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内小麦市场与上年相比,阶段行情虽有所不同,但整体重心维持高位,市场价格强势依旧。年度行情呈现“V”型走势,市场价格上涨幅度之大、周期之长亦为近年少有。小麦“质量高、产量高、价格高”可以说是市场最为明显的三个关键词。
市场监测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底,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三等白小麦交易均价为2550元/吨,与上年同期持平;市场交易均价的高点并没有像往年那样出现在12月份,而是出现在当年3月份,为2590元/吨,较上年同期高出269元/吨。
2018年是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年。在继续推进粮食收储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小麦市场又将如何演绎?
小麦市场供需整体仍将充裕
2017年小麦产量和质量双增。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7年全国小麦产量为13020万吨,较上年增加135万吨,增幅1.04%。在产量增加的同时,主产区小麦质量普遍较高。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四川、陕西9省中等(三等)以上小麦占到91.7%,较上年增加1.5个百分点。
国家政策性小麦库存高企。2017年夏粮小麦收购,由于主产区小麦质量普遍较好,市场化收购程度较高。
虽然由于价格原因,国家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数量同比减少,但历年积累的临储小麦库存依然较高。初步统计,目前国家临储小麦(含2017年产小麦)剩余库存量7950万吨左右,同比高出1400万吨。虽然国家临储小麦库存分布不均的问题仍然存在,但市场供给整体并无担忧。
市场需求相对较为稳定。我国小麦市场虽有“刚性需求”之说,但近年来需求整体变化并不大,整体趋势表现为稳中略减。有关机构预计,2017/2018年度国内小麦消费总量为10420.5万吨,较上年度减少350.5万吨,减幅3.3%。预计2017/2018年度全国小麦结余量为2949.5万吨,较上年度增加410.7万吨,增幅16.2%,库存消费比远远高于国际标准。
新季小麦长势基本正常。尽管2017年秋播以来冬麦区受到阴雨和低温的影响,但对冬小麦的生长整体影响不大。目前全国冬小麦一类苗比例为23%、二类苗为77%,总体接近2016年同期。业内人士认为,若不出现大的意外天气,2018年小麦产量仍将维持稳定。
托市价下调的影响将会体现
2018年国家继续在小麦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1.15元/斤,较2017年下调0.03元/斤。国家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自2006年开始实施,2008~2014年连续7次提高最低收购价格,而后又连续3年持平。2018年国家在完善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的道路上踏出了历史性的一步,这说明政策对市场的支撑力度将呈现减弱趋势。按照政策的执行期限来看,国家最低收购价小麦价格下调对市场的影响效应将会在2018年逐步体现。
随着主要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前期市场对加快小麦、稻谷收储制度改革的步伐呼声再起。
有专家建议,从2018年夏粮和早稻上市开始,取消主产区的麦、稻最低收购价格制度,按生产成本加补贴的办法,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政策。由于国家2018年小麦最收购价政策已经出台,考虑到政策的稳定性,笔者认为2018年再度取消小麦最低收购价制度的几率不大,但2019年不确定性的概率或会增大。
优质小麦仍将受到市场青睐
2017年夏收期间,主产区优质强筋小麦价格相对于普麦虽略显逊色,但后期上涨速度有所加快,整体行情仍然好于上年。截至12月底,“藁优2018”河北石家庄进厂价为2870元/吨,“郑麦366”河南郑州进厂价为2880元/吨,“济南17”山东菏泽进厂价为2890元/吨,高于上年同期70~130元/吨。当前优普小麦价差为240~260元/吨,高于上年同期120~130元/吨。
我国小麦市场整体供需充裕,一定程度上说是普通小麦供给宽松,而优质小麦则量少价高、供给偏紧。
2017年国内优质强筋弱筋小麦面积 虽然占到27.5%,比2016年提高2.8个百分点,但市场整体短板效应并没有实质性改观。据了解,近年我国优质强筋小麦产量基本在300万~450万吨,而优质小麦年需求量为500万~750万吨,年供需缺口为200万~300万吨。因此,每年要通过进口优质小麦来弥补国内需求的缺口。
有关专家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要把农业结构调好调顺,把产品质量调优。要适应市场需求,优化产品结构,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17年小麦秋播,主产区河南、河北、安徽等省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均较上年增加。
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近年国内制粉企业可谓经历了少有的寒冬,面粉销售持续低迷,但专用粉市场销售程度却一直较好,企业开工率也较高。可以预见,2018年优质小麦仍将受到市场青睐。
饲用工业需求数量或难增加
2016年主产区部分地区小麦受灾较重,市场芽麦偏多,品质整体偏差,同时,小麦上市初期开秤价较低,使 得大量低质量小麦流入饲用领域,饲用消费数量在700万吨左右。2017年由于主产区小麦质量普遍较好,且小麦、玉米比价始终保持在较高位置,小麦替代玉米进入饲用没有优势,饲用小麦消费较上年明显减少。
有关市场人士认为,无论从供需基本面来看,还是从政策面来看,二者的价差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还难以拉近,小麦替代玉米尤其是大规模替代的情况很难出现,饲用领域消费小麦需求数量仍难以大幅度增加。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7/2018年度饲料消费为500万吨,较上年度减少200万吨,减幅30.8%;工业消费为650万吨,较上年度减少100万吨,减幅11.7%。
内外差价较大刺激小麦进口
2017年全球小麦市场供给充足,需求疲弱,出口竞争激烈,国际市场小麦价格基本弱势运行。美国CBOT小麦期货近月合约年收报4.08美元/蒲式耳,年线收涨近5%,结束了因全球库存庞大而连续4年走低的颓势。
据监测,2017年12月下旬,2017/2018年度美国软红冬麦到港完税价与广州港国产红麦平均价差为957元/吨,硬红冬麦到港完税价与广州港国产小麦平均价差为1190元/吨。由于内外小麦价差较大,贸易商进口利润丰厚,本年度以来我国进口小麦数量处于高位。
海关数据显示,2017年11月份我国进口小麦15.58万吨,同比增加465.4%;1~11月累计进口小麦411.57万吨,同比增长30.79%。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预计,2017/2018年度全球小麦期末库存为2.57亿吨,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华尔街投行高盛集团(GoldmanSachs)称,到2018底,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小麦期货价格预计为4.25美元/蒲式耳,以当前的价格作为比较,这意味着CBOT小麦还有10.8%的下跌空间。
由于内外差价难以大幅缩减,估计进口小麦对国内市场的压力短期内暂难消失。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7/2018年度我国小麦进口量为350万吨,仍处于较高水平。(粮油市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