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彭祖山,岷江岸上城。彭山——一个不老的地方。
作为全国首批命名的“长寿之乡”的彭山,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不仅位于北纬30度,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全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而且本地矿泉水中富含锶、铁、硒等微量元素和矿物质,为优质农产品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种植条件。
彭山位于成都平原“半小时交通圈”,区域内高铁、高速、航空、快速通道等立体交通网络错综发达,辐射全国。作为全国第二批深化农村改革试验区,彭山在农业农村工作中先行先试、大胆改革创新、率先突破,实现了“地钱人”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优越的投资环境和良好的政策条件,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工商资本,为彭山农业产业不断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彭山现代农业发展势头强劲。
彭山始终坚持规划引领产业发展,与两大科研院校合作,高标准设计了彭山区农业产业规划和54平方公里的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确定了“一园两翼”总体布局,奠定了彭山优质产业发展的基础。
因为有了这样的基础,彭山在不到5年时间完成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华丽转身。目前全区土地流转率高达70%,成为全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典范,形成了以岷江现代农业园区为核心,葡萄、柑橘、蜜柚、红心猕猴桃等6大优势产业基地为载体,500多家家庭农场共同参与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成为了成都平原的农产品“中央厨房”。
深化改革释“红利” 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8月,走进岷江现代示范农业园区,放眼望去,一望无际的优势特色农产品——葡萄、蜜柚尽收眼底。在这里,成千上万亩土地被集中流转,规模化、标准化的种植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这些年来,彭山农业产业的迅速发展与巨大变化,正是该区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不动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见证。
2013年,中央提出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后,彭山区赓即开展了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基础工作。彭山区2014年启动此项基础性工作,历时两年多,现已确权登记53130户,核实耕地地块34.89万块,面积24.48万亩,其中承包地20.65万亩。
“土地确权颁证有效解决了农村土地面积不准、空间位置不明等问题,确权后,地界清了,权益明了,农民可以放心流转,放活了农村土地经营权,增加了农民收入。”彭山区农牧局相关负责人称。
2009年,刚大学毕业的观音镇果园村村民张籍友准备在农业种植领域施展拳脚,为了流转20多亩土地,跑断了腿,磨破了嘴,找了9户农家,花费了一个多月。5年后,张籍友为扩大种植规模,准备再次流转70多亩种植用地,前后却花费不到一周时间。
“确权前,农户担心流转后找不到自己的地界,以后‘扯皮’,或者在土里埋下各种接线,不利于规模化经营。”张籍友说,以前流转都是和农户签3年合同,现在一签都是20年、30年。
2015年6月,张籍友通过抵押贷款100万元,又流转土地100多亩,种上了柠檬、柚子和草莓。
彭山区在土地流转工作中,建立了土地流转信息实时备案制度、土地流转交易平台等,解决了土地流转中的“拦路虎”,唤醒了农村“沉睡资本”。
截至2018年6月底,向有需求的规模经营主体颁发彭山区农村土地经营权证871本。已有391个规模经营业主通过农村土地经营权证评估抵押融资2.16亿元。
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未来农村由谁来耕地?种谁的地?钱从何来?这是困扰各级政府和农业工作者的一块“心病”。
彭山区在实践中探索出了“设计一套制度,完善两个体系,构建三个平台”,很好地解决了“谁来种地,种谁的地,钱从何来”的问题。一套制度:即规范土地有序流转,经营权证申办、变更、抵押等管理办法;两套体系:即经营权价值评估评审体系,经营风险防范和处置体系;三个平台:即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农村产权(含土地经营权)交易平台,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平台。
土地流转,转出的是活力,集聚的是生产要素,流动的是效益。如今,彭山吸引了全国各地众多农业经营主体前来“当农民”。
近年来,彭山区深化农村改革,放活土地经营权,推动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和探索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全面释放了农村发展活力。据统计,到2018年6月底全区农地流转面积达14.20万亩,流转率达70%,发展培育各类规模经营主体2800多个。
新技术新品种
助推农产品提质增效
彭山区在农产品提质增效上狠下功夫,通过不断推广新技术,优化新品种,不断提升农产品品质,形成了全国最规范的设施葡萄基地、西南地区优质晚熟杂柑基地和红心猕猴桃基地。
合理的品种结构为提质增效奠定了基础。彭山区夏无酷暑、冬少严寒,为晚熟柑橘安全越冬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春见、不知火等品种成熟期比广西晚,上市期集中在1-3月,很好地填补了柑橘销售空档,满足了春节期间消费者对新鲜柑橘的需求。
