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地前移合力攻坚

  阵地前移合力攻坚

  ——甘肃临夏州创新组织保障机制决战脱贫攻坚纪实

  本网记者焦宏吴晓燕鲁明

  “县乡派来的驻村干部,帮助我们理清发展思路,衔接扶贫项目,化解矛盾纠纷,让我们村党支部的战斗力大大增强,村里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和全国贫困村一起实现脱贫,我们信心很足。”日前,在深度贫困村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坪庄乡罗家村党支部书记马占英对记者感慨道。

  地处甘肃中部的临夏州,是全国两个回族自治州之一,也是国家确定的深度贫困地区“三区三州”之一。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临夏州视察时,作出了“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的重要指示,对这里的脱贫工作寄予了殷切期望。

  脱贫攻坚,关键看党,根本在人。“脱贫攻坚是临夏州面临的最大政治任务,总书记的亲切关怀,给我们临夏州各族群众带来了极大的希望、信心和动力。全州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正在全部行动起来,人人有责、人人负责、人人尽责,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勇于担当的精神,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临夏州委书记杨元忠说,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我们把最强的领导力量和最优的帮扶资源向特困县乡村倾斜,尽锐出战,在全州全面推行乡镇干部进村入社和村民知情大会工作办法,通过创新强化组织保障机制,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让乡镇干部下沉一级、驻村包社,加强扶贫一线,特别是深度贫困村的干部力量,极大地催生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下沉一级,乡镇干部驻村包社挑重担

  乡镇干部天天和群众在一起,最熟悉农村情况,最了解群众想法,有一定的群众工作经验和方法,是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主力军。今年2月,为了让乡镇干部下沉一级,将工作阵地从乡镇前移到村,临夏州在2017年试点乡镇干部进村入社的基础上,全州全面推行乡镇干部驻村包社工作办法,5000多名县乡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驻村工作队员全部下沉到村,工作日全部到村值班办公,既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又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村一级工作力量不足,一直是制约党的扶贫政策和产业项目落地见效最大现实问题。”临夏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马忠贤介绍说,2017年初,临夏县先行先试,实行乡镇干部下沉到村进村入社,让乡镇党员干部工作阵地前移到村、工作职能下沉到社、服务群众直接到户,从根子上摸清致贫原因,积极为群众找到摆脱贫困的办法。

  “进村之前,我对群众的疾苦、需求了解不多。到村里工作后,成天和群众在一起,时间久了,对他们的诉求也了解了,沟通也变得顺畅了,执行政策和推动项目也更顺当了。”去年2月被派到临夏县北塬镇钱家村驻村的乡镇干部徐锋华说,驻村包社拉近了与群众的关系,现在很多工作也比以往更好做了。今年,村里实施棚户区改造及改厕项目,一开始好多村民不乐意,我们和村干部分头行动,挨家挨户跟群众聊天做工作,最终项目顺利实施。如今,村里正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农家院、建设“5D玻璃栈道”,发展乡村旅游……

  在钱家村,徐锋华等6名北塬镇干部将自己的党组织关系也转到了村党支部。“我们和村里的党员一起参加组织生活,共同学习、研究上级下达的文件和惠农政策,帮助他们精准理解文件精神,做好政策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驻村的镇文化干事郝永霞说,驻村一年多来,除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外,她和驻村包社的同事们还主动承担了跟踪政策及扶贫项目落实情况、矛盾纠纷调处、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一站式服务等工作任务,积极帮助贫困户找到脱贫的路子。

  记者了解到,跟北塬镇一样,临夏州在全州推行乡镇干部驻村包社工作办法后,全州所有乡镇80%以上的干部都下沉到村,乡镇党委与这些进村入社干部都逐一签订责任书,要求进村入社干部岗位在村、责任在村、工作在村。

  乡镇干部进村入社既为广大乡镇干部搭建了干事创业的平台,帮助他们在基层一线锤炼党性、锻炼作风、丰富阅历、增长才干,又创新了管理模式,解决了深度贫困一线战斗力薄弱的问题,为实现脱贫提供了更加坚强的组织保障。

  干群增信,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随着脱贫攻坚的不断深入,一些贫困群众出现了“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等靠要”思想,为了激发群众的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临夏州在农村全面推行村民知情大会工作办法,就惠民政策落实、贫困项目实施等村级事务,广泛听取意见,“干什么、怎么干”让大家说了算,保证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海拔2300米左右的掌子沟乡达沙村,原本是临夏县最落后、最贫穷、自然条件最恶劣的村之一。全村245户、1080多人,分散居住在山沟里的7个村民小组,人均耕地仅1.44亩。

