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而海洋文明更承载着不同地域文化交流的使命,连接并构建着一个更加开放的人类家园。 经略海洋,共建共享——2018年9月6日至7日,作为2018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唯一的文化艺术板块,由中央美术学院、青岛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承办,青岛西海艺术湾协办的第三届东亚艺术发展论坛于青岛西海岸新区成功举办。
东亚艺术发展论坛嘉宾德国历史博物馆(柏林)前任主席,柏林自由大学荣誉教授亚历山大 ? 科赫(Alexander Koch)(左一)出席2018东亚海洋合作平台永久性会址启动仪式
“海洋文化与‘艺术城市’”东亚艺术发展论坛与会领导嘉宾合影
继“全球艺术格局下的亚洲视野——2016东亚艺术发展论坛”以及“城市语境与艺术创新——2017东亚艺术发展论坛”的成功举办后,本次论坛以“海洋文化与‘艺术城市’”为主题,力邀12位来自中国、美国、德国、荷兰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从本土、他者与全球的多维视角探索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的相互作用,一方面探讨当代海洋文明对城市文化的深刻塑造,另一方面继续围绕艺术创新与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展开研讨。
青岛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李文革致辞
第三届东亚艺术发展论坛由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余丁教授主持,并首先邀请青岛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李文革先生致辞。李文革表示,本届东亚艺术发展论坛的主题“海洋文化与‘艺术城市’”同青岛的城市发展定位高度契合。“期待论坛能进一步提升生命力、包容力和影响力,推动文化艺术与科技、教育、旅游等多领域的深度融合,以艺术交流带动城市交流,以文化合作带动经贸合作,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余丁教授介绍与会嘉宾与论坛组织情况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教授为论坛视频致辞
作为主办方之一的中央美术学院已经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东亚艺术发展论坛。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唯一一所高等美术学院,中央美院不仅扮演着教书育人的基本角色,更凭借着其雄厚的学术资源与高瞻远瞩的视野承担着国家文化传播、国家形象设计的重要使命。因公务未能莅临现场的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教授在特意为本次论坛录制的开幕致辞中以一句古语开篇:“百川归海——它不仅揭示了人类经济与文化之源向大海的汇集,更凸显了在不同时代背景下海洋文化的主题与人类的物质、精神生活密不可分的重要关联。”
东亚艺术发展论坛现场
范迪安院长强调,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海洋强国的战略指导下举办此次论坛意义非凡。“沿海城市不仅拥有着整个人类文化发展的共性,又兼具着由于历史和天然地理因素而形成的区域特征。因此,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来讨论海洋文化与艺术城市的关系,讨论如何在这一语境下推动城市的艺术化建设,对于中国乃至世界城市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与此同时,在青岛市委市政府,特别是西海岸新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中央美术学院也将在此建立一个面向未来、汇集新的学科建设的校区,尤其围绕海洋文化、海洋艺术和海洋生活等各方面需求培养新型艺术人才,布局新的教学方向,为海洋强国和未来时代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东亚艺术发展论坛现场
据悉,为期两天的东亚艺术论坛由主题发言、嘉宾对话和提问互动等环节组成,分别围绕“艺术创造与城市文化的关系”、“文化产业与机构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海洋城市的艺术产业案例”三个维度展开。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杨保军发表主题演讲《艺术文化与城市创新》
文化是一座城市最大的不动产,艺术赋予其灵魂
