享均衡利润,探索农业全产业链再造新模式,为引领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树范例、激活力。
这样一来,以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为支持重点,未来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开发创新示范工作目标就非常明确。通过4年全产业链开发创新示范,使每个全产业链开发示范区在原有基础上基本建成1~2条区域优势显著的农业全产业链条,培育形成1~2个区域农业知名品牌,农产加工业比重提高50%以上,农业全产业链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发展,产业融合机制进一步完善,股份合作等利益联结方式更加多元,农民共享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增值收益不断增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加10%以上。
李国祥表示:“鉴于农业全产业链开发难度较大,未来我国农业全产业链将如何凝结还不确定。同时,可以确定的是要发展农业全产业链必须要把规模较大的农业集团、农民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串在一起”,加上政府在典型示范方面的引导以及对技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资金支持,农业全产业链发展肯定会取得一定成效。”
发展全产业链 加工阶段要提升
农业全产业链开发,离不开种植业、养殖业提供的原料,而如果要进行从粗放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农产品加工业一定是重中之重,同时,农产品加工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也是保障国民营养安全健康的重要民生产业,更是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中枢环节。
怎样提高,《通知》中也将其作为未来工作的重点。2017年的农产品加工业,从企业数量到企业营业收入,都有了十分巨大的提升。仅仅在2017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增速为7.3%,较去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1438亿元,同比增长9.7%,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利润总额6554亿元,同比增长8.8%。数字喜人。
但是,同样我们应该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总体发展水平仍然很低,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产品增值率低到资源综合利用率低,再到科技创新能力低,这些问题都是实实在在制约着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进而影响到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进行。
有专家表示,农产品加工业的滞后,正是目前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的瓶颈之一。该专家坦言,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水平,国家应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潜力巨大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摆上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事议程,加大支持力度,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当前应从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一面加强产品研发,一面加强产业构建,应制定一个政策性文件,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出部署,尤其是针对制约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同时,一定要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应坚持以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效益为主线,大力推进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主食加工、新业态新模式、技术装备、龙头企业、品牌战略、加工园区和主产区加工业等重点领域加快发展,引导和促进农产品加工业从规模扩张向转型升级、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分散布局向产业集群转变。
农业品牌不能“被忽略”
近两年,互联网技术带来的线上线下电商模式“O2O”,线上众筹,线下体验;线上聚人气,线下集产品。一网连天下,一网通各业,正受到众多行业的广泛青睐,2017年,这个势头更是迅猛。在全国各地,都掀起了农村电商的热潮,农产品也越来越多的通过互联网卖到了全国各地。而在这个过程中,品牌的塑造则显得尤为重要。
《通知》中明确,包括支持流通企业拓展产业链条,引导经销商和经纪人向实体化、规模化、产业化与品牌化发展;支持以优势企业、产业联盟和行业协会为依托,培养一批市场信誉度高、影响力大的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等。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会长朱保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农业的品牌建设,已经成为推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项紧迫任务。
朱保成在分析面临问题和制约因素时认为,主要是对目前很多人对品牌农业的认识还不到位。朱保成说,管理部门、经营主体、农民还没有充分认识品牌建设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促进品牌化发展的新思维、新办法和新手段不足;品牌培育保护制度体系缺失。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标准化程度低、质量参差不齐,品牌培育和保护投入不够,品牌发展缺少统一、系统的规划组织和引导;品牌影响力亟须扩大。农产品品牌影响力仅停留在局部地域,跨省跨区域的不多,品牌的社会信任度不高,国际知名品牌少,农业品牌状况与农产品大国的地位不相称;区域公用品牌理念有待普及。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尚未整体规划,品牌资源未能得到很好整合,公用品牌制度体系尚未建立,代表国家形象的农产品民族品牌尚未形成。
“要把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高附加值、低能耗的产品列入战略规划,建立和完善品牌农业的产业链、价值链、供给链,提升品牌农业的影响力,引导其做大做强。”朱保成建议,要建立健全扶持保护机制。建立农业品牌化支持政策。建立健全农业品牌认证、推广、识别、延伸与国内外评价发布等关键环节的规则和机制,形成农业品牌全程管理体系。健全“三品一标”和名牌农产品在工商、税收、质检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大品牌产品生产和流通的支持力度,运用法律手段,强化品牌保护,形成良好政策环境。
朱保成还建议,建立和完善品牌标准体系。把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纳入标准化管理,逐步形成与国际、国家、行业相衔接的标准体系;按市场准入标准、名优农产品标准、出口标准形成细分市场的质量标准体系,强化对相关主体的行为监督。夯实农产品品牌发展的基础,推广“龙头企业+标准化+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实现优质农产品规模化生产。
目前,《通知》中的各项规定还在有序推进。无论从生产、加工还是品牌培育,以及本文由于篇幅原因未提到的金融、物流等方面,相信在整个社会都如此关注以及关心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发展的大环境下,现代农业的未来一定充满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