  “当初,达沙村面临的困难多,村民靠种植业收入很低,村里矛盾问题多,全村人拧不成一股绳,发展形不成合力。”达沙村党支部书记马祎说,为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临夏县发改委立项帮助达沙村居住偏远的村民实施易地搬迁,每户搬迁户补助1.4万元,但是由于村民之间矛盾突出,工作根本做不通,这件事拖了很长时间也没完成。针对村民意见不一的现实,他召集村“两委”班子开会研究,决定由村里的党员干部挨家挨户上门沟通,然后召开全体村民知情大会,大家一起学政策、听情况、谈问题、议办法。经过不懈努力,部分村民搬迁的事情顺利解决。

  “问题在一线掌握,矛盾在一线化解;持之以恒抓矛盾调处,促进村庄和谐发展。”达沙村党支部将这种处理村级重大事务的成功做法,总结完善为“村民知情大会”。后来,达沙村要进行危旧房改造项目,由于补助标准不一等问题,群众意见大。项目规划的106户群众中,村民马所飞有等23户群众需要搬迁重建,他们都嫌补助金额太少。

  “在财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县里专门划拨209万元帮助大家改建危旧房屋,非常不容易,不足的部分要靠群众自己来解决。”马祎说,村党支部在一个月内召开了33次村民知情大会,与全村群众贴心交流,最终商议确定了5个不同等次的补助标准,大家都非常满意。

  “过去村里也进行村务公开,在公告栏里张贴通报村级事务,可是村民识字的人少,有的人不愿意看,各种议论也多。”马祎说,通过村民知情大会,尤其乡镇干部到村里后,在大会上能讲透政策,群众心里对村里的大事清清楚楚了,猜疑、矛盾自然就少了,对他们更信任了。

  这几年,达沙村党支部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带领全村群众在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劳务输转增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营造了和谐发展的浓厚氛围。掌子沟乡党委书记谭学海说,乡镇干部驻村包社和村民知情大会工作办法启动实施后,乡里4名干部在达沙村经常性地入户开展工作,把服务工作做到了家门口,进一步拉近了干群关系。

  凝心聚力,推动深贫地区加快脱贫步伐

  临夏州通过实施乡镇干部进村入社和村民知情大会工作办法,统筹省州县帮扶力量,在基层一线常态化开展强化思想引领、建强基层堡垒,培育富民产业、助推脱贫攻坚,解决群众诉求、回应群众关切、化解矛盾纠纷等工作,有助于基层党组织筑牢战斗堡垒,增强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更加充分地发挥其在领导、服务、推动脱贫攻坚及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号召力、凝聚力。同时,这一工作办法的实施,使广大群众从村级事务管理的“局外人、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管理者”,充分发挥了社长、乡贤在村级事务管理中的作用,确保了村级事务管理的“阳光”运行,激励引导群众增强脱贫信心,推动深贫地区加快脱贫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

  “过去来办公室找我的群众很多,大多是想找政府诉说一下个人的情况、需求。自从乡镇干部进村入社以来,我每天一上班,守在办公室门口反映问题的群众明显少了。现在我们要求进村入社的干部工作日在村里值班,很多问题不出村就解决了,干群关系也比以往更加密切了。”临夏县北塬镇党委书记程鹏说,乡镇干部进村入社,深入群众宣讲政策,帮助群众答疑解惑,倾听群众的心声,回应他们的关切,并竭尽全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贫困户找脱贫的路子,受到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在东乡县坪庄乡罗家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马艾一卜对家里及全村未来的信心更足了。“村里有了驻村包社工作组,帮助我们脱贫的力量更大了,村里的发展步子走得更快了。”马艾一卜说,在县、乡两级的帮助下,村里的尕东家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世行项目,规划实施总投资400.5万元的提升扩建项目,如今包括他在内的全村155户贫困户全部入股了合作社,每户每年平均能拿到1900元的分红。合作社还成立了党员服务队,对分散养殖户在疫病防疫、养殖技术、市场销售等方面给予帮助支持。

  在帮扶单位的协调支持和驻村包社干部的“穿针引线”下,临夏州通过引进企业援助创办、扶持创业能人代办、牵线搭桥网上联办等多种方式,在东乡县拱北湾村、布楞沟村、积石山县阳山村等建立“扶贫车间”83个,带动3675名贫困家庭劳动力掌握布鞋、特色食品加工等技能,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