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农业“闯”进二三产业
来源: | 作者:中国农业网

    八月,黑龙江大庆市从南到北的农田里,谷物在暖阳的照耀下开始渐变为成熟的颜色。再过一个多月,这些丰收的果实,便从田间地头迈进车间的流水线,最后再摆到超市的货架上。

  黑龙江大庆市发挥农村资源富集、城市实力较强的优势。地里的庄稼不仅仅是种,还在加工、销售上进行衔接,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

  抬头问路“种”对庄稼

  地,不光埋头种,还要抬头“问”路。千万亩的耕地,种些啥?今年,黑龙江大庆市作了深层次的调整,减去了一部分玉米面积,增加了水稻、大豆的种植量,又提升了杂粮品质、果蔬标准,再瞄准效益好的特色作物来种植。

  黑龙江大庆市的板兰根,在全国占三分之一的比例,有定价话语权。今年,全市中药材面积发展到13.9万亩,打造了全国最大的板蓝根种植基地。

  五谷杂粮深受城里人青睐,而且还能“种”来南来北往的客商。今年,全市杂粮面积保持在125万亩以上,都是不喷农药、不施化肥,用手捉虫,都市里的人吃上了瘾。

  水田,与旱田相比,是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一亩地能收入1800元到2500元。今年,全市新增水稻面积19.3万亩,总面积达到198.8万亩。

  地,不仅要一家一户去种,还要靠规模化。黑龙江大庆市以基地园区化提升规模化。目前,全市县乡三级建设现代农业示范核心区125个,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了优质充足的原料。

  拨响加工业的“算盘”

  粮食,需要脱粒、脱壳,于是种植业经济的算盘上,多了一枚“加工业”的算盘珠。

  黑龙江大庆市,西红柿在农民的地里产出一斤能卖1元多,而农民把成筐的西红柿送到食品有限公司,加工成蕃茄罐头,一斤能增值到4元钱。农产品附加值的提升,要归功于龙头企业的出现,也就是第二产业。

  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主体。有了这些大型企业来“吃配”,农民们不再为愁销路难而满嘴“起泡”。他们,只要把收获的新粮,拉到加工企业,手里便有了白花花的票子。今年,黑龙江大庆市新建续亿元以上重点产业项目22个,形成玉米、水稻、果蔬、杂粮等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产品“吆喝”出好价钱

  园区里入驻了加工企业,生产出的产品怎样能赚更多的钱?于是,黑龙江大庆市农业经济领域的算盘上,又加进了“销售”这一环节。

  好产品,要想让人家记住,必须得有“名”有“姓”。于是,黑龙江大庆市打造了庆字号农产品品牌。

  鲶鱼沟碱地大米、托古小米、乾绪康有机小米等一大批农产品品牌享誉国内,肇州大瓜子、古龙小米被评为全省农产品地理标志十大区域品牌。有了名字的产品,回头客越来越多的同时,也提升了农产品品牌溢价能力。如今,鲶鱼沟等品牌大米卖到了南方一些大中城市,销售均价超过5元钱。乾绪康有机小米,每市斤卖到了60元以上的好价格。

  品牌的出现,农产品的价格得到了增值。而今,鼠标一动,几十斤重的产品便会送到家门口。全市农村电商数量超过1800个,淘宝、京东等主流电商销售平台网店达200多家,推动了农业“触电”升级。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