如果说城市营建的目的是为了让生活更加美好,那么艺术城市的构筑则为了让生活更加精彩——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杨保军首先以《艺术文化与城市发展创新》为题发表主旨演讲。“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 杨保军院长援引《墨子》中的一段话,概括了当今我国经济发展成果下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求。在此背景下,城市建设与发展已然进入了新的阶段:从工业文明时代进入生态文明纪元,从关注功能到关注美好生活。“如果说科技为创新驱动提供动力,那么文化艺术则为其把握方向。”杨保军院长指出,“当今城市发展理念已经从外向指标转向内涵提升,这就要求我们重文化、重生态、重创新、重特色。统筹好保护、传承与创新的关系,这对于提升城市的文化艺术、展现城市的精神内涵具有积极意义。”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荣誉教授,德国历史博物馆(柏林)前任主席亚历山大·科赫(Alexander Koch)发表主题演讲《人类、港城与海洋——转型过程及新的文化维度》
2018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现场
杨保军院长从宏观规划角度阐明了文化艺术在介入城市建设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而来自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荣誉教授,德国历史博物馆(柏林)前任主席亚历山大·科赫(Alexander Koch)先生则从更加具体的海港城市出发,以《人类、港城与海洋——转型过程及新的文化维度》为题,为港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港口城市是人文与自然的聚合地,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为它带来了海洋资源、经贸资源、跨文化交流与文化多样性发展。然而,人口增长、经济局势的变故,全球化趋同与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也为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平衡港口城市的本土特色和全球化价值,成为至关重要的课题。”不来梅港的德国移民中心、比利时安特卫普的城市历史与国际港口博物馆、法国马赛的海洋博物馆,宁波的中国港口博物馆,以及在建的普利茅斯The Box和位于天津的国家海洋博物馆——科赫教授通过对世界知名港口文化建设的诸多案例诠释了文化艺术机构之于海港城市的重要意义:“它们不仅是城市必不可缺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为居民提供了生活互动的平台,创造就业并激励社交和健康环境的营造。地标性建筑、独具本土特色的海港身份、引人入胜的展会和活动设置,这些环节共同打造了一座港口城市的独特卖点,拉动旅游与教育潜质,是全球本土化的创新之举。”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院长王中教授发表主题演讲《艺术创造,文化城市》
纵观全球视野,终需立足国情。“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也是其城市建设的40年,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浩大的城镇化进程。”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城市艺术发展,特别是公共艺术研究与实践的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院长王中教授以《艺术创造,文化城市》为题,针对中国新型城市化现状提出了“艺术引导城市设计”(Art oriented Urban Design)和打造“软城市”的综合理念。“从功能城市到人文城市,人们不断意识从‘重功能、重形式’到‘重人文、重生活’的必要性,这就是‘软城市’的核心。”而在此基础上,如何杜绝千篇一律,打造独具精神内涵的灵魂城市,艺术尤其是公共艺术无疑扮演着重要角色。“公共艺术不仅是城市空间中物化的构筑体,它还是事件、展演、计划、节日、偶发或派生城市故事的城市文化精神的催化剂。除了具有公共性的艺术价值外,它还以艺术的介入改变公众价值,从而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公共艺术如同植入公共生活土壤中的一粒种子,大众是其‘发生’过程的一部分,它代表了艺术与城市、艺术与大众、艺术与社会关系的一种新型取向。”王中教授强调,“如果说中国第一代城市深圳是‘观世界’,第二代城市浦东为‘镜世界’,那么第三代代表城市则应该承载‘中国人的世界观’。这需要横向联合机制将艺术家、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市政人员全面协作,打破学科和机构界限为之共同努力。”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特聘教授、原台湾艺术银行负责人张正霖发表主题演讲《海洋城市艺术产业的发展途径及模式》
经济发展让城市规模变大,而文化的灿烂则令城市更加伟大
