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向往 乡村振兴动力
来源: | 作者:中国农民网
■ 川沙新镇五灶港河畔的连民村民宿群别有风味 
■ 饲养黄金鲤鱼是金山区枫泾镇特色产业之一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今年全国两会,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凝聚信心与期待。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代表委员们建言献策,共谋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大文章”。

  乡村产业振兴

  农民增收生活富裕

  “上海的农业发展,走现代都市绿色农业之路,既保护城乡的生态,也提高农民的收入,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蒋小松说曾在沪培训,对上海“小农业”做出的“大文章”印象深刻。

  在他看来,“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而乡村产业振兴,不仅要满足市场需求,还要满足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高的要求,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支撑的全产业链发展。“产得出来、卖得出去、农民有收益回报、符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发展的产业。”

  蒋小松代表强调,产业发展的前提是规划先行、精准施策、分类推进,“一张蓝图干到底”,根据土地的承载能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市场的匹配程度,发展特色产业。他希望,通过上海和四川互相交流,一起为中国农业发展努力。“如果上海能做出都市农业的样板,四川能做出山区农业、高原农业的样板,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一定能如期实现。”

  “适应高端化、多元化的市场需求,探索实施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政协农业委员会主任杨玉成的建议,对上海农业发展亦有借鉴意义。

  他认为,一是发展籽种农业,开发农业的生产功能,加快科研攻关、品种选育等,提升农业经济效益;二是发展休闲农业,通过民俗旅游、农业观光、森林养生等形式,为游客提供服务;三是发展会展农业,以展览、节庆、农事等为载体,实现产业有机融合,拉长产业链条;四是发展创意农业,把文化艺术、农副产品和农耕活动结合起来,为农业和农村发展开辟全新空间;五是与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建设相结合,促进城镇建设和都市农业、现代农业相结合,建成宜农宜游、服务“三农”的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

  乡村人才振兴

  广阔天地尽施所能

  如何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如何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嘉善尚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军提交了一份“加强‘星创天地’建设,着力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议。“星创天地”被誉为农业农村领域的众创空间,为科技特派员和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乡土人才等开展农村科技创业营造专业化、便捷化的创业环境。

  孙军代表认为,“星创天地”不仅是农业农村创业创新的重要平台,可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等问题,更能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全国政协委员、农业部原副部长陈晓华坦言,农村首先要有“人气”,乡村振兴的关键也在于人,重点大力培育新主体和新农民,培养乡土人才,特别是致富带头人和农村实用人才,带领群众发展生产、建设村庄。

  “乡村振兴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是农村经济振兴,更是现代农民在职业技能和职业身份的再提升。”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今年提交了相关提案,阐述职业教育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应当积极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农业发展提供更精准的现代农业技术服务,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不少代表委员提出,“农二代”外出打工,学习知识和技能后选择返乡,怎样将个人能力与家乡发展相融合,家乡又该怎样支持他们的成长,是需要深入研究的实际问题。

  乡村文化振兴 

  乡风文明社会正气

  “农村不一定需要繁华,但一定需要文化。”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长李成贵表示,乡村振兴战略让农民充满憧憬。振兴乡村,需要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的综合解决方案,繁荣农村文化,就是做实“文化里子”。

  李成贵委员认为,古村落蕴涵“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刻哲理,是民族的文化底蕴,是农耕文明的载体,也是中华文明的存档,具有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的魅力。“带着敬畏之心加以规划保护,让它成为文化遗产而传承万世、慰藉子孙后代的乡愁。”

  在农村文化建构中,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激活农村的内部力量,引导和激励农民释放文化正能量,是代表委员们的共识。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章义和利用寒假时间,亲赴农村调研,形成了两份提案。他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农民的生活富裕了,但一些陈规陋俗依然存在,“扶贫必扶智。”

  章义和委员说,在移风易俗上,应新风先行,先立后破,以文明新风逐渐取代旧习恶俗;对一些陈规陋俗和不良习气,则应法律先行,严格执法,整治农村黄赌毒、封建迷信、非法宗教等突出问题;因地制宜,以更贴近农民、更喜闻乐见的形式来组织娱乐文化活动。“把不良风气压下去,把新风正气树起来。”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张志勇提交了一份“关于制定‘乡村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建议,呼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发挥乡村教育对乡村社会的“稳定器”的作用、对乡村文化的传播和道德教化功能、对乡村文明生活的培育功能、对乡村成人的终身教育功能、对乡村治理的辅助功能。

  乡村生态振兴

  绿色发展美丽家园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再现“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图景,让农村留得住诗意,载得动乡愁。

  “乡村是生态环境的主体区域,生态是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全国政协委员、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展现了守住青山绿水、建设美丽中国的坚定决心。

  余欣荣委员说,推动农业空间布局、资源利用方式、生产管理方式的变革,推动乡村产业走上一条空间优化、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稳定的中国特色振兴之路。例如,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加强农业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修复农业农村生态景观,提升农业“养眼、洗肺”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和文化价值,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农村要有农村的样子。”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桐庐县江南镇环溪村党委委员、村委会主任周忠莲介绍,环溪村位于桐庐县的最东面,三面环溪一面靠山,因而得名。通过保护自然生态、保持农村特点、体现本地风俗的发展,近年也吸引了不少上海市民“特色游”。

  周忠莲代表认为,农村发展要注重规划引领,以景区理念规划村庄,以景点要求建设节点,不大拆大建,不推倒重来,不千村一面,而是资源整合、因地制宜,保护利用历史建筑,提升改造现有建筑,规划新建特色建筑,整治拆除破败建筑。“串点连线,以点带面,连片打造,整片推进,各村彰显各自特色,让游客觉得各有千秋,实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乡村组织振兴

  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在北管村,11个村民组都有自己的‘责任田’,每名组长都是第一责任人,人口信息、房屋租赁、卫生整治、治安管理等,打包管、每天管。”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北管村党总支书记沈彪介绍,北管村以勤劳、踏实、年轻、人缘为基本原则,采用公开竞选方式配备一村组一组长。

  开展农村社会治理,以队伍建设为抓手,提升村级自治能力。沈彪代表举例,北管村搭建党员、群众辅助巡防平台,将党员、志愿者编入道路保洁、治安巡逻、矛盾调解等多支服务队伍,鼓励具有家电维修、个人护理等特长的村民参与志愿服务,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全体百姓共建共享的大服务格局。“调动党员、村民组长、志愿者等群众力量,发动村民们一起管好家园。”

  “乡村治理,要以更加浓厚的乡情凝人心、聚人气。”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表示,发挥“乡贤文化”在乡村治理中作用。长期以来,“乡贤”一直是乡村社会运转、风习教化传承、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由此形成的“乡贤文化”,能够发挥连接故土、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作用。

  党建引领,村强民富。在浙江嘉兴,2010年起连续实施三轮“强村计划”,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在新一轮村级组织换届中选拔了1533名“致富带头人”治村,突出村党组织书记“领头雁”作用,建立由150人组成的“领雁导师”库,每季度轮值举办“领雁论坛”。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嘉兴市委副书记、市长胡海峰说,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党员的先锋引领作用,探索出一条从“输血”到“造血”的乡村振兴之路。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