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不出船 大事不出港
来源: | 作者:法制网

  

  

  图为经过海上矛盾纠纷化解中心的调处,一起纠纷的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 

  

  □ 法制网记者 王莹 刘子阳 文/图

  8月29日一大早,《法制日报》记者来到福建省海警二支队锚地,跟随海警35105舰艇冒着瓢泼大雨和风浪出海巡逻。

  “你看,大小船只在渔场作业区和海上养殖区往来穿梭不停。”海警二支队副支队长金小龙说,连日来的天气条件虽然恶劣,但自从8月1日休渔结束后,附近海域的航道就一直非常繁忙。

  泉州地处福建东南沿海,海岸线蜿蜒曲折长达541公里,大小岛屿208个,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渔船之间因争抢捕捞桁地、船舶碰撞产生摩擦,不同地区渔民间的海上矛盾纠纷等问题也明显增多,为海上社会治理工作带来严峻考验。

  “近年来,我们吸取‘枫桥经验’精髓,把‘枫桥经验’从陆上‘嫁接’到海上,创新构建‘民间调解组织—海上矛盾纠纷化解中心—港岸矛盾纠纷化解中心’的全链条海上纠纷化解体系,探索打造出‘小事不出船,大事不出港’的新时代‘海上枫桥’模式。”泉州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徐义平说。

  老船长当“和事佬”

  今年3月,两艘石狮市祥芝籍渔船在台湾浅滩附近海域相撞,其中一艘沉没。经渔政部门判定,沉船方负次要责任,由事故主要责任方负责赔偿。双方在赔偿金额问题互不相让。

  在这个节骨眼上,祥芝渔业协会会长蔡清筑和老船长们出动了。

  “这起纠纷久拖不决,关键在于双方当事人相互不信任,没办法真正坐下来好好谈。而这正是我们的优势所在。”蔡清筑说,这帮老船长们一介入,双方坐下来,功夫茶一泡,行话一说,双方抵触情绪减轻了,矛盾化解也就事半功倍了。

  石狮市祥芝镇位于泉州湾口,拥有全国五大渔港之一的祥芝国家中心渔港,现有各类渔船800多艘,渔业从业人员3万余人。面对海上意外死亡、渔船碰撞、渔工劳动纠纷等复杂多样的海上矛盾纠纷形式。2016年,祥芝镇成立了渔业协会调解委员会,从祥渔、祥农、祥运和古浮四个渔村物色了22名本地老船长和老船员组成了一支调解队伍。

  祥芝镇司法所所长蔡凯龙说,除了利用协会会长和老船长的身份优势充当“和事佬”,在实际调解过程中,调委会还会选派和邀请占船上主体的外来打工的渔工代表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并聘请律师顾问参与,面对面为当事人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不但壮大了调解队伍,还提高了调解质量。

  “船东会很放心地授权我们调解,而他们只要未触犯法律底线,渔船不用停在港区可以继续作业,直至调解结束,这就有效减少了因矛盾纠纷带来的经济损失。”蔡清筑说,公道调处使调委会积累了备受信赖的口碑。

  2016年以来,祥芝渔业协会调解委员会共成功调解涉渔各类矛盾纠纷236起,达成调解金额2070万元。

  “通过民间行业调委会参与海域矛盾纠纷化解,是推行海上‘枫桥经验’的有力举措。”祥芝镇党委副书记陈文晖说,此举充分调动了祥芝渔业生产各方直接或间接参与到纠纷调解中,正是对“枫桥经验”中“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化解矛盾”内涵的传承与发展。

  海上纠纷不上岸

  “泉州海域分布着多个主要作业渔场和海上养殖区,渔船及渔船民数量大、人数多,极易发生矛盾纠纷。”在颠簸的海警35105艇上,金小龙向记者道出了海上纠纷化解面临的难题,“由于海洋捕捞渔船远离陆地,当渔民在海上发生矛盾无法得到及时有效调处时,小矛盾就会演变成大纠纷,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

  于是,借鉴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福建海警二支队在两艘24小时海上巡航的海警35105、海警35004舰艇上,创造性地建立了海上矛盾纠纷化解中心,建立由舰艇官兵与人民调解员共同组成的调解委员会,可第一时间接警出海调处矛盾,实现海上纠纷快速调处不上岸,避免渔船回港处理耗时又费事。