早在2004年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报告的核心结论中已经表明: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正在向文化积累厚重的城市转移。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无疑对社会经济产生了越发鲜明与深刻的影响。本届论坛邀请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特聘教授、原台湾艺术银行负责人张正霖教授,以《海洋城市艺术产业的发展途径与模式》为题,通过经济研究的方法讨论海洋城市之所以成为艺术城市的经济学原因,并通过诸多具体案例诠释艺术经济之于都市更新的重要作用。“使得文化艺术产业跟城市发展产生关系的一个重要科学因素是我们所谓的聚集经济,文化产业的群聚效益促使其产业链不断健全完善,同时促进分工细化及专业化,最终使得成本有效下降,消费率与工资率同时上涨。”张正霖教授指出,“艺术产业带动城市发展的首要媒介是通过政府、国企或民间资本通力配合扶持本地区艺术产业的整体发展;其次是引进重要的消费者,提升城市总体消费率;而当该城市的艺术产业相对成熟,它就可以向外输出具有竞争力的文化艺术产品,从而成为有效获利来源。”此外,结合青岛、上海、香港、高雄、东京、釜山这六座东亚代表城市相对成熟的发展模式,张正霖总结到:“通过打造艺术与文化园区、特色节庆、主题博物馆及顶级美术馆、引入公共艺术、博览会及双年展等机制,可以更加有效的实现艺术产业对地区发展的引导作用。”
美国博物馆联盟-中国区国际项目高级顾问帕特丽夏---罗德瓦尔德(Patricia-Rodewald)发表主题演讲《作为经济引擎的博物馆-一份来自美国的报告》
东亚艺术发展论坛现场
来自美国博物馆联盟的中国区国际项目高级顾问帕特丽夏·罗德瓦尔德(Patricia Rodewald)女士与张正霖教授一样选择通过经济影响研究方式分享她的学术成果。《作为经济引擎的博物馆——一份来自美国的报告》带来了美国博物馆联盟(American Alliance of Museums, AAM)关于博物馆经济效应的相关数据统计分析。“博物馆在社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是故事的讲述者,遗产的保护者,同时还分享知识并激发想象。而从经济效应模型角度分析,它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可以概括为生产总值(GDP)的贡献、创造就业以及税收收入。而通过不同州的经济效应统计,也印证了沿海地区在建立博物馆机构和通过博物馆带动区域收益的正比关系。”
媒体艺术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艺术与科技中心主任、 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UCSB)高级研究员张尕发表主题演讲《立足当下,启动未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数字技术也得以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政治与经济、当代工作、娱乐、乃至整个生活的概念都可以通过技术以及无所不在的数字经验予以定义。媒体艺术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艺术与科技中心主任、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UCSB)高级研究员张尕先生就围绕着新媒体艺术及展览发表演讲,以《立足当下,启动未来》为题,阐释越来越多的艺术家通过开拓性的尝试来回应时代转变,但囿于观念及条件制约,大部分美术馆和艺术机构在呈现新媒体艺术展上显得较为缓慢。通过分享其在国内外策划的大型展览案例,张尕先生从艺术与技术介入新媒体展览,回应当代生活特别是参与城市创新发展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建议。
深圳设计互联馆长奥雷 ? 伯曼(Ole Bouman)发表主题演讲《设计社会 新型创意设计港》
滨海筑梦 让梦想照进现实
打造文化艺术富足的滨海城市,在当下铸就属于未来的文化遗产,在这条创新与实践之路上,人们并不孤单。来自深圳、上海、青岛的机构代表通过详实的案例分享了各自的经验与期许。在深圳设计互联(Design Society)馆长奥雷·伯曼(Ole Bouman)的领导下,深圳互联入选美国纽约TIME杂志2018年全球百家目的地(The World’s Greatest Place 2018)。伯曼以《设计社会——新型创意设计港》为题,通过分享深圳蛇口打造的新型创意设计模式为艺术城市的规划发展提供了诸多可鉴思考。设计互联致力于打造中国首个国际设计平台,通过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的营建打造新的文化地标。明确的角色定位在伯曼看来十分重要:“敏锐前沿的思辨者,设计价值的倡导者,跨界联结的缔造者,创意人才的孵化器,独享体验的俱乐部,永不落幕的嘉年华——这六个角度的规划定位明确了设计互联的角色和使命,从而围绕这些要素展开一系列工作。”“用艺术连接城市,用设计沟通人民,设计互联的建筑、活动策划、生态创意、价值延展都以此为出发点,打造一个设计复合聚落,通过领域延展构建设计与社会、与公共生活的深度联系。就如同该场馆建筑设计大师桢文彦先生的理念——打造‘人民的山丘’,将建筑空间转化为生活空间,把设计归还给生活,才是我们的所指,”伯曼强调。
