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强
2016年10月,海关总署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等40个部门签署了《关于对海关高级认证企业实施联合激励的合作备忘录》,对海关高级认证企业实施了专用通道、减少查验、优先办理、简化手续、重点参考和优先改革试点等6类共49项联合激励措施;2017年3月,海关总署又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等33个部门签署了《关于对海关失信企业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对海关失信企业实施了纳入“黑名单”、限制信用评定、加强审核和检查、限制性管理和限制性参考等5类共39项联合惩戒措施。
自海关参与联合惩戒以来,已经对来自最高人民法院、财政部、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证监会、环保等多个部门的5万余家失信或黑名单企业实施了联合惩戒。其中下调企业信用等级56家;通关锁定约1.48万家,移交风险布控近3000家,移入海关异常企业名录约3.4万家。从今年5月开始,每月定期向生态环境部通报违法进口“洋垃圾”失信企业名单,已通报2批次27家企业,并请其实施联合惩戒措施。
今年5月1日,新修订的《海关企业信用管理办法》开始正式实施,新的《信用办法》加大了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力度。按照“诚信守法便利、失信违法惩戒”的原则,对诚信守法的进出口企业给予更多便利。比如对高级认证企业的优惠措施由4项扩展至8项。同时,对失信企业的惩戒措施由原来的3项增加至7项,如将失信企业查验率提高到80%以上,惩戒力度明显加大。海关对不同信用等级企业进行差别化管理,让进出口领域的守信者“一路绿灯”,失信者“寸步难行”。
据统计,2018年1月-6月,高级认证企业平均查验率为0.47%,比一般信用企业低约83.78%;而失信企业平均查验率达94.19%。失信企业货物通关时间远远高于全部货物平均通关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