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农民网!
木垒县-用一生践行入党誓言
来源: | 作者:中国农民网

——73岁老党员陈太和的故事

    中国农民网木垒县8月20日讯(通讯员:孙茂根、沈广敏)他是第一个大胆响应国家政策,承包土地的人;他是第一个在调查土地性质后,敢于尝试农作物种植“试验田”的人;他是第一个为了给群众找销路,自掏腰包在电视上做广告的人。他就是木垒县雀仁乡乌克勒别依特村73岁的老党员陈太和,他用自己最朴实的行为谱写着人生最华丽的乐章,用美好的心灵描述着生活最绚烂的画页。
    1978年,乌克勒别依特村杳无人烟、杂草存生,年轻时的陈太和便背着简单的行李和一批从四面八方来的志同道合的青年来到乌克勒别依特村,他们满怀激情、雄心壮志,准备在这广阔的天地里大干一场,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还记得当初来这里我们连住的地方都没有,能够播种的土地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奢侈的,更别说是自给自足了。我们凭借一双双手搭建了可以住人的简陋的房屋,再一点点开凿能够种粮食的地,但对于不熟悉这里地质地貌的我们来说,这是一条多么艰辛的路,这条路上我们经历了数不清的挫折与失败、饥饿与寒冷,但我们带着信仰,坚持每天起早贪黑的下地干活,终究功夫不负有心人,慢慢的我们找到了适合生长在这里的农作物,村民们的生活也逐渐的好起来,想想那段时光大家真的是都不容易啊!”陈太和望向远处、若有所思地说着......从他的眼睛里,笔者看到了他们撸起袖子使劲干活的画面,感受到了那段艰苦的时光,那段忆苦思甜的美好,更多的是如今国家强大的骄傲和自豪。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1984年7月1日,陈太和在当时大锅饭、生产队的大环境下,坚持自己的信念,一次次的写入党申请书,终于成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从此“竭尽所能,为群众服务”成了陈太和这一生的信仰。

    那一天,在村民干活回家的必经之路上,总能看见陈太和的身影,他独自一人拿着铁锹填埋路上那一道道坑......原来,这条路上的坑是很久以前遗留的,却一直没有平整,这道坑越来越深,阻碍了越来越多的人出行。陈太和虽已年迈,可仍然凭借自己一人之力,不辞辛劳的开着拉满碎砂石的电动三轮车来到了满是坑洼的路上,填平了那道坑,践行着心中的信仰,夕阳下陈太和的身影是那样的伟岸,又是那样的感人。

    那一次,在“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活动上,他多次与工作队队长古丽夏西沟通协商,愿意自己出资购置生活用品慰问10户家庭困难人员。活动那天,陈太和和妻子亲手将大米清油递到困难人员的手中,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

    “陈太和老人家真真切切的起到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我们年轻党员的榜样啊!他的事迹虽然不伟大,但他件件为群众所想,事事为群众谋利,这个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去学习。”木垒县卫计委驻雀仁乡乌克勒别依特村工作队队长古丽夏西发自内心的说道。

    偶然间,笔者与陈太和闲聊时问道:为什么即使到了晚年,您也会不遗余力的做这些好人好事,那些不理解的人都觉得您是在作秀,面对种种异样的看法和说法,您怎么还能一如既往的坚持自己的原则?陈太和说“孩子,我们入党的那个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好的条件,我们那时候入党一方面是为了用党章党规来规范自己,另一方面是可以更好地为群众服务。”陈太和曾告诉过笔者一句话‘修桥铺路修的是德’,至今笔者都忘不了。

    一个人,一个故事,看似普通,却能点燃我们心中的激情和梦想;一句话,一段人生,看似平凡,却永久述说着对国家,对人民的热诚和敬畏。老党员陈太和看似普通但却不平凡,他用他在生活中的日日夜夜、点点滴滴践行着这份对党的信仰和热情。


责任编辑:杨龙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1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