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巨头、独角兽成我国“精准扶贫”新生力量
来源: | 作者: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 当前,大型电商平台未先导的电商扶贫行为,收获了一定的成果,但很多电商平台纷纷涌入农村市场,但是否真的解决了农户群体关心的核心问题,仍然是个未知数。
 

当前,大型电商平台未先导的电商扶贫行为,收获了一定的成果,但很多电商平台纷纷涌入农村市场,但是否真的解决了农户群体关心的核心问题,仍然是个未知数。对此,我国电子商务知名专家、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指出,由于农村产业基础落后,商品流通环节标准化缺失严重,“农产品上行”堪称是世界级的难题。农村电商的发展能在农村地区创造一条新的产业链,包括农资采购、产品生产、加工、仓储、检验、包装、分销、物流等环节。建设完整的产业链对带动就业有了更大帮助。

5月29日,知名电商智库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00EC.CN)发布了《2017年度中国农村电商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农村网店达到985.6万家,较2016年增加169.3万家,同比增长20.7%,带动就业人数超过2800万人。农村的网店数量在还在稳步增加,市场空间依旧大,农村电商远未达到饱和的程度。农村网店用户主要集中在农村淘宝、拼多多、云集、有赞、赶街网等平台,其中阿里巴巴的平台拥有超100万农村网商,云集也在全国31省市自治区均有店主分布。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过去农村用户使用互联网主要是为了看新闻、看视频、玩游戏。电商进入农村后,从网购、农资采购、根据平台大数据定制化生产,到电商平台贷款,互联网对农村的生产环节产生了更加深刻的变革和影响。

电商扶贫已见成效。报告从平台的项目、模式、特点、实绩等方面分析了农村淘宝、京东、云集、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的扶贫案例。

自2016年起以农村淘宝为代表的阿里巴巴零售平台,在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共销售292亿元的商品,其中有280多个贫困县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40余个贫困县超过1亿元。

京东与全国832个贫困县的6003家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发掘上线283万种贫困地区商品。2016年一季度至2017年二季度,累计帮助贫困地区销售商品153亿元。

对此,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指出,以阿里、京东、苏宁为代表的电商巨头和云集、拼多多为代表的“独角兽”,成为了过去一年里我国“精准扶贫”的新生力量,而社交电商平台凭借很低的获客成本,大大降低“农产品进城”门槛,推动了“电商扶贫”下沉落地。

2017年5月,农村社交电商龙头“云集”发起“百县千品”项目,计划在三年时间内,培育孵化10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已创造了诸如40秒抢光安徽界首25000斤滞销土豆,3小时卖完10万斤陕西洛川苹果等的亮眼成绩。

拼多多则在一年内投入34亿元,助全国农户销售183.4万吨农货,催生9亿多笔扶贫订单,在730个国家级贫困县,扶持起4.8万商家,带动其年销售额增速超过310%。带动回乡创业青年5万多人,并带动3亿用户帮助农货订单实现裂变式增长。

互联网的产业格局正在改变,城市电商趋于饱和,各大电商开始抢占农村市场,发展缓慢的农村电商也开始受到关注,但农村电商在近年来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各种各样的痛点。

报告显示,农村电商发展还存在以下痛点: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产品规范化程度低、农村电商物流落后、农村电商金融支持不完善、农村人才缺失、农村电商认知不足等。

对此,曹磊建议,电商实操培训是解决农村电商人才问题的主要方式。国家可以以政策形式召集专家对农村地区涉及电商人士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也可考虑在部分农业院校增设农业电商课程,在农村地区开展电商入门知识培训会。入驻农村的电商企业也应对加盟合作的农村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和培训。

曹磊表示,农村电商的核心就是要打通“工业品下行、农产品上行”的双向物流,尤其要把农产品上行作为农村电商的重中之重。电商扶贫渠道要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园区,打造上连生产、下连消费的新型农产品供应链,不断提升流通环节的组织效率。

最后,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预测道,农村电商已进入第二阶段。如果说第一阶段是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那第二阶段就是巨头间全方位立体式的渗透和大举进军。以生鲜类为主的农产品本身便存在产品标准化困难的问题,所以需要在产品生产流程中下功夫,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的一致性。需提高农村电商中生产者的服务意识,可通过定向宣传教育,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考核体系。

报告还指出了未来农村电商发展的六个趋势:多方合作升级农村电商;农村电商上下行加速完善;渠道下沉、电商巨头加力布局农村扶贫;农村商业体系迎来深度改造;农村电商产业链转型;农村电商生态系统逐步完善。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