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钱给物不如给技术”——河南新蔡“大棚课堂”教出脱贫“菜把式”
新华社记者林嵬、宋晓东
“给钱给物,不如给技术,现在学会了大棚种菜,包上一亩地,一年就能赚个两三万,不用政府帮,我也能靠技术致富了。”新蔡县贫困户王海珍乐观地说。在脱贫决战中,曾经的“国贫县”河南新蔡县探索出了一条脱贫产业孵化脱贫能力的扶贫新模式,“大棚课堂”教出了脱贫的“菜把式”,过去的扶贫对象如今变成了致富奔小康、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在新蔡县砖店镇大宋庄村,一个占地300亩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里一座座高标准蔬菜大棚并肩相连,虽然已是深秋,但大棚里的黄瓜、包菜、豆角、甜瓜仍然长势喜人。60岁的贫困户王汉中说起自家大棚里的豆角,声音都高了几个调:“你瞅瞅我家这豆角,半个胳膊长,种了一辈子地也没想到能种出这么好的豆角。”
新蔡县砖店镇党委书记管健介绍,2016年当地流转了300亩土地,引入一家现代化农业企业,成立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了149座蔬菜大棚。当地村民开始不仅“吃租金”“赚工钱”,还开始“学本领”。建设蔬菜大棚土地流转租金每亩1200元,还有80多名村民在企业务工,每个月工资收入2200元。此外,企业还为当地22户贫困户每户免费提供一个面积大约160平方米的小型蔬菜大棚,带动贫困户脱贫。
砖店镇大宋庄村党支部书记栗运喜说,在种植产业的带动下,全村建档立卡的55户贫困户已有43户脱贫,逐渐走上了奔小康的道路。
一个个蔬菜大棚不仅是新蔡县脱贫的有力抓手,更成为群众致富的“孵化站”。管健说,蔬菜大棚的地租、务工、种植收益只不过是“看得见的好处”,更重要的是一个个大棚成了农民手把手学习种植技术的课堂,“借鸡生蛋”,农民有了脱贫致富本领,更有致富的信心。
“要在以前,白给我个大棚我都不敢要,菜咋种、卖给谁?啥都不懂怎么干?”王海珍道出了老百姓的心里话。为了让贫困户学习到脱贫的真本事,新蔡县把大棚作为农业课堂,针对贫困户实行统一提供大棚、统一提供优质种苗和施肥、统一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统一种植规程,如果贫困户有销售难题还统一回收销售。大棚里每天都有技术人员巡回指导,贫困户可以随时现场咨询,每半个月技术人员还会集中培训,讲授蔬菜种植和管理知识,把贫困户培养成了会科学种菜的现代“菜把式”。
目前,新蔡县的蔬菜大棚已经成为“正规课堂”,每“学期”为期一年,培养对象也从贫困户拓展到了所有有学习意愿的村民。王汉中还没“毕业”就向村里递交了小额贷款申请,准备自己建一个大棚,“我想建个1亩地的大棚,一年怎么也能赚个两万来块钱,到时候我家指定是小康生活。”
今年8月,新蔡县正式摘下了贫困帽,率先实现了脱贫,但蔬菜大棚这个因扶贫而生的产业反而更加火爆,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支撑。根据规划,到2019年,新蔡县将在砖店镇建成1000亩的蔬菜大棚基地,未来全县蔬菜产业将达到万亩规模,建成专业化的蔬菜大县。
新蔡县委书记王兆军说,扶贫大棚孵化出的现代“菜把式”,也是未来持续增收致富的带头人,要把产业扶贫作为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实现长远发展的根本之策,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上一篇:机械化助力我国大豆产业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