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提质增效提供了保障。每个园区建立了产品试验示范基地,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制定完善了《葡萄生产技术》《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和《绿色食品葡萄生产技术规程》;推广棚栽避雨、滴灌、反光膜覆盖、绿色防控、控产提质、配方施肥等标准化设施农业栽培和管理技术。这些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很好地解决了盆地气候条件下雨水多、湿度大带来的病虫危害,在克服了成都平原光照不足葡萄品质不高这个弊端的同时,也有效降低了农药的使用。2017年底该区农药减量6.02%,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4.69%,绿色防控覆盖率达35.45%。
此外,该区还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替代化肥、生草栽培等技术,有效改良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肥力,改善了果园小气候,增加了水果糖分和风味。因有机肥的大量使用,2017年底该区化肥减量2.06%。同时,水果生产严格执行控产提质技术,该区葡萄控制亩产1250~1500公斤,成年柑桔园控制产量在每亩2000~2500公斤,猕猴桃成年园控制亩产1000~1500公斤。有效的控产,确保了水果外观和成熟度的一致性,也具有较好的商品性。
彭山农产品的提质增效不仅仅得益于新技术的示范推广,还与品种结构调整、新品种的引进密切相关。
就彭山葡萄而言,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单一品种发展至今,由于技术集成的突破,极大地丰富了特色葡萄产业的品种组成,以葡萄品种种群分,欧亚种群品种和欧美种群品种各占50%。欧亚种群品种以“红地球”占绝对优势,“紫甜”“火焰无核”等优质无核早中熟品种正逐渐在产业上得到应用。欧美种群品种以“巨峰”占绝对优势,占欧美种群品种的75%,其次为夏黑,占欧美种群品种的15%,该品种群中优质”早夏无核”极早熟、无核品种正在推广应用中。以葡萄品种熟期分,该区特色葡萄产业以中熟品种为主,约占总产量的75%,早熟品种占20%,晚熟品种占5%。以葡萄品种贮运性分,“红地球”“克瑞森”“魏可”等欧亚种群品种耐贮运,约占总产量的55%,“夏黑”“巨峰”等欧美种群品种较耐贮运。如今,彭山区已引进美人指、夏黑、红地球、巨玫瑰等31个优质品种,其中阳光玫瑰、夏黑、美人指葡萄深受消费者喜爱,且种植效益高,发展较快,逐渐成为彭山葡萄的主打产品。
彭山区有着几千年的柑橘种植历史。如今,随着柑橘种植品种和技术的不断更新,彭山柑橘造就了辉煌,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彭祖寿柑以其独特的扁圆形、鲜红色和纯甜味风靡四川,畅销北京、上海、哈尔滨等国内大中城市,远销俄罗斯、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外市场。近年来,彭山人顺应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大力发展适宜彭山区种植的晚熟杂柑品种,全区柑橘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其中以爱媛38、金秋沙糖桔、春见、不知火、清见、大雅、沃柑等杂柑为主,年产量16万吨。
此外,彭山区还加强科技培训,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大培训、大示范、大推广”活动。依托新型农民培训、阳光工程培训等项目,采用现场培训、网络培训等方式,邀请川农大、沈阳农大、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专家和县、乡专业技术人员,农村土专家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专门成立葡萄栽种科技特派员队伍,对葡萄种植及时开展技术支持服务。系列举措,确保了彭山农产品安全,更有效提升了彭山农产品品质。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彭山区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全区近20年不断从中国柑橘研究所、郑州果树所、沈阳农大等科研单位引进品质好、外观漂亮、耐贮运、货架期长、市场销售好、不同成熟期的新品种进行示范推广,选择了不知火、美人指、夏黑、阳光玫瑰、红阳猕猴桃等适应市场需求且本地表现良好的品种进行规模种植,建立了优质晚熟柑橘(春见、不知火、青见、沃柑、金秋沙糖桔等)基地10万亩,年产量16万吨;精品葡萄基地3万亩,年产量3.8万吨;优质猕猴桃基地1万亩,年产量1.2万吨。葡萄早中晚熟品种上市期从6月持续到9月,柑橘上市期从10月持续到次年5月,猕猴桃上市期从8月持续到11月,全年每月都有优质鲜果供应。
与此同时,彭山区在畜牧业方面,进一步推广优质高效生态畜禽养殖技术,加快优质畜禽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加快畜牧养殖机械化进程。创建部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个,新改扩建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4个。新成立养蜂合作社1个,带动蜂农创建养蜂标准示范场和家庭农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
加强监管打造品牌
彭山农产品走向全国
