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蒙自市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充分调动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的参与热情,健全组织动员机制、搭建社会参与平台、培育多元扶贫主体,多点发力、各方出力、共同给力,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种模式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格局,为精准扶贫汇聚起强大合力——
改革开放40年来,蒙自市乘着时代的浩荡春风,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扩大开放,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已连续多年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十强县。然而,蒙自又集山区、民族、贫困于一体,贫困人口位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北部县市第一位,面临着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弱等困难。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蒙自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按照“五个一批”脱贫路径和“六个精准”要求,扎实苦干,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胜利。为整合社会各界帮扶力量,2017年2月,蒙自市出台《“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实施方案》,号召动员非公经济人士、社会组织,踊跃投身精准扶贫,通过多企帮一村、一企帮多村、一企帮一村的形式,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实效。截至目前,全市121家企业、15家商业银行结对帮扶8个乡镇、44个行政村,召开政企联帮推进会6次,累计投入帮扶资金3350万元,帮扶项目137个,受益农户8951户35745人,其中建档立卡户4218户16424人。
产业扶贫实现企业农户双赢
作为脱贫攻坚的重头戏,产业扶贫首秀精彩。各个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产业扶贫。贫困地区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分类施策, 因地制宜发展种养殖、旅游等扶贫新产业,全市上下合力攻坚,产业扶贫全面开花结果。
鸣鹫镇大石板村委会,是一个苗族、彝族聚居的少数民族山区村寨,全村有701户301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11户1262人。过去大石板是出了名的贫困村,长期以来,村民靠种包谷、苦荞、万寿菊为生,由于干旱缺水、土地石漠化严重,导致产量少、收入低,大石板村的脱贫之路举步维艰。
红河东盛农业果蔬进出口有限公司与大石板村结对后,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同大石板村委会签订协议发展“蜜李秋香”李子种植基地6000亩,为农户免费提供种苗和技术,前3年提供肥料,待果树挂果后,公司按股份4:6与合作社社员分红,企业与贫困群众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脱贫模式,让吃下定心丸的群众进一步树立起战胜贫困的信心,为大石板村带来加速发展的动力。
入夏,成熟的果实缀满枝头,“再过几天就可以采摘上市,按照每棵树至少产果50公斤,按去年市场价测算,亩产值不会低于2万元,我们的致富梦指日可待。”村民马金林种了20亩李子,在自家的地里,他不停地忙着手里的活计,话语里带着掩饰不住的期许和兴奋。
“今后公司还要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领着农民赚,计划把这里打造成为观光果园,发展农家乐。”公司负责人介绍,这种合作模式既能有效带动农户脱贫致富,同时大石板村也将成为公司新的盈利增长点。
东盛公司与大石板村的产业帮扶合作,是蒙自市大力推进实施“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的缩影。在行动中,蒙自市民营企业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遵循市场规律和贫困群众意愿,坚持因事因地制宜,用心、用情、用力帮扶,构建多元化、多样化的“贫困户+”利益共同体,寻求企业发展和贫困群众脱贫双赢的格局。
提升人居环境补齐基础短板
中午的阳光有些炙热,它痴邑村村民张曹友走出家门,把拴在门外的牛牵进新盖的圈里。牛圈里光线充足,浇筑了水泥地板,沿墙边砌上了食槽,看上去十分整洁。张曹友把牛拴好后说,“以前没钱盖牛圈,我们只能和牛住在一起,一到夏天臭气冲天,真是苦不堪言。”
人畜混居是贫穷、脏乱和落后的代名词,截至2017年底,蒙自仍有3602户贫困群众处于人畜混居状况,占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43.06%,成为蒙自市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中的一块短板。
蒙自市委、市政府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启动实施了“人畜混居”清零行动,以“百企帮百村”行动为契机,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
人畜混居不能全部归咎于贫穷,也有观念落后的因素。“除了让困难群众经济上脱贫,还要让他们思想上脱贫,要把它当作一场硬仗来打。”帮扶干部带着感情,与贫困户加强联系,面对面、心连心,做好思想引导工作;非公企业出资出物,群策群力,带领群众改厕所、修圈舍、搞卫生。
红河绿宝公司董事长陈云主动扛起社会责任,多次到挂钩联系的大永胜村实地走访考察,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人畜混居清零、安居工程、产业发展、劳务输出等提出意见和建议,做出详细规划,累计捐赠资金达140万余元。
红河博爱、红河妇产、玛丽娜等民营医院纷纷开展健康扶贫送医疗下乡,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体检、组织健康教育讲座,培养卫生文明的生活习惯。
如今走进大永胜村,污水遍地流、猪牛粪堵路的现象不见了,一间间新房与新圈舍拔地而起,村民们正投工投劳浇筑村内道路。“下一步,我们还要制定村规民约,督促村民们打扫环境卫生,引导大家形成良好的文明意识。”大石板村委会党总支书记马金灿表示。
目前,蒙自“人畜混居”已实现全部清零,全市3602户贫困群众告别了与牲畜同屋的历史,为建档立卡户减免各种费用共计1085人次31万元。伴随生活环境靓起来,贫困户的心头也亮起来,“看到有这么多扶贫好政策,有这么多好心人伸出援手,增添了我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贫困户说。
定制化就业培训帮扶到根上
让贫困群众拥有一项技能,不仅是改变个人生存困境的现实考量,也是阻断贫困代际相传的有效路径。近年来,蒙自市不断推动扶贫方式由“输血”向“造血”转变,“让农户有一技之长”的定制化就业培训就是其中一大亮点。
“以前只栽点玉米和蚕豆,一家人一年能有万把元的收入,学了电焊后,自己就在附近的建筑工地打工,一个人一年就能挣到三四万块钱。”它痴邑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马贵荣高兴地说,“现在,孩子读书的生活费解决了,家里的生活条件也在慢慢改善,有技能在身,以后啥也不怕。”
蒙自市从了解贫困群众的就业意愿到组织精准技能培训,从寻找合适的就业岗位到精细对接实现“人岗匹配”,从精心组织面试、体检等环节到一路护送务工人员到就业企业,定制化就业培训全面提升群众技能素质,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劳务输出成为群众致富的“绿色通道”。以晴集团、蒙自矿冶等企业提供部分岗位优先录用贫困群众。2017年,蒙自市对5269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就业培训,1763人次在当地以及前往上海、江苏、安徽滁州等地就业。
扶贫扶到根上,一大批爱心企业通过关爱、资助贫困学子活动,多途径助推脱贫攻坚,为贫困山区学子燃起希望的点点“星火”:齐星建工集团投入100万元新建西北勒乡他期口齐星希望小学,2017年10月,云南省扶贫先进事迹报告暨脱贫攻坚表彰大会在昆明召开,云南齐星建工集团荣获全省扶贫明星企业奖;红河州川渝商集团在水田乡建立教育扶贫基金,发放困难学生补助金39万元;70多家爱心企业参与教育暖冬行动,为7个山区乡镇的14511名学生捐资捐物,实现山区中小学全覆盖。
“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 脱贫攻坚涉及千家万户,在蒙自市一批批贫困村脱贫,在一张张脱贫户笑脸的背后,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让曾经贫瘠的土地盛开希望之花、幸福之花。
上一篇:小西瓜蕴含“三农”大道理
下一篇:镇原县:盘活一亩地 拓宽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