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力推“虾稻种养”成熟模式 力争2020年综合产值达1500亿
来源: | 作者:长江商报

    为加快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日前,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北省推广“虾稻共作稻渔种养”模式三年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省虾稻共作、稻渔种养模式发展到700万亩,形成一套成熟的田间工程建设、生产经营管理和产业发展支撑体系,实现亩产千斤稻,亩增收两千元;综合种养生态效益进一步发挥,与单一种稻相比,主产区农药、化肥施用量亩均减少50%以上;小龙虾和稻米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产业链条进一步拓展,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市场影响力大幅提升。

组建湖北省虾稻产业协会

《方案》认为,当前,湖北虾、稻产业短板在于“小龙虾、稻米品牌市场竞争力不强,缺乏叫得响的区域公用品牌,缺乏集中有效的品牌宣传”,为此,《方案》提出构建省级虾稻共作、稻渔种养品牌载体,打造具有湖北特色、有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到2020年,“潜江龙虾”成为全国一流的水产区域公用品牌,湖北稻米品牌在中高端消费市场的影响力和占有率得到提升。

其中,组建湖北省虾稻产业协会,具体负责全省小龙虾、稻米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工作,打造“潜江龙虾”等区域公用品牌,培育1-2个以虾稻共作、稻渔种养模式生产的优质稻米为依托的稻米区域公用品牌,推动与湖北粮油品牌“荆楚大地”的深度合作。制定品牌的产品标准,依法出台品牌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共建共享机制。同时,鼓励各地创建地方特色品牌。

此外,制定湖北省虾稻共作、稻渔种养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0年),科学划定适宜区和非适宜区。包括以长江流域、汉江流域、江汉平原以及沿河、沿湖、沿库等水资源丰富和土壤类型适宜的地区为适宜区,优先开发低湖田、冷浸田、冬闲田。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或改扩建一批虾稻共作、稻渔种养模式的百亩示范点、千亩示范片、万亩示范区和国家级示范县。

建设“虾—稻”大数据中心

在良种培育方面,依托省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研发品质优、抗倒伏、抗病虫的虾稻共作、稻渔种养模式优质专用稻品种,选育生长快、个体大、抗病强的小龙虾良种;在统一技术标准方面,发布一套虾稻共作、稻渔种养模式简明技术图册,便于学用。开展农业科技下乡、专业技术培训与专家巡回指导,加快标准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技术到人到户到田。

在产业融合方面,加快小龙虾、稻米等加工园区建设,研发水稻、小龙虾、甲壳素等加工新产品、新工艺,创建5个以上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推动小龙虾餐饮连锁发展,打造3-5个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小龙虾餐饮连锁品牌。推动“小龙虾+旅游业”发展,建设和培养小龙虾名镇、名村、名店、名厨。加强区域小龙虾、稻米交易中心等流通设施建设,支持潜江、荆州建设省小龙虾交易中心,创造条件发布“小龙虾交易指数”;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分销模式,建设“虾—稻”大数据中心,构建电商和实体店配套、线上线下联动的现代营销网络。

力争到2020年,全省虾稻共作、稻渔种养综合产值达到1500亿元,比2017年增加50%;小龙虾、稻米等加工产品科技含量显著提高,现代物流设施不断完善,销售网络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电子商务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比2017年翻一番;建成龙虾特色小镇和稻渔文化休闲示范区。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