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农民网!
木垒县-依托自然环境 打造美丽东城
来源: | 作者:中国农民网
    中国农民网木垒县8月8日讯(通讯员:李茜君 报道)2018年,东城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全域旅游发展,立足资源优势,科学规划,整体推进,努力打造全州乃至全疆有名的以“文化古城、旅游古城、美食古城、休闲古城”为一体的美丽东城。
自然美景为实施乡村振兴打基石
    每每一到6月左右,东城马圈湾的游客总是络绎不绝,这两天随着温度的升高,游客更是接踵而至,徜徉在绿色的海洋中,五彩的花海中,拍照、嬉闹……

    马圈湾草原位于木垒县城以南28公里处。东西长约650米,南北宽约500米,面积约0.3平方公里。草原四面环山,中间低洼平坦,颇似牲畜圈,因此而得名“马圈湾”。

    夏天的马圈湾,会被它大气的美所吸引,绿色波浪一波又一波扑向远方的雪山,红的、黄的、蓝的花朵一茬接着一茬,星星点点开在绿色的草坪上,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有了这怡人的美景,牧民们利用这天然的优势,开了一家家牧家乐,使游客们能充分体验到哈萨克族独特的民俗风情,也使牧民们增加了收入。克孜勒塔斯牧家乐、萨亚乐牧家乐、阔克吉叶克牧家乐……与草原、羊群、蓝天、白云为一体,以骑马、民族服饰、抓饭、手抓羊肉、烤肉、纯天然的奶制品为主要特色,让游客在这里能感受草原的辽阔。
杏林种在沈家沟 农民受益钱包鼓
    东城镇沈家沟村是民汉杂居的农牧业村庄,总人口595户1713人,是全疆最大的万亩旱田有机鹰嘴豆和红星小麦生产基地。在沈家沟村南侧,一块“援疆林”的石碑后面,一片新种植的杏树林正尽情的伸展着枝条,这片漳州林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木垒县全域旅游的重要成果。2018年沈家沟村结合当地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凉爽宜人、有机绿色作物众多、旅游资源丰富等特点,在福建省漳州市援助100万元资金的大力支持下,镇、村倾力打造了千亩杏林——漳州林。杏林建成后将会形成“春季观花、夏季食果、深秋赏叶”的美丽景观带,必将助推乡村旅游发展,助力农民收入提高,杏树每亩约种植50棵,每棵预计收获现食杏子30公斤,亩产量最低达1.5吨,每公斤按10元计算,每亩收入约1.5万元。
工作队助力乡村旅游发展
    这几天,51岁的冶有权格外忙碌,新建的6间民俗客栈主体已经完工,正在按照工作队提供的设计图纸进行装修,有击剑房间已经开始投入使用。木垒县东城镇沈家沟村村民冶有权说:“我们这嘛主要种的都是山旱地,如,鹰嘴豆、冬小麦等,一年辛苦下来也挣不上几个钱,今年工作队派出单位领导来村后发现我们村可以开发旅游业,又和工作队、村“两委”干部商议后决定实施,还入户征求了老党员和村民代表的意见、建议。大伙儿觉得挺不错,都想试试呢。”

    东城镇沈家沟村村干部潘竞孔说:“今年工作队帮沈家沟村栽了1000亩的吊死干杏树,还在发展农牧家乐方面给大家做了一个详细的规划,方方面面都体现出州公积金管理中心对沈家沟村群众的关爱、关心。”

    正如潘竞孔所说,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沈家沟村旅游资源好、人文氛围浓以及国家1万亩有机鹰嘴豆认证等优势,出资20多万元完成《沈家沟村生态旅游规划》,积极引导村民自主创业致富,通过开办民俗客栈,全面推进村级旅游产业发展,有效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主任喜献文说:“自‘访惠聚’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单位一直驻在沈家沟村,经过这几年的工作、调研,我们发现沈家沟村的旅游资源特别丰富,搞旅游的条件也已具备,所以我们就给沈家沟村提出“互联网+旅游+绿色产品”的发展思路。”
全面落实河长制,助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
    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全域旅游,东城镇加快推进河长制工作,研究制定《东城镇全面实施河长制工作方案》,层层压实责任,确保东城镇各河段水常清,景常美。据了解,全镇8个行政村全面实行河长制,纳入河长制管理的县级河流2条,镇级河流1条,小一型水库1座。

    东城镇一直严格执行巡河制度,敦促相关负责人妥善处理河段、水库存在垃圾和漂浮物的问题。截至目前,对全镇河流开展检查镇级18次、村极24次,春季投入5000多元对2处有隐患河段破冰清淤。组织人力、机械对河道垃圾,违章搭建物进行大清理3次,同时加大水源地污染治理,强制拆除对水源地产生污染的农牧家乐3家,确保了河道清洁,让全镇人民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活之美。

    镇党委书记肖强表示:我们要依托东城镇优美的自然环境,以沈家沟村这个点为抓手,以点带面,大力发展东城镇的旅游业,抓住东城镇的特色,发展手工馍馍制作、手工挂面、手工醋等小作坊,也发展采摘园、农家乐、牧家乐等,使农牧民增收致富,提振发展旅游的信心和决心,打造全州有名的美丽东城。


责任编辑:杨龙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1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