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的关键是给以信心授以能力
——来自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启示
闵庆文
今天是第26个“国际消除贫困日”,也是我国第5个“扶贫日”。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贫困也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我国政府对贫困问题高度重视,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持续开展了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工作,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成为全球贫困人口数量减少的最大贡献者,也为国际社会消除贫困贡献了中国智慧与方案。
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是,很多贫困地区虽然是经济上的贫困区,却是重要生态功能区、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其中一些因为生物多样、生态优良、文化多元、景观优美等成为世界或国家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我国91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涉及104个县,其中有40多个属于国家级贫困县,15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涉及30个县,有15个属于国家级贫困县。10多年来通过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遗产地农民的自信与能力不断提升,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的“三赢”,有媒体曾评价“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是另一种扶贫”。
分析一些地方扶贫与脱贫经验,可以发现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树立了贫困地区人们的信心,提升了摆脱贫困的能力。从扶贫角度看,其经验可归结为“扶志”与“扶智”。
扶志,是要让贫困地区的人们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信心
农业文化遗产是传统农耕文化的精华,农业文化遗产地是富含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技术、生物和文化宝库。这些地方往往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开发不足,所保留下来的良好生态环境、多样民俗文化、独特农副产品、优美乡村景观,正是当下城市文明稀缺的资源,也是贫困地区“后发优势”的独特资源。
以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为例,这一系统有着1300多年历史,因其“森林-村寨-梯田-水系-文化”五位一体的生态文化景观而先后获得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世界文化景观、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等多种荣誉。梯田集中分布的元阳、红河、金平、绿春均为国家级贫困县。在县政协、州世界遗产管理局等的支持下,红河县的郭武六这位生在梯田、长在梯田的哈尼小伙,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地方品种,成立梯田养鸭协会和养鸭专业合作社,利用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品牌,让家乡的红心鸭蛋走出大山,探索出了利用资源优势实现脱贫致富的新路子。信心是郭武六们走出贫困的关键。
扶智,是要让贫困地区的人们具备“将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能力
来自农业文化遗产地的经验表明,只有将“绿水青山”转变为现实生产力才能使绿水长流、青山永驻,这不仅需要认识上的转变,还需要能力上的提升。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政府机构、科研单位、社会组织和有关企业,通过宣传教育、技术培训、示范交流等多种途径,提高贫困地区人们认识自身优势,并从中寻找机会、借助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谋求发展的能力至关重要。
伍丽贞是浙江省青田县方山乡龙现村的一位普通妇女,也是我国首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授牌和保护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受益者。虽然今天的青田县已不属于贫困地区,但“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自然条件曾经迫使许多农民到外地甚至外国寻求生路。2005年6月,青田因为1200多年的稻田养鱼历史、浓郁的稻鱼文化和青田田鱼这一地理标志物种而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当时还是贫困户的伍丽贞一家在县农业局和有关科研单位的支持与帮助下,充分利用特有的生态与文化资源和世界农业遗产的“金字招牌”,种稻,养鱼,卖田鱼干,开“农家乐”,短短几年间,家庭年收入即达到60多万元,盖起了小洋楼,买了小汽车,成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示范户”。如今在伍丽贞们的示范带领下,青田山村山更绿,水更清,销声匿迹多年的白鹭也回来了。
在农业文化遗产地,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比如贵州省从江县高增乡高增村妇女杨昌慧,在通往“中国侗族大歌之乡”小黄村的必经之路上,建起了农业文化遗产主题餐厅,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服务。比如内蒙古敖汉旗新惠镇扎赛营子村利用生态优势发展有机农业,实现村庄经济高速发展……核心就在于开阔了农民的眼界,提升了发展的能力,看到了遗产地各种资源的价值和比较优势,并且通过一定的途径将这些资源充分利用了起来。
以扶志与扶智为重点,提高贫困地区“造血”能力应当成为扶贫的重点
贫困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扶贫路径的选择也当是多元化的,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应当以扶志、扶智为重点,提高贫困地区“造血”能力。
笔者曾提出“五位一体”多方参与模式(政府推动、科技驱动、企业带动、社区主动、社会联动),并已经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中得到验证,对于增强贫困地区百姓脱贫致富的信心和能力也有借鉴作用。
一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即除了疾病致贫、灾害致贫等特殊情况和基础设施、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等保障性建设外,应当将更多资源用于贫困地区人员的技能培训、公共服务等发展能力建设上。
二是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即鼓励科研人员深入基层,针对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开发潜力和发展短板开展实用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和科学知识的普及。
三是发挥企业带动作用,即利用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与资本优势,主动对接贫困地区,特别是特色产品、休闲旅游、康养保健、文化创意等优势产业的发展。
四是发挥社会联动作用,即鼓励社会组织和城乡居民参与贫困地区的发展,通过诚信体系和追溯体系的建立,让贫困地区的优质生态环境与乡村景观、有文化内涵的生态农产品得到社会的更好认可。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贫困地区人员“志”与“智”的提升,变被动参与为主动作为,形成脱贫致富、良性发展的局面。
(作者系农业农村部全球/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下一篇:非洲偏远农村看电视不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