  在惠安县崇武镇大岞中心渔港附近海域,一艘福建漳州籍渔船与泉州籍渔船因渔网纠缠发生纠纷,并引发两船相互冲撞和渔民互殴事件,致4人受伤,1艘渔船受损。漳州籍渔船还被泉州籍渔民强行扣留,随后两地30多艘海上作业渔船串联200多人聚集,随时可能发生大规模冲突。

  接报后,海警35105舰艇第一时间出警,控制了现场局面。在征得涉事船只双方当事人的调解意愿后,舰长戴少劲邀请当事人代表到舰艇上的海上矛盾纠纷化解中心,由人民调解员介入调解。最终,矛盾双方握手言和,一起大规模海上群体性事件隐患被消除在萌芽状态。

  “你们现在坐着的这个船上最大舱室,既是会议室,也是活动室,也是我们的调解工作室,当时他们就是在这里达成了调解协议”。金小龙笑着说。

  “我们还依靠‘警渔’合署办事处成立了港岸矛盾纠纷化解中心,将渔业协会、渔业信息基站、船管站等社会力量都纳入进来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徐义平介绍说,港口管理局还在各台湾轮船停泊点、泉金客运码头牵头成立涉台矛盾纠纷化解中心,构建了“民间调解组织——海上矛盾纠纷化解中心——港岸矛盾纠纷化解中心”全链条化解体系,做到海域、港岸矛盾化解机构全覆盖、无死角,确保矛盾纠纷、隐患得到及时化解、排除,达到“大事不出港”的效果。

  据统计,2016年以来,泉州调解海上矛盾纠纷1308起,调解成功1286起,化解率达98.31%,未出现一起越级上访事件。

  网格防控无盲区

  为改变海上执法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局面,2017年,泉州市率先在晋江成立全国首家由海警、海洋渔业、海事、边防等部门合署办公的“警渔”综合执法办事处。如今,泉州市下辖的晋江市、石狮市、惠安县均相继成立了“警渔”合署办事处,进一步加强了海上统一执法联合力度。

  “我们通过监控发现某某航道有渔民设置渔具进行非法养殖捕捞,请及时处置。”今年3月,泉州市海洋与渔业执法支队接到福建海警二支队指挥中心工作人员的电话后,立即派出渔政执法船到达现场制止该渔民,及时排除通航安全隐患。

  泉州市还整合海防、公安、海事、海洋与渔业等部门的大数据资源,推动海防视频监控、城安视频监控系统,海洋与渔业应急指挥决策支持系统、远洋渔业服务平台等信息系统的资源整合共享,变末端治理、事后处置、被动服务为前端预防、事前化解、主动服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技管海。

  “通过该数据平台,辖区重点港澳口、航道、养殖区等基础信息实现了全面覆盖,辖区重点船舶、渔船民底数清楚,切实做到海上动态清、情况明,为构建平安海域奠定了基础。”徐义平说。

  此外,泉州积极打造“网格化+海上执法”模式,组织沿海各镇、村干部对包片内的渔船进行网络化分类管理。同时设立“通联热线”,按照5:3:2的比例在沿海各个镇、村、渔业协会、远洋船队组建治安信息员、耳目、中心船长50余名,及时通报海上险情、违法犯罪、安全隐患、海上渔船进入敏感海域作业等热点信息,实现海上船舶动态实时掌握,为维护泉州海上安全注入了强劲力量。

  记者手记

  泉州“海上枫桥”模式从无到有,在政法综治部门的协调推动下,海警、公安、海事、边防、海防、海洋渔业、司法、环保、台办等十多个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协作,积极主动参与“海上枫桥”模式搭建,使“枫桥经验”完成了从陆上到海上的完美过渡,构建起平安海上防线。

  在化解海上纠纷的同时,泉州市还注重完善海上社会治安风险防控以及社会救助体系,运用社会治安综合保险这一风险管理机制,使船东或者渔民在发生保险事故后损失能够得到补偿,有力提升了海上社会治理水平和预测预警预防各类社会风险能力。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