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响“海阳品牌”特色农产品
来源: | 作者:农民日报

 近年来,山东省海阳市依靠农业资源、地理气候和区位等优势,以促进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为抓手,加大力度,加快进度,迅速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努力做大做强海阳市特色农业,在探索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走出了一条产业旺、百姓富的路子。

  调结构,沙地里“掘金”

  在西远牛庄村这个传统的滨海村庄里,村民曾靠种粮和捕鱼为生。随着海洋资源日益贫乏,沙质土壤增收乏力,村民的收入越来越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村民开始尝试种植拱棚韭菜,虽然收入比种粮多,但增幅有限。

  面对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村党支部书记林永清下定决心,带领村成员积极探索适合本村实际情况的有效发展模式。

  西远牛庄村聘请山东省农科院专家驻村进行实地调研。根据村里的土壤、气候等条件,专家提出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的建议,即大力发展“鲁厚甜1号”网纹瓜新品种种植,并成立了鲁厚甜种业有限公司。

  “除了拥有适宜种植‘鲁厚甜1号’的区位优势,繁育网纹瓜新品种可以引导村民做好网纹瓜品种更新换代工作,最大限度满足村民对优良种子的需求。”林永清说,通过“鲁厚甜1号”网纹瓜的繁育推介,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还可以帮助村民有效防范损失,最大限度带动增收。

  促融合,柿子树下光景好

  与久负盛名的网纹瓜等果蔬相比,甜柿种植历史不长,却靠着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种植成为后起之秀,成为海阳市又一新的地理标志产品。

  “江北甜柿看山东、山东甜柿看海阳。”提到海阳甜柿,就不得不提聚丰源甜柿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的聚丰源甜柿合作社,一直秉承“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办社原则,探索创新有机、品牌、高效农业,创新三产融合之路,兴旺了一个产业,带富了一方百姓。

  从2015年起,合作社大胆探索甜柿产品的深加工方向,在果脯、果干等产品上做文章、觅商机。合作社作为原料供应方,与烟台市一家食品加工企业谈成合作意向,2015年完成鲜柿收购进场入库2000吨,加工柿脯柿干200吨,在前期市场定位、培育与营销的强力拉动下,产品销量很好,合作社、农户和工厂实现三方共赢。通过甜柿深加工,较好地解决了甜柿小果、尾货和滞货的销售环节难题,保障了农户种植业领域的既得利益,打造了“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利益共同体。

  在与农业企业合作做好甜柿深加工的同时,聚丰源甜柿合作社不断探索和寻求让社员增收致富的新途径。2016年,合作社以2000亩有机甜柿园为基础,开发休闲体验观光功能,探索建设黄金谷有机甜柿采摘园。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合作社农家乐采摘服务团队达到23人,农忙招聘采摘社员最多时每天达到120多人,承揽游客4000人次,采摘的甜柿价格比当地市场销售价高出2倍,为周边农民创造200个就业岗位,带动增收65万元。育品牌,特色农业崛起

  在海阳市北部山区的郭城镇当道村,村党支部书记王永志说:“红薯可是个好东西。”他随手拿起一个红薯告诉笔者,“别小看这不起眼的小红薯,我们村在闲置土地上栽植了高价红薯。”

  当道村依托本地自然资源,走出了一条“传统产业提档增效,山区致富农民增收”的路子,让传统农业产业焕发了新活力。

  “过去,村民靠种植苹果、葡萄赚钱,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整体效益降低。因此,就想着带村民转型,拓展增收渠道。”王永志说,根据村里薄地偏多、种植作物大多效益较差、大量土地面临荒废的情况,结合当下人们追求健康、保健的生活习惯,当道村瞄准了红薯市场,决定发展红薯产业。

  当道村引导农民发展新品种红薯,把闲置的土地利用起来,培育标准化种植基地,形成育苗、种植、管理加工、储存、销售为一体的红薯产业链。建设了占地5000平方米的红薯育苗大棚5个,品种有烟薯25、红香蕉、丰收白等。

  走进红薯加工车间,可以看到整齐摆放的清洗、去皮、蒸煮、晾晒设备。在车间的另一边,架子上整齐摆放着包装好的红薯干,包装上贴着“薯当道”的标识。如今,“薯当道”已经成为当道村红薯产业一个响亮的品牌。

  据了解,当道村集体投资20万元,建设红薯储存容量1000立方米的库房;投资240万元,建设红薯加工厂,加工生产“薯当道”红薯干及红薯面,年加工生鲜红薯80万公斤。

  如今,以海阳白黄瓜、网纹瓜、西红柿、红富士苹果、桑椹、蓝莓等为主打的特产远近闻名。“海阳白黄瓜”“海阳甜柿”“海阳绿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实现原生态保护产品认证3个、无公害认证20个、绿色认证23个,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迅速崛起,在全国叫响了现代高效农业的“海阳品牌”。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5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