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的回归”展览现场
“师严道尊”展览现场
为纪念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校庆,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组织策划的“意义的回归——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进行时”展览和“师严道尊——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三工作室教学研究展”,于10月12日到11月4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
“意义的回归——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进行时”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先生担任学术主持,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王春辰教授为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马璐教授为艺术顾问,届时将展出油画系在任的22位教师共四十余件(组)近期代表作品。
“师严道尊——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三工作室教学研究展”由詹建俊、谢东明两位先生担任展览学术顾问,油画系第三工作室主任喻红任展览学术主持,造型学院马璐院长和油画系副主任刘商英担任展览艺术总监,汤宇担任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展览共展出1959年董希文工作室成立以来各个阶段教师和学生作品共计六十余件。通过对第三工作室不同历史阶段作品、历史照片、教学文献的进行有机编排,全面勾勒出其教学的历时展开和创作的广泛维度,回顾了第三工作室的发展历程及教学经验。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开幕式发言
嘉宾合影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谈到了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的发展历程,他提到从20世纪早期开始,中国最早一批赴欧洲和日本深造、之后回到中国传播油画艺术的前辈先驱们,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播撒下了用油画参与现代美术史进程的种子;1956年,中央美术学院正式组建油画系,并于1959年率先实行导师工作室制,成立最早由吴作人、罗工柳、董希文为导师的三个工作室和王式廓领导的研究生部,成为中国油画教学的最早基地。1985年,在八五新潮的大背景下,以中国艺术的现代化为理想,以现代艺术教育思想为核心,以新的传授机制为保障,经当时油画系主任闻立鹏倡议第四工作室设立。2016年,油画系再次顺应学科发展需要设立第五工作室,以抽象艺术为理念,对油画系学科架构作出新的补充。
“意义的回归”展览现场
观众观看作品
观众拍摄作品
从解决古典主义的造型问题一路走来,到表现主义、色彩、材料,再到对现代、当代议题的深入介入和探讨,从之前的四个工作室到近年新成立第五工作室,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适应绘画创作、教学,适应艺术审美的变化,不断努力激发油画语言的活力,从不同的视角通过对绘画语言和绘画观念的研究,生产出丰富的视觉内容,阐释艺术的创造价值。
“师严道尊”展览现场
观众欣赏作品
艺术家喻红与学生在展览现场
其中由董希文先生创建的油画系第三工作室,成为推动中国油画艺术发展并形成“油画艺术的中国学派”的核心力量。回望历史,第三工作室从建立之初的董希文工作室开始,广收博采、兼容并蓄,一方面扎根于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另一方面也注重对西方油画艺术的自主吸收、融会贯通。同时秉承着董希文先生“油画中国风”的学术理想,围绕“因材施教、顺水推舟”的教学理念,在塑造国家形象和培养油画艺术人才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詹建俊先生的主持下,第三工作室始终坚持基础训练的规范和法度,主张创造自由的学术氛围,引导学生探索和发挥自己的个性,教学中坚持“严宽结合”,既不保守、也不放任,以优异的教学成果践行着“自觉建构油画艺术的中国学派”的学术主张,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毕业生,成为今天中国油画艺术界的中坚力量。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前油画系第三工作室主任詹建俊在开幕式上致辞
“师严道尊”展览现场
观众在作品前伫立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前油画系第三工作室主任詹建俊提到,第三工作室在教学上从不保守,也不放任,始终坚持“广收博采”、“宽严并重”的教学主张,重视学生要有宽广的艺术视野和修养,并倡导在课下及短期作业中进行宽松的实践与探索。但在课内特别是对油画专业艺术语言的基本能力训练上,突出“严”的精神。没有严格的训练掌握不好造型,掌握不好色彩,是无从追求艺术语言的自由发挥与表现的。因此,在课内作业上的“严”是第三工作室的传统,一直坚守。”
新世纪以来,在全球艺术变革的新语境下,第三工作室的教学相继在谢东明、喻红两任工作室主任的主持下,不忘董希文先生提出的“广收博采,为我所用”的教学传统,清醒而理智地坚守严格的写实基础训练,在教学中做到严谨的训练与活跃的思维并重,并持续深入探寻油画语言本体在历史演进中生成的独立价值和潜在精神空间。在全球文化艺术景观化、媒体化的多元图景中,第三工作室培养出来一批批毕业生为中国艺术界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也是油画系第三工作室在今后全球高等美术教育与视觉艺术发展趋势中的独特意义和价值所在。
策展人王春辰在展览现场致辞
观众观看作品
油画系培养出了许多德艺兼备的本科生、研究生、研修生,他们其中的很多人成为知名艺术家,或成为全国各地油画界及美术事业的骨干力量,中央美术学院的油画系书写了辉煌的历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油画系的许多著名油画家创作了具有鲜明时代样貌的代表作,反映了社会的变革发展历程和时代文化特征。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代表了中国油画语言研究和创作实践的最高水平,不断更新着中国艺术界的油画创作观念,参与和谱写了当代美术的发展和进程。
正如策展人王春辰所说:“这里看到的作品其背后的语境是中国开放四十年来的艺术变局,这些作品的创作都与这个中国语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和互动。看央美,在某种意义上,是观看中国;而央美油画系的创作格局也意味着中国的绘画现场,它富含论辩言说的讯息,它昭示了中国文化场域的气息,它展开了想象中国艺术之路的诸多路经。当“意义的回归”被敞明时,它不啻是中国的绘画现象之问,它也是国际语境里关于艺术与绘画的一种提问和探寻。这里的“意义”是智辩绘画何为与何以为的设问,有一千个回答,就有一千个回归的路径。我们以此次中央美院油画系的展览来做这个设问和回应。我们开启的是面对过去和未来,因为我们正走在路上。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在新媒体和各种媒介艺术不断发展的当下,摄影技术、互联网技术、新媒体交互技术不断制造新的视觉体验,以绘画呈现客观世界、获取图像的方式正在发生改变,油画也面临着如何继续发展的考验,也正为如此,恰好给了新一代油画艺术家们面对全新的语境,探索油画变化的契机。
这两次展览中的作品既映照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对油画孜孜以求的教学实践道路,也更加代表了油画这一拥有着自身发展历史和发展逻辑的媒介,不断寻求与时代的对话,促动油画语言的自我更新的尝试,这都是在一代一代的创作实践者的努力下进行的。艺术家们承担起自己的使命,不断地从前辈身上学习,从经典中获得,从传统中汲取,进而向着未来去发现。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观众拍摄作品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