品牌是产品和企业核心价值的体现,品牌代表着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信誉的保证,对企业和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近年来,彭山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加快品牌创建。结合发展“味在眉山”千亿产业,全力打造彭山农产品精品名牌,努力做好企业培育,出台《眉山市彭山区企业做大做强扶持政策》《眉山市彭山区电子商务发展扶持政策》等文件,做大做强思念食品、中纺粮油、八百寿、鲁洲生物、天府味道、昌宏农业等龙头企业。去年4月,占地100亩总投资2.4亿元的思念食品西部基地开工建设,项目竣工后将形成品种齐全的速冻生产基地。投入 1.25 亿元的川娃子食品厂在青龙工业园区落户,新建120亩厂区,预计今年年底投产。
实施名人、名企、名品“三名”发展战略。做好“东坡味道”品牌推介名录动态管理,向眉山市推荐企业10个,其中6个省、市、区级龙头企业进入“东坡味道”品牌推介重点名录。
从人无我有,到人有我优。如今,彭山区有了越来越多的拳头农产品,优质葡萄、蜜柚、柑橘、猕猴桃、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逐步形成规模,且拥有品牌“标签”:葡萄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柑橘畅销国内、远销国外,猕猴桃红遍大江南北,泽泻、川芎成为全国中药材主要供应地。
彭山区特色葡萄产业规模较大、品质好、效益好,在四川乃至全国影响大,特别是2014年在彭山区召开”中国南方优质葡萄栽培技术研讨会”后,有了很好的口碑效应,成为南方葡萄避雨栽培标杆性产区,出现了“果怡”“绿逸”“紫红园”等葡萄品牌,其中尤以“果怡”影响较大。
自上个世纪起,彭山葡萄便以皮薄肉脆、酸甜适口,果粉完整、果穗中等紧密,颗粒均匀等特点闻名全国,果品畅销省内外,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彭山葡萄获得了很多荣誉和奖励。2011年,彭山区观音镇葡萄园区被财政部、原农业部授予 “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综合实验站示范点”称号;彭山葡萄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13年,四川彭山区主产区观音镇省级葡萄农业标准化示范建设项目顺利通过验收。2014年,彭山葡萄园获得原农业部 “2013中国美丽田园”匾牌。2015年“彭山葡萄”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2016年获评原农业部名优特新农产品。近年来,在全国优质葡萄产品评选会上,彭山区选送的长青玫瑰葡萄等产品获金奖11个,银奖1个,优秀奖4个。彭山被授予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称号。
四川省农科院园艺所副所长刘晓和湖南农业大学教授杨国顺对彭山葡萄种植技术进行了高度评价。“你们的种植模式与所引进的和自己摸索出来的葡萄种植新技术,将会促进四川乃至全国未来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葡萄的种植技术和葡萄果品品质,在全国已处于领先地位。”
全方位的品牌打造为彭山农产品提质增效增添了助力。彭山区现有水果类初加工企业4个、初加工生产线5条,年商品化处理数量2万吨;大型冷藏库5个,组装式冷藏库55个,小型冷藏库20个,可同时储藏5000吨。占地100多亩的公义镇农产品集配中心,预计年底建成投入使用,商品处理和冷藏能力大幅提高。
截至目前,彭山区已推广使用36个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覆盖全区,已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3个、绿色食品(葡萄、柑橘)认证2个。近3年新增“三品一标”10个。成功打造农产品公共区域品牌“彭山田野·礼”“彭祖”两个商标。农业企业、专合社、家庭农场注册“紫红园”、“果怡”葡萄、“奇艳”“雷雷”“彭丰”柑橘和“谢家”“欣钰”中药材等商标10余个。
彭山区以“种中国最好的水果”为目标,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农产品提质增效提供了保障,大力抓农产品质量监管,从源头把好“东坡味道”千亿产业系列产品质量关。建立了区、乡镇、生产主体三级农产品质量监管、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2017年检测农产品样品3303个,质量安全合格率达到98%以上。建立了“眉山市彭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网”,并与省对接,截至目前,已入驻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主体103个。同时,抓好原料基地建设。全力实施土地整理项目,为“东坡味道”系列产品原料地建设提供支持。定期不定期对泡菜企业开展走访,加强生产经营主体常态化督查。加强重金属污染治理,开展秸秆综合利用、人畜粪便还土还田,大力推行循环农业,充分发挥种植业与养殖业互补优势,实现种养大循环;推广普及标准化生产技术、杜绝违禁农药入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健全监管体系等措施,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每年定期开展农资春季、夏季、秋季专项检查,严厉查处打击违法经营行为,有效提高了对规模业主的监管,确保了“舌尖上的安全”。
据悉,为了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彭山成立区属国有企业正兴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引导全区500多户规模种植家庭农场组建联盟发展服务公司,建立溯源体系,确保产品的可追溯性,倒逼种植业主实行标准化种植和规范管理,极大地提升了农产品品质。同时,还建设相应的冷链系统和农产品集配中心,依靠西南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和集散中心——天府新区青龙公铁物流园,把彭山的优质农产品推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