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粮食局近日发布的监测信息显示,2017年12月25日—12月31日,东北地区玉米收购价格稳中有涨。分地区玉米收购价格见下表:
2018年1月,国内玉米市场迎来“开门红”行情,2017年末一度降价的东北产区及北方港口玉米收购价格重拾升势,并一举突破前期高位。
同时,长江中上游部分地区(江西、重庆)散船码头报价已触及2000元/吨大关,市场为之振奋;但云南、山西等地玉米储备库开始竞价拍卖、淀粉加工企业高盈利不再,黑龙江有关定向销售的传闻再起,成为笼罩玉米市场上空的“阴霾”,预计后期国内玉米市场维持高位震荡。
东北港口粮价上扬令人愕然
新年第一周东北港口粮价再度飙升令人愕然,主流平舱价由1800元/吨上涨至1870~1900元/吨,周环比提高70~100元/吨,自2017年11月中旬此轮涨势开端累计上涨230元/吨,较上年同期高出380~400元/吨。同时,南方港口玉米价格同步跟涨,目前蛇口港散船玉米报价1950元/吨,周环比提高50元/吨,2018年1月6日成交价达到2000元/吨,以此计算,自2017年11月中旬以来累计上涨190元/吨,较上年同期高出400元/吨。
一方面是市场对远期风险、临储玉米泻库的担忧;另一方面则是新年下游企业备货需求及部分农户持货待涨的促动。与之对比,南方港口提价滞后,南北港口贸易利润理论上继续“倒挂”。
首轮轮换玉米销售工作开启
为做好2018年中央储备粮轮换工作,中储粮公司将于近期通过中储粮网电子商务平台线上交易、面向客户直接线下交易等方式,分批次组织开展轮换玉米销售工作。其中,1月9日山西省玉米竞价销售率先启动,决定销售2014年玉米2.6719万吨。与此同时,黑龙江有关定向销售的传闻再起,与轮换玉米销售同步,成为玉米市场上空的“阴霾”。
华北产区正式成为卖粮主力
据国家粮食局统计,截至2017年12月31日,黑龙江、山东等11个主产区累计收购玉米6083万吨,同比增加833万吨。按照5日收购量统计,12月末主产区玉米收购进度甚至有所上升,市场分析认为,这与当前东北农户售粮步伐放缓、华北成为卖粮主力有关,而近日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高强度降雪,其中鄂、豫、皖、苏等地有大到暴雪,致使部分地区民航、铁路、公路客运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对华北局部地区农户售粮也会有阶段性不利影响。
同时,目前东北多地玉米销售进度同比偏高,加之本年度粮质较好利于储存,这也是东北不少农户希望将粮源留存至春节后销售的重要原因。
淀粉加工企业利润小幅亏损
据统计,随着近期国内玉米淀粉价格走稳,玉米价格持续走高。目前,吉林企业每生产1吨玉米淀粉理论亏损约30元,山东企业每生产1吨玉米淀粉亏损约70元;酒精价格回落,黑龙江西部每生产1吨玉米酒精理论盈利约1135元。尽管目前全国玉米淀粉、酒精行业开机率分别高达80%、79%,但淀粉企业盈利出现拐点,是否意味着此轮提价的最大主力——深加工企业将偃旗息鼓值得注意。
事实上,1月6日吉林四平天成公司已出现降价,将新产玉米收购价下调30元/吨,水分14%二等玉米收购价为1700元/吨,三等玉米收购价为1660元/吨,水分扣量比为1∶1.2。本次降价幅度大,不再是前两轮降价每次10元/吨的微调,而是直降30元/吨。同时,天成玉米正是上一轮涨价中收购价单日上涨100元/吨的公司。这次降价能否再次触动其他玉米深加工企业值得关注。
南北沿海散船运费高位回调
近日国内大部分地区迎来今冬最强雨雪过程,包括陕西、河南、湖北、安徽、江苏等地出现往年1月同期罕见的强雨雪天气。
不过,在雪情尚未明显波及运输之前,随着北方粮价上涨、南北粮价倒挂,沿海散船和集装箱运费相继下调。
近两周以来,随着北方粮价持续表现强势,南北粮价“倒挂”,沿海运输需求降温,同时,煤炭运输市场降温也助力粮食运输价格继续下调。截至目前,我国南北散船运费已经降至85元/吨左右,集装箱运费也仅120元/吨,2017年底一度高达190元/吨。目前我国沿海船运费继续维持近年来高位水平,短期波动仍将取决于南方企业春节前备货启动的时机。当然,由于我国沿海另一个重要运输物资——煤炭按照协议很难出现蜂拥采购的现象,因此,2017年“过山车”般的噩梦行情料难以再现。
上一篇:小麦市场春节前维稳不乱
下一篇:外棉上涨难掩郑棉跌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