上海油罐艺术中心创办人乔志兵发表主题演讲《上海油罐艺术中心——感受艺术与自然、艺术与城市》
乔志兵与听众互动交流
同样在我国发达的沿海城市上海,有一位颇具实战经验的实干家,他将艺术置入城市生活,帮助那些为梦想而生的艺术家圆梦,他就是著名收藏家乔志兵。以《上海油罐艺术中心——感受艺术与自然、艺术与城市》为演讲主题,乔志兵用详尽的图片展示记录了在建中的油罐艺术中心的发展与变化,让众人对这一大胆改造充满期许。西岸油罐艺术中心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原本是一片黄埔江沿岸由废弃航空储油罐、消防水池及其他配套设施组成的工业遗址。乔志兵对破败的工业废墟进行改造,转变成为面向城市的、以当代艺术为主题的文化中心,并将多种与艺术相关的功能注入到这片充满城市记忆的工业空间之中。虽然油罐艺术中心仍在建设之中,全球顶尖的艺术策展人、艺术家、收藏家和艺术机构从业者已经纷来沓至。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知名画廊入驻,以及将于明年五月落户此处的上海蓬皮杜艺术中心,加之在建的上海油罐艺术中心,这里正在崛起着上海城市建设中令人瞩目的艺术聚落。 “做最前沿和最有意义的展览,”乔志兵言语不多,但却掷地有声。
青岛西海艺术湾项目创办人孟宪伟发表主题演讲《海滨筑梦》
而就在本次东亚论坛的举办地,孟宪伟正在推进着一个已经历时七年的巨大工程——青岛西海艺术湾建设。作为该项目创办人,孟宪伟以《海滨筑梦》为题来发表他的演讲显得格外贴切。西海艺术湾是山东省及青岛市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位于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该项目建筑由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Jean Nouvel)设计,并联合法国景观设计师吉尔·克莱芒(Gills Clement)及法国科学院植物学家帕特里克·布朗(Patrick Blanc),原创性地将艺术教育、艺术创作、艺术展览、艺术品交易、艺术体验融入75%的绿化率中,“诗意”地呈现55栋形态各异的建筑单体,形成以当代建筑群落为特征、自然园林为特色的创新型艺术湾区。
与会嘉宾参观正在建设中的西海艺术湾
与会嘉宾参观正在建设中的西海艺术湾
“这是一次文化艺术介入城市设计的创新与革命,建筑师完成的不仅是项目设计图,更是整个艺术湾的产业结构发展规划蓝图。不仅在建筑设计上满足了艺术家特殊创作的需要,同时将山色海景融入其中,更重要的是整个建筑群落将艺术院校、保有渔民作业传统与当代艺术融合的码头、儿童青年创作体验基地、美术馆,公共教育中心,艺术家驻留村及工作室、艺术基金会、艺术酒店(包括咖啡厅、酒吧及婚礼大厅)、和艺术机构办公场所等全产业链功能完善其中,形成了一个良性的艺术生态系统,”孟宪伟介绍到。论坛期间,国内外与会嘉宾到访正在建设中的西海艺术湾莅临指导,对其功能、内容、景观、环境以及室内外空间的规划给予高度评价,也为中央美术学院与艺术湾共建的创新模式寄予厚望。
论坛主题对话环节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宋协伟教授发言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副院长、基础部主任张路江教授发言
在论坛的主题对话环节,嘉宾学者围绕如何提升青岛城市品质、打造新型文化城市展开讨论。中央美院设计学院院长宋协伟教授,中央美院造型学院副院长、基础部主任张路江教授同与会嘉宾纷纷发言。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余丁教授接受媒体专访
在接受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媒体专访时,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余丁教授强调,2018年是中央美术学院建校100周年,作为本届艺术发展论坛的主办方之一,中央美术学院一直秉承‘尽精微,致广大’的校训,凭借优质的学术资源,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开阔的视野格局,致力于通过艺术创新推动城市及地区文化发展。“中央美术学院不仅是一所肩负国家美育职能的教育机构,更是国际性的文化艺术机构,如何通过文化助力国家形象建设,以视觉艺术的全学科优势介入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方方面面,是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来的责任,也是我们的办学理念。”
论坛现场嘉宾提问互动
东亚艺术发展论坛现场
论坛嘉宾与地区领导交流
就像海洋文明谱写了人类历史的绚烂篇章,艺术的发展也深刻地影响着各区域、民族文化与文明的演变。对话艺术,遇见一座城。为期两天的2018东亚艺术发展论坛聚焦“海洋文化与‘艺术城市’”,深入探讨了艺术在当代语境与城市建设之间关系,从艺术美化城市到艺术塑造城市,为挖掘海洋文化、塑造特色海滨之城提供了新的思路。(文/付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